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位于伊犁河谷, 是新疆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该师春小麦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昭苏垦区, 常年种植面积为 1.38 万~2.76 万公顷,占全师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11.67%~22.13%。由于昭苏垦区属于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1],适宜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油菜、马铃薯,存在同一作物连作现象,再加上春秋湿润、盛夏多雨的气候特点,导致春小麦病虫害频发,尤其是春小麦病害在有些年份发生较重[2]。 2013 年—2021 年,兵团第四师围绕春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 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融合示范区的创建进行了春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总结出当地春小麦主要病虫害(小麦锈病、赤霉病、蚜虫、皮蓟马)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形成了昭苏垦区春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模式结构
技术模式组成:病虫害监测预报+清洁田园,冬前深翻+抗病虫品种+种子处理+轮作倒茬, 适期播种+科学栽培+天敌控制+适期施药+一喷多防。
二、防控目标
通过加强监测预报, 进一步充实、 完善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降低春小麦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率。
三、关键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积极运用成熟、 高效的现代植保防控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科学提高春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一)加强病虫害监测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要求,选择辖区内有代表性的春小麦田,对春小麦主要病虫害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工作,结合春小麦品种、长势及气候特点,科学准确地做好春小麦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 尤其要做好 5 月下旬—6 月初春小麦锈病的田间适时监测工作,及时指导种植户进行病虫害防治, 提高春小麦田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二)清洁田园,冬前深翻待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于 10 月中旬进行土壤耕翻,耕翻深度达到 25 厘米以上,以降低翌年病虫害发生基数。 同时,对渠边、路旁、田埂上的杂草进行集中清理, 减少草籽传入田间的几率, 降低麦蚜、皮蓟马的虫口基数。(三)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适宜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及种植模式的高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春麦品种,如宁春 16 号、永良 15 号、新春 37 号。(四)种子处理选用原种,种子包衣前用种子精选机粒选,剔除病粒、虫粒、瘪小、破碎的种子,并将精选好的种子晾晒 2 天。在播种前 10~15 天选用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100 毫升拌麦种 100~150 千克, 以减轻春小麦病害的发生。(五)轮作倒茬,适期播种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小麦与油菜、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倒茬;4 月中旬适墒播种, 播期适当集中,以减轻蚜虫及蓟马危害,做到播量适宜、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促进出苗健壮、整齐,降低春小麦病虫害发生几率。
四、效益分析
昭苏垦区春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自 2013 年至今示范推广面积共计 8.1 万公顷, 在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
(一)经济效益高经测算, 春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在春小麦生长期平均用药 3~4 次, 其产量较常规种植区平均提高 3%~5%, 用药次数比常规种植区减少 1 次,667 米2 节约用药成本 12 元, 节约机车防治费 8 元,667 米2 利润增加 62~90 元。
(二)生态效益好春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了药剂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同时,减轻了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药剂残留,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伊犁昭苏垦区高产、优质春小麦的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拉木扎.昭苏县春小麦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6(05):38-39.
[2] 罗辉林.昭苏县旱地春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6(04):19-20.
[3] 朱恩林,赵中华.小麦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33.
《昭苏垦区春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来源:《农村科技》,作者:陈爱群 1 ,张 芳 2 ,刘铁锤 3 ,黄锦辉 4 ,张育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