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学>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正文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3-13 所属栏目:经济学

  

  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广泛的覆盖领域以及快速的增长方式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从发达国家演进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不只限于单个企业的成长,而是在一定环境和空间聚集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是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支撑,同样也需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而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共同体则可以很好地促进区域内不同城市或地区之间经济互通和利益共享。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 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的现状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随着全国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兴起与发展,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心,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也已初具规模。 2018 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4227.7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为 12.9%;2019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6133.22 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8.5%。其中,工业增加值 2710.43 亿元、增长 3.3%,服务业增加值 3422.79 亿元、增长 13.3%。①广东 2013 年至 2018 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 12%(远高于本省 GDP 增速) 以上,而文化产业对全省 GDP 贡献率则从 5.66%提升到 9.61%;深圳文化创意产业 2018 年实现增加值 2621.77 亿元,占本市 GDP 的比重 10.9%,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②2013 年至 2018 年同期,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3%,占本地区 GDP 比重从 8.1%提高到 9.3%,占比稳居全国首位; 2019 年 ,北 京 市规 模 以 上 文 化核 心 领 域 收 入 合 计 11972.6 亿元,同比增长 15.8%,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 88.4%,比 2018 年提升 1.6%,其中,推动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是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这四个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 87.3%。③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愈发明显,而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二)东部地区整体发展强势、稳定成熟,其他地区表现差异化发展较为明显 2019 年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 63702 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6.1%,全国占比为 73.5%;中部地区 13620 亿元、西部地区 8393 亿元和东北地区 909 亿元,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增长 8.4%、11.8%和 1.5%,全国占比分别为 15.7%、 9.7%和 1.0%。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较中西部优势明显,但差距略有缩小。④ 从综合指数排名来看,2016 年全国排名前 5 名的省市与 2015 年保持一致,但位次发生了变化,北京超过上海而再次位列第 1;时隔三年,天津因科研环境、公共环境、文化资源得分上升幅度较大再次进入全国前 10 名;辽宁因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社会影响排名靠前也挤进全国前 10 强;除四川、江西以外,前 10 强中的其余省市都位于东部地区。2019 年,北京在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方面持续领先、处在第 1 名位置,浙江在诸多方面表现均衡、再次排名第 2,重庆在驱动力和生产力方面持续得到改善、再次进入前 10 名。⑤

  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共享发展比较

  (一)长三角、珠三角发展较为趋同,而京津冀则发展差异较大 1.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共享依赖于区域都市圈的产业布局与要素集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与空间形态各不相同,城际间人口往来强度差异显著。京津冀区域内北京一家独大的现象依然突出,长三角是多中心,珠三角呈现连绵化趋势,这点在广佛、深莞之间特别明显。总体而言,珠三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高于长三角,而长三角高于京津冀。从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来看,三大都市圈的辐射范围虽有交叉区域,但各有特点。京津冀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北方片区,包括了东北、华北的大部地区,具体省份涉及山东、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而长三角主要来源地为中原以及华东地区,范围包括江西、河南、山东南部等,珠三角则主要来源于华中、华南和川渝地区,具体包括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这也表明了三大都市圈未来发展将影响带动的区域,这些也都是潜在的有竞争力的区域。各大都市圈内经济发展的人才引进政策、第三产业发展等都可以根据人口来源地特征相应调整与适配。三大都市圈城际人口往来强度 Top20,排在前三位的上海——苏州、广州——佛山、北京——廊坊。除了以上三对城市外,排名第四的北京——保定联系热度上升,反映国家雄安新区的战略规划对人口、经济的影响。 201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不同都市圈之间合作互动,从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区域都市圈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2.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共享依赖于区域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和辐射效应。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或地区)互动关联,协作与竞争齐头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旧厂房改造为重点,结合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布局,升级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2018 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 GDP 比重为 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分布在 15 个区、数量已达 137 家、总面积近 700 万 m2 ,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入驻园区 20000 多家。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作为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苏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而南京和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依托于京津冀文创产业 (海淀 - 西青)示范基地,成立以来发展效果不太显著。而更大范围的环渤海(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其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尽管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但是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 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占 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 10%,这一比重近年也在逐步提升,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因要优于长三角与珠三角比邻首都的独特区位优势。京津冀都市圈是一个很特殊的经济圈,因沿海、靠近首都,故有很多优势是长三角、珠三角替代不了的。从经济发展看,京津冀 GDP 总量及 GDP 占比在三大地区中均处于劣势地位。从 2009 年到 2018 年三地 GDP 总量看,均呈上升趋势,但长三角 GDP 总量远高于珠三角,珠三角 GDP 总量又明显高于京津冀;从 2009 年到 2018 年三地在全国 GDP 总量占比来看,长三角对全国 GDP 的贡献率远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从京津冀地区人均 GDP 占全国的比重来看,2014 年京津冀人均 GDP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28 倍,到了 2018 年,降到了 1.17 倍。2019 年京津冀地区 GDP 合计 8.46 亿元,同比增长 6.1%;珠三角 GDP 为 8.69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6.9%;而长三角地区 GDP 合计 2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非京津冀和珠三角可比。

  从交通基础看,京津冀的通过能力也远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公路和铁路运营里程总数是京津冀的 2.2 倍;长三角港口和机场吞吐量是京津冀的 1.8 倍,其中港口吞吐量是京津冀的 16 倍;珠三角港口和机场吞吐量是京津冀的 1.2 倍,其中港口吞吐量高达京津冀的 50 倍。从产业发展水平看,京津冀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长三角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为 42.53%,珠三角为 42.37%,京津冀仅为 35.70%;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总量远低于其他两地。

  总而言之,京津冀都市圈相比较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来说,具有较好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协同动因和拓展空间。2014 年天津自贸区、2017 年河北雄安新区、 2019 年河北自贸区再到 2020 年北京自贸区的先后设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共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促进与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的对策

  (一)统一规划,差异化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突破固有的发展模式,对文化创意发展实现全区域范围内综合统筹管理和协同共享。应当以全面梳理及统筹域内文化资源作为基础顶层规划,紧紧围绕现有域内产业的发展现状,按照开放、互补以及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对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特色定位以及业态优化等重新进行客观评估和合理规划,并根据域内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形成产业集群进行差异化发展。

  1.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品牌。把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陕北的剪纸、民歌、延安纪念馆等红色革命资源,陕南安康的瀛湖、汉中的三国历史遗迹等人文历史景观,构建和培育了陕西省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因此,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本地区的文化产业企业“领头羊”,真正形成自身文化产业集群的不同特色和品牌。

  2.加强政府主导引领作用,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政策环境。各区域地方政府要优化本地文化产业集群规划,引导文化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政府还要在给予特定产业政策支持的同时,对文化创意企业加强监管与约束,促进自身积极创新经营,避免出现企业争夺政府资源、免费搭便车等现象。

  (二)加强区域联动,错位互补形成合力通过增强区域内文化项目、文化企业以及文化园区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和转移,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从而实现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协同和创新。要想实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共享发展,还应当重点在营销推广、文本内容加工以及创意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关键性的市场特性进行筹划和准备;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共建和合作对接,这种合作模式和路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的互补性和关联度。

  1.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或集团)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龙头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通过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促进高附加值技术和创意理念的扩散,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从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挖掘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资源,增强城市文化深度。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而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各区域地方政府应着力做好本地城市文化创意资源的“挖潜”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禀赋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23-24.

  [2]李红强,李元海,李秋君.基于产业链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89-190.

  [3]李建军,万翠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1):44-52.

  [4]蒋三庚,王莉娜.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J].经济研究参考,2017(45):62-71.

  [5]张金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基于北京和上海的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7(9):43-47.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来源:《商业经济》,作者:李 蛟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