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会计审计>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正文

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2-23 所属栏目:会计审计

  

  摘要:当前,大数据的普及与应用对许多行业产生了影响。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管控更具优势。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大数据既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以及现状出发,阐述了大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良好融合,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信息质量;应用;解决措施

  一、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会计信息质量是投资者、政府等主体有效使用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前提。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表示,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包括可靠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相关性。可靠性要求如实反映,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和无差错性等特征。谨慎性要求对相关事项保持谨慎的判断,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损失和风险。重要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反映与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有关的重要交易或事项。同时,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信息的可用性具有一定的时效。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确,便于理解。相关性要求信息具有反馈和预测价值,能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二、大数据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规范程度仍待提升。近些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无论是獐子岛的“扇贝逃跑”事件,还是业内经典的美国安然事件,都给投资者、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虚假性与不透明是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得到了广泛运用。大数据的出现让信息成指数型的增长,海量冗杂的财务数据让人眼花缭乱,仅通过人工已经无法高效的实现对数据的处理与解析。同时,大数据的出现也让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会计信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强大的数据分析不断地完善信息产生和记录的过程,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监测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大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大数据的应用在数据量爆炸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大数据让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更具优势。这里主要探讨大数据技术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以及相关性六个质量要求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可靠性影响可靠性的具体要求

  包括信息完整、无错等。完整性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包含使用者需要的所有必要信息。但实际上,信息主要是会计人员提供,完整性是由会计人员决定的。同样,无错性也依赖于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任何失误或者蓄意行为都会产生会计差错。而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完整性,大数据技术能够从经济活动的不同角度采集信息,极大地保留了原始信息。对于无错性,大数据减弱了人在信息产生处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了可接受范围内的“基本准确”。大数据可以通过智能程序设置对信息的产生、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并留下可追溯的痕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会人员的蓄意舞弊和财务造假行为,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谨慎性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负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以及职业判断能力。想要消除会计错判问题,仅依赖于人是远远不够的。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校正偏误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机器的会计分析和判断能力逐渐提高。借助智能化数据分析工具,会计重要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有了可靠依据,减少了人主观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三)重要性影响

  重要性也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定义的。重要性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会计信息重要与否,由信息使用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然而一般情况下是由会计人员选择信息,代替使用者决定该信息是否重要。大数据突破了传统信息产生过程中的限制,提高了信息生产的效率。会计人员无需再考虑重要性问题,而是由云计算协助完成。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重要的信息进行决策。

  (四)及时性影响

  及时性是基于使用者需求的一项特征。在信息时代,信息使用者要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越陈旧的信息可用性越差。然而,传统的会计信息从产生、处理到最终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势必会对信息质量造成损伤。但大数据使得实时会计成为可能。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企业和信息使用者随时随地分享和获取有效的信息,让信息传输更加及时。

  (五)可理解性影响

  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以清晰的方式被表述。然而,财务报告的信息密度大且综合度高,即使是具有完善和专业知识的人,要利用财务报告理解并做出决策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可视化成为快速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可视化能够将冗杂的会计信息以图表、声音等方式直观易懂的表现出来,实现了信息的多样化输出。信息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数据链接追踪数据的来源与去处,便于更好的理解会计信息。

  (六)相关性影响相关性要求

  会计信息具备影响决策的能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体现在会计信息所包含的确认价值和预测价值。会计工作的重点逐渐从事后反映转变为预测未来。大数据可以通过共享平台、网络公开数据等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可靠和及时的会计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和分析,使用者可以从已有信息中获取更多仅依赖人工分析无法发现的新线索,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四、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层次的综合性

  人才传统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较为固定,以会计核算为主。但大数据环境下,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被计算机完全取代,会计的职能逐渐从核算转向分析。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完善的财会知识体系,还需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分析数据和信息,决策就无所依据。因此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要求逐渐变高。然而,当前会计行业的管理型人才本就处于紧缺状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更是缺乏。

  (二)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无法保障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会计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使信息的存储媒介由纸质材料转变为电子设备。一旦电脑系统瘫痪或是出现问题,很容易丢失信息且难以恢复。另一方面,以电子数据存储在媒介中的会计信息保密性较差。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就会面临着信息泄露、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风险,企业和利益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和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制仍有很多不足,针对网络上会计信息安全等问题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对于给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失也没有明确的赔偿措施。法律对于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的惩罚力度较小,对企业无法产生威慑作用,助长了市场上信息造假不良风气的形成。

  五、针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企业要积极引进综合性人才,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企业应定期加强对在岗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竞争力,帮助员工快速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

  (二)建立数据保护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重视的问题。首先,在企业内部,应提高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在利用网络共享信息时,应采用私人密码进行数据的改写、删除等操作,并严格追踪业务参与者的网络轨迹,避免内部人员的恶意修改、盗取数据。其次,在与外部企业合作时,要注意对关键信息的加密与备份,防止信息泄露。

  (三)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监督

  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现行的政府监督体系存在多头监管的情形。为更好的监管,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公共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监管数据共享,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在社会监督方面,可以建立监管举报机制,为普通群众提供举报的平台,实现大众监督。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立法方面,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财务信息造假的成本。其次,应逐步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恶意攻击、非法盗取信息的违法人员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确保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法律维护权益并获得赔偿。六、结语从上述分析可知,大数据的应用让企业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信息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可靠性、谨慎性等六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行业存在缺乏人才、缺乏监督和法律、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较差等诸多问题。因此,社会各方都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解决,以减少我国财务信息造假现象,不断提高和发展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慕华,李海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绿色财会,2013(05):27-31.

  [2]应里孟.“互联网+会计”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新发展[J].财会月刊,2018(07):23-29.

  [3]汤诗强,刘勇.会计职业判断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09(06):99.

  《大数据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作者:操倩倩 袁芳 钱宇航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