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理论>广西苗族芒蒿节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正文

广西苗族芒蒿节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2-04-16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非可再生性”,将芒蒿节文化元素进行平面形象设计,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维护文化多样性与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芒蒿节文化元素在平面形象设计中的创意思路、设计技法,为视觉设计者在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基底与现代审美相接轨,明确受众群体,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技法,在灵活地进行图形、色彩、字体、板式综合设计上提出了一些理论与实践建议。

广西苗族芒蒿节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1 芒蒿节本土文化

  1.1 芒蒿节文化价值融水苗族芒蒿节是当地苗族同胞特色的传统节日,是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瑰宝。经调查验证,于 2016 年入选了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信仰、思维方式、审美习惯与想象力等的“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中国 5 000 多年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可,对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2 芒蒿节田野调研 1.2.1 芒蒿节历史起源 在广西桂北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民族,每年农历正月十七都会举办一场极具神秘感的活动,数万民众汇聚一地,与“芒蒿”一起融入芦笙踩堂,驱邪讨福,祈求好运降临,它就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芒蒿节[1]。相传在很古远的年代,融水苗族祖先从安太迁徙而来,定居在安陲乡深山之中,饱受盗贼偷窃、别的部落侵略以及病魔的困扰,但他们相信这片古老的森林中居住着神灵,于是苗族祖先按照自己想象中神灵的样子,用树皮和其他植物染料制作表情恐怖面具、用青芒草制成蓑衣,脸和手脚均涂上锅灰,手持一根棍棒,在农历正月十七这天由族中青年男子跳芒蒿舞,迎山神,用来震慑、驱赶盗贼与侵略者,同时祈求神灵赐福,族人无灾无难、好运降临[2]。“芒蒿”是苗族的汉字音译,其中“芒”即古老之意,“蒿”即古旧之意,芒蒿则指的是古旧的崇敬之物,即苗族先祖的神灵。芒蒿节是融水苗族同胞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崇敬祖先神灵和生殖文化的一种反映[3]。

  1.2.2 芒蒿节文化元素 头戴夸张的表情狰狞假面具,身披长而蓬松的青芒草蓑衣,四肢黑色,手持一根棍棒,看起来模样怪异可怕,这是芒蒿神灵的特色形象。“芒蒿”的手都涂满了黑色的锅灰,拍拍老人的手,意味着祝福老人身体健康、益寿延年;拍拍小孩的手,意味着祝福儿童茁壮成长、聪明可爱;拍拍青年人的手,则意味着祝福青年人进取拼搏、早有成就等。芒蒿节的筹备工作中有着一个特殊的规定,即被挑选中的“芒蒿”的个数必须为奇数,同时,芒蒿节举行的日子也为奇数,在苗族同胞的民族文化里,奇数为祥瑞的数字,暗喻着“以奇求偶”的美好愿景。

  2 广西非遗平面形象设计现状概述

  随着国家对非遗传承的重视,目前广西许多非遗已经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其中开发得较好的有广西非遗的瑰宝——刘三姐歌谣。为了纪念和传承这种歌谣文化,198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成为法定节日,并相应的对刘三姐歌谣进行平面形象设计,打造刘三姐旅游品牌,推出了刘三姐平面 IP 形象、刘三姐文化服饰、印象刘三姐文创产品等,成为了拉动广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广西绣球制作技艺、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等,通过一系列的平面形象设计,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3 芒蒿节平面形象设计

  3.1 新颖的创意图形狭义上的图形是指在平面上绘制出来的形象,在一个二维空间中通过轮廓的划分形成的空间形状。在现代设计软件中,也用于形容在计算机中由外部轮廓构成的矢量图,即圆形、三角形、矩型、图表、直线等。图形最早来源于原始人类的标记符号与图画,用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表达个人情感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成为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保存的重要手段。

  3.2 趣味性字体设计汉字在中国具有 3 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起源于对自然事物的描绘,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字体设计指的是对文字内涵按照视觉规律与美学要求进行精心部署,是人类社会生产与实践的产物,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5]。字体设计不是简单的字形塑造活动,中国汉字每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文字内涵与字形,字形更是鲜明地表现着字体意义,正如人的穿衣打扮一样,不同的穿衣风格会产生不同视觉评价,在不相识的情况下,通常会以外形风格也就是第一印象作判断,所以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应选择最合适的字形风格去表现字义、具象字义、丰富字义,在保持文字识别性的前提下,打造字体的视觉美感与个性,不能为了装饰而装饰,本末倒置。例如:第十届方正字体大赛,中文专业组中二等奖获得者喻振强作品《草原体》,韵味感十足,在字体识别性的前提条件下,采用恰当的字形风格,将汉字的底蕴与蒙文字精神气质、字形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民族审美风格。

  3.3 情感化色彩运用色彩是具有情感和情绪的,是视觉上最敏感的形式要素。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人们会沉醉于优美的风景,也会因为看见各种时尚的服饰、精致的工艺品而心情愉悦、舒畅。同时,色彩也是具有“功能效应”的,被应用于通电指示灯、交通信号灯、不同口味食物、冷热水标志等物品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人们从幼儿时期便开始通过色彩、图形、声音、触摸去了解和感受这个世界,逐步地学习生活中不同色彩所代表的含义。色彩分成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色系,不同的色彩刺激能产生不同的色彩联想,而色彩联想又可划分为抽象联想和具象联想[7]。例如:在抽象联想中红色意味着喜庆、热闹、幸福、活跃等;黄色意味着丰收、希望、富贵、辉煌、温暖等,是一种可以提升人们食欲的颜色;绿色意味着生命、健康、安全、清新、舒适等;蓝色意味着宽广、永恒、纯洁、冷静等;紫色意味着梦幻、崇高、玄妙、哀伤、优雅等。因而在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搭配可起到强化作品的形象、烘托画面氛围等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衬托出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4 结语

  广西苗族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芒蒿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内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古老民族生命影像的延续,也是对民族智慧和生存精神的一种认可。提取芒蒿节非遗元素,进行平面形象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探究,为非遗传承赋能,在此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依托传统与现代审美相接轨,明确受众群体,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技法,灵活地进行图形、色彩、字体、板式的综合设计,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为中国非遗的传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融水苗族自治县志 [M].上海:新知三联书店,1998:10-16.

  [2] 戴民强.融水苗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7:9-25.

  [3]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9:17-63.

  《广西苗族芒蒿节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来源:《湖南包装》,作者:朱昭莅 李娟 *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