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通形状的陶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独特的美学形状和有趣的个性化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代陶瓷是基于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力而生产的陶瓷器皿。在现代社会中,陶瓷艺术设计选择趋于多样化。仿生设计是最常用的设计概念之一,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表达了对陶瓷艺术生活和陶瓷美的兴趣。陶瓷产品应追随时代,将生物设计元素结合到陶瓷产品中,可以响应人类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1仿生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功能上的体现
仿生功能是指将生物的功能转换为产品功能,因为好的产品需要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统一。为了满足功能要求,外观的设计就会有很多的限制,这时设计师可以在自然界中寻找合适的生物物体以解决问题。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有其作用,人类会基于自然界的原型受到自然界的启发,并基于感官感知和理解物体的功能来模仿和创造具有相应功能的陶瓷产品。例如,自然界中的坚果,葫芦和荷叶荚具有保持水和食物的功能,人类已经模拟并创造了日用陶瓷器皿,其功能类似于碗碟、罐子等。陶瓷茶壶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每个人在实际过程和日常使用中享用茶的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审美要求的日益提高,也出现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相应用具,水壶的类型从单一到多样化,从简单到丰富。设计独具匠心,形状独特,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美感。应当注意,功能是容器的基本属性,并且其外观设计基于使用功能的标准。欣赏这些精致的陶瓷茶壶套装时,功能是评估的主要标准,如果删除此标准,则只作为欣赏品的陶瓷茶壶会失去其性能,而不能作为日常用具使用。如果陶瓷茶壶只是一个新想法,且在使用时不考虑形状和功能的组合,就会适得其反,外观需要清楚地展示所用工具的功能,看到该如何使用。其外观形状应与该功能相协调,所以陶瓷茶壶才能更好地工作,并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因此,在陶瓷茶壶的设计中,不可能将其功能复制或加到水壶的形状上,但是在使用时应考虑方便性。如果陶瓷水壶的形状设计与功能不符,肯定会影响使用功能并造成美学缺陷。形状和功能通常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现代陶瓷模型是在注重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根据模型设计的形式规则进行设计的。其中,使用价值处于设计的最前沿,这也是事实。现代陶瓷产品主要为人类服务。在形式上,它也限制了陶瓷产品的设计,在这些特殊情况下,人们经常寻找某种替代品来满足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的日常需求。生物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因此,生物学模型的设计必须是基于满足实际功能的自然、可扩展的形式。在这些特殊情况下。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学造型改善了整个现代陶瓷的装饰。作为陶瓷模型的一类,现代陶瓷的生物学造型也影响陶瓷的功能结构,其造型形式必须服从功能。它继承了功能主义的美学原理,对功能的服从形式,并扩展了功能的范围和含义。毫无疑问,现代陶瓷形状的生物设计创造了丰富而简洁的美学效果,同时又为人体功能之美提供了视觉享受和舒适感。更重要的是,它还创造了方便实用的功能之美。通常,仿生形式的天然形式不是任意的,它受实际功能的限制。“类似地,生物学模型也受此‘有限变量’原理的变化的影响。其发展和变化与实际用途所定义的‘精细度’密不可分。”精细度始终围绕实际变化,有限地失真。在捕获自然形式时,它不仅保留了自然形式的基本特征,而且融合了功能结构。
2仿生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个性上的体现
在陶瓷形式的仿生设计中,自然物的选择对作品所传达的道德和情感倾向具有积极影响。自然生物没有固有的含义,但是随着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人类为自然界的一切赋予了某些含义和精神象征。陶瓷造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也就是说,陶瓷设计可以根据外观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美感。现代陶瓷的仿生造型具有自己的“视觉语言”,可以通过形状表达其主要特征。在这一点上,我们眼前所显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于根据我们自己的想象生产的陶瓷的形状。从视觉感知的角度来看,仿生造型通常由曲面组成,给人以柔和、柔软和动态的印象。现代陶瓷模拟表面可以模拟迅速剧烈变化的生物形式,反映出动力学和跳跃特性,并且非常个性化。但是,在细节上,它有时会使人感到圆滑、平静和内向,有时似乎使人活跃、紧张和不安。另外,面与面之间的均匀过渡也是将仿生造型与其他形状区分开的典型特征,并且这种均匀过渡可以表现出感官感觉。仿生造型可以更好地说明该模型的装饰美。除了追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外,它还主要利用仿生造型来展示其个性化的美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以自然形式将联想和情感共识置于意识形态中,从而形成了更为普遍的文化心理。例如,梅、兰、竹、菊象征着君子的高风亮节;梅花鹿象征着对财富和名望的热爱;莲花象征着公义和高洁;大象和绵羊代表着和平与吉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通过对传统瓷器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工匠对仿生形态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其文化的象征意义和需求,以及享受者选择造型主题的感受。以“听荷”香炉的造型设计为例,在传统文化中,荷花象征着纯洁与优雅,还带有逃避现实的意味。这种香炉以荷花为设计来源,整体饱满而笔直。香炉的盖子上刻有干燥的莲花形状,有时形状和轮廓巧妙,有时直立。“禅”和“残”是同声词,两者间的结合若即若离、宜动宜静,为自然形态增加了生物学上的补充。为了实现设计师对美学的追求,将“年年有余”的传统含义与“禅宗”的艺术美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自然的文化美。可以看出,在陶瓷仿生设计中纳入象征意义可以使人们联想并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同时,针对用户群体对具有一定广泛意向认知的生物进行仿生,可以使得陶瓷器皿在外观与内涵之间实现统一,从而使作品借助自然形态语言产生更高的价值和魅力。
3仿生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情趣上的体现
仿生设计除了直接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运动外,也是将生物体的形象,运用到当代生活陶瓷中。在设计过程中,艺术家会采用非常概括的方法,突出生物特征和内涵精神,在陶瓷作品中进行模拟和应用,用隐喻的手法使人们产生联想,赋予日用陶瓷器皿一些生物特征,让使用者在观赏和使用的过程中感知它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情感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陶瓷用具产品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元素,使产品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使物与人感觉统一。感动的感觉通常与人们的生活经历有关:美好的童年回忆、美满的爱情、深厚的友情、柔和的亲情使人产生好感,如果产品能引起人们的体验、情感共鸣,就会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这就是情感的作用。所以在所创造的陶瓷用具中加入这些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运用情感符号,利用陶瓷用具产品与顾客的情感符号,使人与物有共同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陶艺创作中,人、植物、动物的形态给了创作者无尽的灵感,创作者根据设计的需要,从模仿植物的叶、枝、根、果开始设计,如常见的生活中的葫芦形的水瓶、莲盘、竹碗等,或模仿动物的形状、骨骼、肌肉进行艺术设计,如熊猫的各种周边等动物造型的陶瓷摆件。为了体现设计的艺术性,通常会保留原型的造型特征,并对其比例、线条和体量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同时,对人物、动物形态的模拟往往采取动态模拟的形式,如人的跳跃姿态、动物的奔跑姿态,通过探索生物体的运动规律,将这些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或将生物体的运动姿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展现生命之美、运动之美。此外,仿生形态的特定内涵,顺应了当代人对产品不同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进步需求,使陶瓷产品的日常使用更加生动有趣。人性的仿生形态可以拉近人与机器形态的距离,仿生形态包含着生命的活力。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使人产生一种维持自身、抵御变异的扩张力量感,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和活力,唤醒了我们孕育生命的潜在意识,给人一种舒适感和安全感。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在生理层面的需求(舒适性),还要满足人在心理层面的需求(连接性),让人们愿意使用它,并从使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为操作者提供方便,从而真正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这是当代产品设计的策略和理念,旨在摆脱机器工业化人工符号的视觉溢出,从自然本源中发展设计形态。它摒弃了传统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对效率的简单执着,实现了与情感的对话,注重目标对象使用者的感受,设计造型自然、逼真的日用陶瓷,在产品中获得视觉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审美形式以相对优美的思维为基础,功能形式以相对理性的推理为基础,而情感形式则涉及到强烈的主观观念和情感。当然,在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中,要在不违背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融入自然美和可能的情感因素。
4结语
仿生设计继承了工艺美术向自然界学习的美学原则,满足了日用陶瓷设计中的美观性、实用性、经济性的要求。通过对生物形态的提炼和概括,设计出富有情感意义和亲和力的新思维、新概念产品。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提取新的思想,是未来新技术和现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现代陶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仿生设计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无限魅力,让人们体验到最真实的原始感。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从心理上满足了人们对舒适、和谐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带来了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的统一。日用陶瓷不仅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而且还具有诱人的美感。仿生设计是现代陶瓷中人与自然的媒介。通过仿生造型设计的方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用新的视觉理念和思维方式丰富现代陶瓷设计,真正实现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现代陶瓷设计的仿生造型形态应用》来源:《西部皮革》,作者:贺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