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理论>融水苗族斗马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出路>正文

融水苗族斗马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出路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8-2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斗马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斗马之乡”,融水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将县庆日(11月26日)当天定为斗马节。斗马运动除了其本身独特的竞技魅力,更是彰显出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性格特征,后人称其为“斗马精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生生不息的传承,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民族传统体育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的途径之一,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支撑。民族特色的体艺学校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传承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但融水苗族斗马这项拥有500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却面临着发展无望、传承无人之境地。

融水苗族斗马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出路

  一、融水苗族民俗体育斗马文化概述

  相传早在500年前,苗寨中就有养马的习惯,斗马便起源于这时。斗马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独有的民俗娱乐活动,在苗语中斗马叫作相迷希尔(放马相咬的意思),是两匹马为情而斗的过程。如果出现几个男生同时追求一个女生的情况,苗王就会出面组织一场斗马比赛,斗马的强手更受到姑娘的青睐,获胜的人自然更得姑娘的芳心。因此,斗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种裁决婚姻嫁娶的方式。最初的斗马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风俗背景下形成的一项民俗活动,并被“苗王”赋予了裁决婚姻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社会环境的改变,如今的斗马变成了以娱乐为目的比赛活动,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二、融水苗族民俗体育斗马文化价值探求

  (一)地域特色显着。

  融水苗家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道路崎岖和交通不便导致地域相对封闭,所以在如此社会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文化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斗马文化便扎根于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中,同时又作用于这一生存环境。斗马一来丰富了当地人在田野山间的文化生活,二来也借斗马比赛挑选出脚力强健、速度更快的马匹,供人们完成日常的交通出行与货物运输。正因为融水独特的人文环境特征与地理环境构造,造就了苗族骏马骁勇好斗的脾性,为苗族斗马文化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纵观其他民族民间的马文化中有提及到赛马、骑术、马上射箭等,唯独没有提及斗马,这也从侧面说明斗马是融水苗族所特有且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竞技内涵丰富。

  斗马是极其具有竞争性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斗马中的“斗”字可以理解为两匹公马的相互争斗,即雄性的马匹想要获得与雌马交配的权力,必须与其他雄性马匹竞争。斗马是雄马在异性面前展现自己英勇的风貌的方式,能在斗马赛中留到最后的便是能力最强的马王。融水苗族的斗马是马匹与马匹之间的战斗,而非人与动物之间的搏斗。融水的斗马是观看马匹为异性争风吃醋的过程,最终的胜利和激烈的打斗场面就成了最具有观赏性的看点,亦是赛事组织者和观赛者的追求之所在。虽然斗马的成王败寇、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以人类的视角洞察出的却是育马人在育种、驯马等技巧上的无形竞争,亦是马主展现自己智慧和高超育马技术的方式。

  (三)表演刺激多样。

  斗马是通过一匹母马挑逗多匹公马,让公马相互争风吃醋而相互争斗的比赛,因此斗马比赛的主体是雄性马匹。在斗马过程中,马匹为展现强健身姿的腾空、为情爱而发声的嘶喊、为生存而搏斗的英勇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灵魂上的震撼。斗马场上场面震撼激烈,每当出现公马伺机咬住对方要害处,高扬双蹄猛踢对方的场景时,场边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得到长期流传并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娱乐性。斗马比赛也正是因为动物之间打斗场面极具震撼的特点打破了人们对动物常规的认知,这种特点迎合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探求心与征服感,使得斗马比赛的表演性与娱乐性并存。

  三、融水苗族民俗体育斗马文化发展困境

  (一)原生态环境的改变。

  融水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该地区多为山区,山路崎岖的交通环境决定了马匹在苗寨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马既是苗民的交通运输工具,亦是其日常生活劳作的伙伴,所以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融水苗族斗马文化与之生产生活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乡土中国转变成为城市中国的过程中,进出苗寨的道路交通逐渐改善,导致马匹在交通运输上的价值变低,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以融水四荣乡为例,2010年全乡马存栏数为320匹,到2020年时骤减至143匹,十年来融水县马存栏数急剧下降。苗民不再愿意去饲养马匹,原先苗寨中家家养马、以马为乐的环境亦不复存在;另外,专业的斗马属于特种养殖范畴,在马的饲养上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二)体育文化选择的多样。

  苗族斗马文化属于苗族社会群体自娱的文化活动,体现出相对封闭状态下的少数民族群体生活状态。当下,人们更加注重实现经济利益,而忽视对斗马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所以,对于斗马运动的资金扶持力度的不足及对斗马文化发扬传承机制的缺位,导致斗马文化只在本地颇有名气,尽管有部分以表演的形式走出山区,但他们更多的是以经济收入为目的,并未实质性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斗马中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的体育文化涌入苗寨,打开了融水苗族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如此一来,外来体育文化对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斗马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第四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为例,参赛范围覆盖了全区80%的行政村,仅参与运动员达20万人,观众人数在1,600万左右。斗马这种传统民俗体育的宣传和推广本就不及外来体育运动,在关注度和普及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加上斗马比赛是以马匹为参赛对象的特殊性,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参与门槛,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各界对民族传统体育斗马运动的热情投入。

  (三)民族体育传承人才的缺失。

  民族体育项目之所以会面临被时代淘汰,最大的困境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受众群体小,其传承方式不能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无论是用来表演还是参加比赛的斗马,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向专业斗马饲养者购买马匹,此方式属于引进马匹;另一种则是向有经验的斗马者以师徒的形式请教,这种情况属于私人养育。显然后者是斗马传承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城乡差距的影响下,不少苗族的年轻一代感受到了城市的魅力,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选择走出农村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去谋求更好的物质生活。随着他们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苗族传统文化的熏染渐渐淡化,导致苗族文化在发源地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四、融水苗族斗马文化困境消解路径

  (一)地方特色与文化旅游是消解困境之“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旅游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寻求精神真空的途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更好地保护与开展斗马这一民俗体育活动,则需更多人了解斗马,并参与其中。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计“世界斗马文化之乡”标语和斗马雕塑来展现融水苗族的斗马文化,并设计斗马挂件等特色商品来营造现代斗马文化环境。另外,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如骑马体验、马匹赛跑等参与项目,辅以多方位的营销手段让苗家人看到饲养马匹带来的直观经济收益,最终达到经济促进斗马文化空间的发展。

  (二)文化内涵与品牌赛事相融合是消解困境之“魂”。

  斗马是极具多重竞技特点的比赛,且融水具有乡村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以及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都是吸引游客来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在斗马饲养的过程中,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或政策倾斜,提高基层民众对斗马饲养的积极性。广西宜州的篮球爱好者杯就是打造品牌赛事上最好的例子,以赛事带动参与,以赛事带动经济。第一,修建良好的比赛场地并为比赛开展提供举办经费,在促进民众参与热情的同时提高观看体验感。第二,提高比赛的奖励程度,从而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才有可能吸引到外地人群加入融水斗马的行列。第三,应当建立竞赛机制,避免斗马者追求斗马过程的刺激性和激烈性而给马匹服用兴奋剂等有违伦理道德的行为。因此,挖掘文化内涵才是融水苗族斗马文化摆脱故步自封困境的破解之法。

  (三)良性传承机制与多元传承途径是消解困境之“本”。

  如今参与斗马比赛的马都是家养马匹,由于从小圈养失去了野性,打斗起来自然没有从小放养的马匹厉害。因此,建立元宝山斗马基地,利用元宝山的高海拔、山泉水的特点来培育优质马种,将元宝山打造成融水苗族斗马品牌的发源地,通过品牌效应来促进经济发展。想要斗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走的更远,只关注斗马文化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它的传承人,传承人掌握着有关斗马的核心技术,只有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才能促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走的更远。一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措施来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适时邀请传承人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文化交流,以此提高文化传承的广泛化;另一方面开展斗马项目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学校的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途径,是文化育人与体育育人齐头并进时代要求。

  五、结语

  随着文化强国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使得融水苗族斗马文化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现代物质条件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人们也更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文化载体去实现“构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目前融水苗族民俗体育斗马文化仅从形式和价值上去入手研究存在一定盲区,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去切入,通过历史人类学的逻辑对其文化调适的过程进行解析。以求通过特殊视角来辅助研究融水苗族斗马民俗体育文化,有选择的借鉴和运用其他文化的成功经验,寻找适合自身文化实际情况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之路,使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融水苗族斗马运动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罗艺敏,蒋东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8).

  [2]李达伟.苗族民俗体育项目芦笙斗马的特征与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2).

  [3]韦丽春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舞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7(06).

  《融水苗族斗马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出路》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作者:谭文星;黎年茂;韦丽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