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工业经济>呼包鄂三市产业结构视角下产业竞争力分析>正文

呼包鄂三市产业结构视角下产业竞争力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00 年,内蒙古自治区确立了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的发展战略,该经济圈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在内的 50 个旗县市区,从地理位置上,该区凭借煤炭、稀土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靠近黄河沿岸,距离首都北京和天津出海口较近、毗邻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以及自治区 60% 以上的科研人员和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带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乃至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

  2010 年 4 月 28 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 - 2015 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深化的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国内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及现有要素的约束,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阶梯转移已成为必然。2013 年呼包鄂三市 GDP 总额超过万亿元,占全区 GDP 总量的 59%,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因此,加强呼包鄂经济圈自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而被誉为呼包鄂经济圈"金三角"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三市无疑成为提升呼包鄂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的生力军。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很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90) 从国家环境的角度分析,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优势,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国家环境; 中国社科院的金碚博士从市场角度分析,将产业竞争力视为向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从中获得长久效益的能力; 裴长洪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所在区域的区域比较优势以及在市场中所占有的竞争优势。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国内学者的研究要多于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是金碚、裴长洪和史清琪教授。例如,裴长洪博士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用显示性指标来说明产业竞争力的结果,用分析性指标来说明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原因。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波特于 1990 年提出的"钻石模型"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机遇与同业竞争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六项关键性要素。1993年,英国学者邓宁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补充,将跨国公司纳入到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当中来。厉无畏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进行研究中提出,产业竞争力是由包括产业组织效率、投入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学习和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在内的产业竞争优势决定的,产业结构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要素。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也集中于宏观层面,对具体要素的具体影响的分析不够。基于前人研究所得出的产业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同时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只选取了呼包鄂经济圈中具有核心位置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三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呼包鄂三市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重要的结论,对未来呼包鄂经济圈的发展及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基础

  (一) 产业结构理论

  1672 年,W. 配第在其所着的《政治算术》中发现了产业结构对各国国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并得出了商业比工业进而比农业附加值高且能够创造更多收入的结论。亚当·斯密在其1776 年所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产业部门及其发展应遵循农工批零商的顺序。20 世纪 30 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夏通过实证研究,首次提出了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奠定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1932 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通过对日本产业发展所经历的进口、本地生产、出口、出口扩张四个阶段并呈周期性循环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发展模式".认为后起的国家在其产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日本产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根据雁行发展模式来制定本国的产业发展政策。罗斯托在其所着的《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即随着新产业部门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旧产业的规模将逐渐缩小,甚至退出国民经济; 产业细化和产业一体化将同时存在于不断深化的分工协作和产业联系中; 各产业部门生产规模并未随着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要素转移而同步扩大。

  (二)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 配第-克拉克法则

  配第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演变的基本方向,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各产业生产率逐步提高,低生产率的产业将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一文中提出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2. 库兹涅茨法则

  1941 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其所着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力结构和部门产值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 (1) 除第一次产业,其比较生产率几乎不变外,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和三次产业的比较生产率随着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顺次降低; (2) 国民收入不高的地区由于其在劳动成本方面的优势,生产率增长较快。而由于利益分配被限制在特定的水平下,作为利益再分配的第一产业的产值在世界各国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差不大,因此其相对生产率受劳动成本(或相对劳动成本) 的影响不大。

  3.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沿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分析归纳方法,搜集了二战后 9 个工业化国家的近20 年的数据,以产业结构的转移为主要变量,以人均 GDP 和人口为外生变量,建立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回归模型,得出了标准产业结构,即随着人均 GDP 的不断提高,整个工业化经济由不发达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产业结构推动了这三个阶段向更高阶段的逐次跃进。

  (三)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各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A·O·赫茨曼认为产业关联存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形式。前向关联是指在该产业部门在产业投入的过程中,为下游产业部门提供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后向关联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产业分配的过程中,为先行部门提供可供生产消耗的产品。赫茨曼认为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更为重要,应该优先发展后向关联效应较为显着产业部门的投资,从需求方面拉动整个产业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诸如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呼包鄂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分析

  (一) 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均 GDP 的提高,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中的比重将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逐次提高。依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方法和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于 10%且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时,所研究的城市或区域处于工业化后期。从图1 可以看出呼包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要求,呼包鄂的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在 2012 年为 3. 18%,且二次产业的比重大于三次产业,呼包鄂大致处于工业化后期。

  从产业指标来看,呼包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逐步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迈进,而就工业化综合指标而言,呼包鄂与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其他地区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距高度合理的产业结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在 2010 有明显下降,这与鄂尔多斯三次产业中的在 2010 年煤炭产业不景气所导致的相关服务业遭受重创有很大关系。

  (二) 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产业经济学中,通常用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尤其是主导产业的类型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选择是否合理。为了量化评价指标,本文采用效益超越系数来衡量呼包鄂产业结构的效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效益超越系数 = 净产值增长率/总产值增长率。当效益超越系数大于 1,则说明产业结构素质较好,反之当其小于 1 时,则说明产业结构素质较差。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 2006 -2012 年呼包鄂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作为数据来源,拟用如下替代公式进行计算,即呼包鄂效益超越系数 = 增加值增长率/总产值增长率。计算结果如下(见表 1) .

  根据表 1 的结果,可以看出呼包鄂的产业结构总体素质较差,其效益超越系数除 2007、2011 年外,均小于1 ,而且数据波动较为剧烈,产业结构效益极其不稳定,产业结构效益有待提高,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和升级。其中 2010 年的效益超越系数波动最为明显达到 -16. 18,这与 2010 年鄂尔多斯在其主导产业(煤炭产业) 产值增速骤降(曾一度达到内蒙古倒数第一) 不无关系。

  (三) 产业结构专业化评价

  各城市的专业化产业是研究呼包鄂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的参照。在区域经济学中,我们选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该区域的专业化部门。

  区位商是指某地区某行业的产值占该地区全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行业产值在全国所有行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区位商大于 1 时,则说明该产业是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 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如下公式: 区位商 =(某地区 A 行业就业人员数占该地区全部行业就业人员之比) /(全国该行业就业人员数占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 ,通过计算,得出呼包鄂各产业的区位商如下(见表2) .

  由表 2 显示的结果来看,呼包鄂的产业分工整体较为明确,但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互补性。趋同性表现在呼包鄂地区的主导产业,例如业能源工业、电力行业等在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都是最重要的行业之一,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区位商均接近 2.此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也是三个城市的趋同产业。其中呼和浩特和包头的产业结构趋同性尤为明显,两市在住宿餐饮业、信息软件业、金融业都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互补性表现在鄂尔多斯的采矿业和包头的制造业等。

  (四) 产业结构区际联系评价

  鉴于各产业产品在区际间交换的基础统计资料很难收集和系统化,本文根据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的发展理论,拟采用剩余法来近似地对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进行归类划分。在区域经济学中,传统的衡量区际联系的指标是区域乘数,用区域中某产业大于全国该业的产值比,来代表该产业向外输出的部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EBi= Ei× [(Ei/ ?Ei) - (Eti/ ?Eti) ],其中,Ei为区域第 i 个产业的产值; ?Ei为区域的总产值; Eti为全国第 i 个产业的产值; ?Eti为全国的总产值。由此可得区域各产业向外输出的部分,进而将其相加得到区域基础部门的总份额,即 EB = ?EBi.进而得出区域经济基础乘数 = ?Ei/ EB.区域经济乘数越小,则表明该地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对外越开放。本文利用2012 年呼包鄂三次产业为研究对象和全国三次产业数据类比得出如下结果(见表 3) .

  根据表 3 数据,呼包鄂的 EB = 315. 98 区域经济乘数 =29. 86.可见,呼包鄂产业专业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处于较低的状态。进一步说,呼包鄂区域内部之间的产业关联度都不高。作为工业性城市的包头市和以初级产业煤炭开采业兴盛的鄂尔多斯市应该接受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的产业转移和服务性产品的辐射,而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也应该将工业产业方面的技术向呼和浩特市辐射。但是,目前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工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中没有形成产业链关联。基于行政规划中存在的行政壁垒和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协调不当,使得呼包鄂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城市之间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功能效应都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四、提升呼包鄂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综上所述,呼包鄂三市产业结构变动和区际联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其产业效益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产业结构素质的长期发展。此外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的产业结构趋同性较强,不利于发展地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协同合作。结合其实际情况,呼包鄂应该在以下方面不断努力,提升其产业结构竞争力。

  (一) 继续推进二、三、一的产业发展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目前,呼包鄂各城市及整体均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的工业化后期阶段,这与我国今后大多数城市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趋于一致。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呼包鄂应该一如既往地推进二、三、一的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第二产业中的支柱上来,优先对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以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使呼包鄂第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产业为主,产值增加质量更高的第一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发展态势。

  (二) 继续推进呼包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素质

  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拥有呼包鄂三座城市中占比最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因此在发展产业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中独具优势,是提高城市群产业产值增长质量的高梯度城市,但其产值贡献率与其他首府城市有很大差距。鄂尔多斯市作为地级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远远高于第二产业产值,而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以及与呼和浩特市在地理上更为临近的工业城市-包头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却很不理想。因此,在大力促进呼和浩特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加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的产业衔接,使第三产业成为呼和浩特市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包头市制造业的区位商超过 2,鉴于制造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产值贡献巨大,继续提高其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

  (三) 发展优势产能,提高原有产业地区专业化水平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各城市原有产业专业化水平对地区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呼包鄂在调整其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各城市原有产业专业化水平,同时也要发挥好各个城市自身的职责与功能,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措施,优化呼包鄂整体的产业结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各城市产业专业化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努力。同时,各城市应该在其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淘汰发展落后的产业,在兼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应尽快寻求和建设替代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实现第三产业优先,第二产业其次的产业结构模式,使各城市的产业专业化差距逐步缩小,最终实现呼包鄂整体的协同发展。

  (四) 加强与周边城市及经济圈的产业交流与合作

  城市群或经济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呼包鄂作为呼包鄂经济圈最为重要的三座城市,在深入开展区域内部中产业分工合作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及城市群或经济圈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已刻不容缓。呼包鄂周边有京津冀城市群、太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城市集聚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部署及进一步发展,呼包鄂应加强同这些城市群及经济带的产业交流合作,形成外向型的、面向华北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以便能够更好地承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不断优化当地产业,提高自身产业竞争力,无疑是推动和促进呼包鄂经济圈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 王晓娟,王亲玲。 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7) .  [2] 陈佳贵,黄慧群,钟宏武。 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综合评价与特征分析[J]. 经济研究,2006,(6) .  [3] 吴开,王恩泽,于洋。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调整-基于 SSM 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10,(1) .  [4] 刘强。 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 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2007.  [5] 郭燕芸,吴涛。 浅析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发展及其府际关系[J]. 财经理论研究,2011,(3) .  [6] 张敏。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物流产业类型及空间发展战略[J]. 财经理论研究,2006,(6) .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