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理论>对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探讨>正文

对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探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8-12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高等院校是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地方,需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就当前的教学状况而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淡薄,高等院校只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美术技能,忽略了对其创新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培养,未能真正实现美术创新教学的目标。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但却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无法凸显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特色,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探讨

  一、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美术创新教学的发展方向,亦是刻不容缓的必要任务。美术创作属于一种创新活动,创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创作、创新能力,能够对自身所熟知的素材进行重新布置、组合与设计,将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被许多缺少创新性的美术作品所包围,这些被盲目地复制出来的大量美术作品,很容易致使人们产生视觉疲劳。这也使得人们更加渴望欣赏到具备创新精神的优秀美术作品,使自身能够从快节奏的繁忙工作与学习中脱离出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禁锢。创新型人才作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推动我国经济格局的优化和革新,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术创作是一种具备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因此其创作人员应具备发现美、感受美以及鉴赏美的能力。良好的审美素养是开展艺术创新活动的潜在支撑力,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亦是目前创新美术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现如今,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素养较低、视野狭窄、审美与鉴赏能力较差,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造成不利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升学才选择美术专业,而并不是出于自身兴趣,对美术艺术缺少热爱,难以真正领会到美术的精髓。另外,部分大学生美术基础较差,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专业水平提升缓慢。这些都使得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艰难。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将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作为入手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高校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模糊

  现如今,诸多开设美术专业的高校未能真正明确其自身的培育目标,不明白应培育哪种人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相应的重视。大部分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其中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而最终放弃了美术专业,浪费了自身的青春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另外,一些高校受到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影响,没有依据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去设置课程内容,因而课程内容往往过于繁杂,致使大学生出现对各类知识的了解面面俱到,但是又面面不精的状况。这是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定位模糊、教学目标不清晰造成的。高校美术教学所培养的不只是大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让大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健全人格的优质人才。美术专业本身属于艺术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高校学生提前进行就业规划。同时,由于缺少目标指引,其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也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全面地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

  高等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并不是错误的,但如果过于注重美术技能教学而忽视对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就有失偏颇了,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学校针对美术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都是考察其技能水平,因为与素养水平相比,对技能水平进行评估显然更加容易;其次,诸多高校认为,不需要在文化教育上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提出过多的要求,亦不用过于严格。在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上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更为简单。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艺术生文化知识差是正常的”这一错误理念已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促使学校与学生自身均忽视了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另外,学生若想充分理解美术所具有的内涵与魅力则需要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而文化课的学习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文化功底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在发展过程中,达到新的高度,迈向新的征程。

  三、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的路径构建

  (一)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当前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要求,亦是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相同主题的美术作品会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反应,甚至会提出完全不同的审美观点。因此,美术教育应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观赏,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只有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喜欢并主动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之前,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调查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兴趣点,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喜好制订教学方案,为学生准备一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美术课程,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后,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中,这是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向主动转变的一个关键过程。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且喜欢上美术,其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教师才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构建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从而让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应用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注重教学的直观性

  现代倡导启发式教育,其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但诸多美术教师在实行启发式教育的过程中,不会应用直观、形象的内容来全面展现教学内容,所以此种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启发教育,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就算是用再优美、生动的语言去阐述一幅画作的美丽,都无法与亲眼看到这幅画作、亲自感受它的美相比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事物后更容易对这一事物产生深刻理解的原因。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应利用较强的抽象思维来学习课程,并通过多次的反复实践,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精髓。因此,直观的启发式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观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根据观察来了解各类物体的组成、形象,从而真正掌握物体所传达出的意境。例如,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正是启发式教育直观性的体现。达·芬奇每天对鸡蛋进行详细的观察,渐渐发现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鸡蛋,看到的鸡蛋形态是不太相同的,并且最终达到了画什么像什么的境界,这和他对鸡蛋的直接观察有着密切联系。美术教学保持直观性,能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艺术之美,更能使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更加系统地了解美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互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的重点,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养成的关键。学生如果始终被迫接受美术教学,那么他们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想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美术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高效的教育活动具有一个双向付出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双向准备,才可以让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首先,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预习,如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真正实现和美术教师的友好互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身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积极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其次,教师应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可以和学生开展友好互动的环节,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机会,使学生可以全面地表达自身的看法。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保障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活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看法,进而实现与学生的友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真正实现对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例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互联网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师生可以进行无障碍的学习与交流,构建和谐的交流氛围。因此,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增强美术教育的互动性,推动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学生实行创新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美术课程对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若想更好、更全面地为大学生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则应从大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实施教学,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娟娟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及其路径选择[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113-116.

  [2]王鹏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关键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452.

  《对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探讨》来源:《美与时代(中)》,作者:安然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