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医学>静脉药物治疗的风险控制>正文

静脉药物治疗的风险控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2-04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药物风险控制对静脉药物输液治疗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控。在静脉药物治疗中有很多因为药品质量、输液器材与装置、护理环境因素造成的常见风险[2]。为保证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在静脉药物治疗期间应对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护理管理的方式解决药物风险。

	静脉药物治疗的风险控制

  1静脉药物治疗风险问题

  1.1临床用药风险

  1.1.1药师调剂风险:现代医院以药房为基础,对全院各科室所需药品进行管理,每天各科室医师下达医嘱,由科室统一处理并发送至药房,药师根据各科室药物清单发放药品,由于药品零散、量大,且某些药品包装相似,药师在发放过程中存在发错药物的风险。1.1.2护士给药风险:医院临床治疗中,护士工作量巨大,每天输注大量液体,护士往往不堪重负,以至于在临床治疗给药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3]:(1)配药过程中无菌概念薄弱;(2)配置药物时间过早;(3)配置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4)配制药物的剂量不准确;(5)配置药物方法不正确;(6)未严格按照药物的配伍禁忌配置;(7)未注意配置药物的浓度要求;(8)未按要求控制静脉输液滴数;(9)配置或输注过程中未注意避光等特殊要求。1.1.3患者用药风险:由于患者每天进行大量液体输入,且患者文化背景不同,疾病导致患者情绪烦躁,某些患者不遵医嘱,对液体滴数私自调节或弃用等。

  1.2药品质量风险

  1.2.1温湿度要求: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存储温度规定:冷处(2~10℃),凉暗处(避光并<20℃),阴凉处(<20℃),常温处(10~30℃),对生物制品,除另有规定外,宜在2~8℃避光保存,不得冷冻。由于药品在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存在差异,可能产生以下问题:(1)冷藏药物被冷冻;(2)湿度要求:45%~75%,较难执行;(3)每天2次记录温度,执行不力;(4)有些病区至今还将白蛋白、肝素放在冰箱内,需学习;(5)转运过程无保存措施。1.2.2避光:光照包括自然光、灯、紫外光,可造成药物加速氧化、光化降解,降低效价,产生颜色和沉淀,毒性增加。避光滴注的措施:脱包装即采取避光措施。易发生光化降解的药物:硝普钠产生毒性物质,需严格避光;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需严格避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需严格避光;左氧氟沙星效价下降,不良反应增加,需严格避光。易氧化的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氧、金属离子,光线、温度可加快氧化;吗啡、两性霉素B需严格避光。顺铂、卡铂等抗肿瘤药物、甲钴胺、奥美拉唑、硝酸甘油、长春地辛等需严格避光[4]。1.2.3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的材质:不宜用聚氯乙烯(PVC)材质输液器[5]输注的药物特性包括:(1)注射剂中含有增溶剂,例如乙醇、丙二醇、苯甲醇、聚氧乙基蓖麻油等;(2)脂肪乳、脂质体等制剂;(3)脂溶性极高的药物;(4)易被PVC材质吸附的药物;(5)说明书或文献报道不适宜采用PVC的药物。危害:药物吸附导致含量降低,药效减弱;或增塑剂(DEHP)加速或过多溶出。1.2.4胶塞:由于丁基胶塞本身与液体接触,根据我国《药用卤化丁基胶塞标准》规定:10支被测的丁基胶塞,每支分别被扎一针,总的肉眼可见的落屑数[6](>50μm)不超过20粒均被视为合格。

  1.3药品药性

  1.3.1药品说明书:是药物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疗纠纷的法定文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说明书存在滞后性;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的说明书存在不一致情况;医师及护士对药物说明书不了解等。1.3.2时辰药理: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基础代谢、体温、血糖和激素分泌等均具有节律性波动,故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也不同。例如建议晚上使用的药物:平喘药、麻醉性镇痛药、铁剂补血、抗心绞痛药等;建议早上或上午使用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利尿剂、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物等[7]。1.3.3用药间隔的制定:合理的间隔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治疗作用,可防止蓄积中毒,药物半衰期是给药间隔的重要参数。药物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反应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1.3.4相互作用:即两种或多种药物使用时出现的配伍变化,有些配伍变化可见,在药物使用中逐渐出现,极易引发医疗纠纷;不可见配伍变化,产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直径20μm临床合理用药2021年1月第14卷第1期上ChinJofClinicalRationalDrugUse,January2021,Vol.14No.1A·561·以下的微粒,影响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3.5改变用药途径:有些药物不同用药途径其药理作用有差异,改变新途径,未经过论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受到质疑;同一种药物因剂型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且相同的给药途径但药物剂型不同,在体内的起效时间也不尽相同。1.3.6溶媒的选择:临床存在不使用指定溶媒溶解药物,导致药品浪费;说明书中未记载溶媒,造成混乱。1.3.7中药注射液: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传统中药应根据中医药理论用药才能称之为中药,而实际临床应用大多在西医范畴。西医对中医理论不精通,易发生“对病不对症”,或超适应证范围用药的情况[8]。1.3.8脂肪乳的应用:脂肪乳注射液作为肠外营养时,不宜单独静脉输入,应与其他营养物质混合后均匀输入,减慢输注速度。长期使用时,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必须定期检查患者的血象、血凝、红细胞沉降率等。患者有严重急性肝损害或严重代谢紊乱时禁用脂肪乳。禁止将电解质溶液加入到脂肪乳剂,重视用量及滴数。防止冷冻、高温,可导致分层,分层后应禁用。1.4自然风险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2静脉用药风险对策

  2.1降低静脉药物治疗安全隐患

  2.1.1优化药物环境:对药物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药物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监管。相关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医疗生产消毒标准对药品进行操作,并注意完善监管、监督体制,制定完善惩处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药品安全。药品存储符合标准、符合温度、湿度要求,定期检查。2.1.2加强静脉药物配药管理:对药物输液配药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由于配药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安全问题。护士在药物配置中需要进行监管[9],制定规范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避免护士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药物污染及浪费。对配药间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检查并登记,做好配药环境安全[10]。

  2.2加强护士管理

  2.2.1培养护士综合素质:对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让护士拥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及同理心。科室及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让护士在给患者治疗时产生共鸣,同情患者,关爱患者,增加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另外,护士长平时应关心、关注护士生活,注意护士不良情绪变化,减少护士在护理患者期间与患者产生摩擦,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2.2.2提高医师、护士工作能力:对医师、护士定期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药师定期进行讲课,加强药品药性、药理及药品说明书学习。加强护士临床用药及静脉输液培训课程,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2.3注重对患者的宣教与管理

  护士在对患者静脉给药治疗中,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输液治疗和治疗计划内容的教育:包括治疗的目的、预期的结果、输液治疗目的、与输液装置有关的护理、液体的滴数、潜在的并发症、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给药前后病情变化,尤其要注意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智力及行为障碍者等特殊群体的用药表现,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医疗机构的法律纠纷[11]。

  3小结

  静脉药物治疗是当代应用最广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在静脉药物治疗中,药物的有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在患者接受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药品管理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药品生产、运输、存储、药品使用、药品配置环境、医护人员到患者本身等方面出发,对静脉药物治疗进行全面的管控,提升静脉药物治疗的质量,保证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健康。

  《静脉药物治疗的风险控制》来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作者:孟艳蕾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