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戏剧表演>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正文

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5-07 所属栏目:戏剧表演

  

  河北古称燕赵之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的一个地区,2014年便出台了非遗条例,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目前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149项,省级项目合计990项,拥有国家级传承人149 人,省级877人。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非遗传承保护范式,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也可采用这一基本范式。

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

  一、非遗传承的基本范式

  (一)什么是范式范式一词的含义可以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寻找到答案,这本书由托马斯·库恩所著,对范式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尽管人们对这本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本书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是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掘;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本书并不足信,是耀眼的错误。在此不讨论这些争论,而是基于本书中对范式的阐述并结合人们的日常话语,来理解范式这个词语。在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范式本质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按照这一观点,进一步结合人们常常在语言中所用的范式,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第一,范式代表一种模式,相同的模式具有相同的基因,是可以被复制的,而不同的范式拥有不同的价值与行为。另一个角度,范式是一种公认的价值观念,或者说范式代表了一个具有共同信仰或价值观念的群体,这个群体之中无论认同哪一种模式,所有成员都致力于维护团体的合法性与发展壮大。

  (二)非遗传承的范式基于上文对范式的简单分析,非遗传承的范式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都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用来指导非遗传承。从第一个角度来讲,非遗传承的范式,就是某一种可以直接采用的非遗传承范本,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大舞台等等。在这一角度上研究非遗传承的范式,本质上就是为了形成一种可以被广泛推广使用的非遗传承保护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禀赋,稍微调整即可作为非遗传承的基本方案。类似于国内的试点,试点的目的就是探索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和方法,进而将模式或方法快速在全国铺开。从第二个角度来讲,在文化强国背景下,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全国各地都在遵循一项基本的要求,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并在传承与保护中开发利用。这是一个受全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在这一角度下,全国人民都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尤其是作为传承人群体而言,他们共同遵守相关价值观念,致力于将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2018年3月份《河北省戏曲中青年演员推广工程》启动,戏曲人、媒体人的命脉从此连接,共同踏上传播戏曲文化与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征程。振兴戏曲事业,功在千秋,传承民族文化,锲而不舍,这是所有戏曲人所一直遵循的价值理念。

  二、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探讨

  按照上述分析,针对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进行分析讨论,可综合上述两个角度,即在共有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寻求适合本地音乐戏曲非遗传承的方式方法。

  (一)应当遵循的共有原则首先,任何一个音乐戏曲非遗都有自己独有的基因要素、结构以及生命链条,传承音乐戏曲,核心就是要维持并且增强其生命力,那么就应当借助调研和广泛的收集整理,寻找到其中贯穿的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做好了这一点,才能保证采取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是积极有效的[1]。其次,将音乐戏曲作为一种生命体,那么它必然会在历史、社会、自然的变迁中产生自己独特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定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向变化,另一种是负向变化。几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正向、负向相互转化的周期性变化,现在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的就是要实现正向变化,而唯一能够实现正向变化的,就是创新。这是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中顺应时代需求的自我发展,也是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融汇贯通后的产物,因此需要在艰难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二)可采取的基本方法传统的音乐戏曲来自民间,也服务民间。因而在音乐戏曲非遗传承中,从民间来,也到民间去,才是传承的基本规律,例如评剧,评剧由冀东莲花落拆出戏演变而来,时间在1910年左右,评剧形成的初期带有明显莲花落喇叭牌子特征的上下句基本调子,称明月珠调,这是评剧最早的声腔音乐程式,它以冀东语音为依据,而这也是群众选择的结果。接着在天津出现大批女艺人投身于评剧当中,并在艺术实践中将她们所熟悉的各种腔调融入进来,进而逐步形成了不同唱腔特点和演唱特色,但由于特殊时代背景下,民间专业创作环境的缺失,传统的戏剧音乐程式失去了创作方式和发展机制,剧目音乐的创新无法全剧种普及、规范,因此就无法将创新融入到剧种程式当中,进而只能独立在剧种之外,这种独立性造就了评剧音乐的独特性,进而逐步趋向于歌剧剧目音乐性质,如大慢板的创作就反映出非常专业化的歌剧化创作。很多剧种都存在这种现象,也是传统戏曲音乐在新世纪以来没落的原因,因为脱离了民间性的创作,脱离了群众,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怎么去发展。所以现在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民众参与非遗的挖掘和传承,进而形成非遗机构+社会团体+文化企业的文化产业模式。

  三、结语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冀东音乐戏曲非遗的传承范式应当以地方文化为根基,在保持地方音乐戏曲艺术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来实现传承与开发,同时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以传承人为核心,扩大音乐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培育观众,扩大传承人群体,如此才能保证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马凌云.冀东戏曲音乐的创新与传承[J].北方音乐, 2018,(06):89.

  [2] 姚雅倩,沈钰.文化空间视野下扬州戏曲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J].智库时代,2018,(11):102-103.

  [3] 齐晓芳.冀东音乐戏曲文化传播及人才培养模式[J]. 艺术评鉴,2020,(05):146-147.

  《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来源:《文化产业》,作者:张蕾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