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计划与管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立与相互适应>正文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立与相互适应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经济计划与管理

  

  一、正确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 “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是事先对生产、分配、消费进行计划的指令型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而市场经济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打破以往经济学家、哲学家论断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他认为,市场和计划一样,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不具备基本制度的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1981 年 6 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指出: 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 要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这样既保留了计划经济 “全国一盘棋”的传统优势,又能吸收市场经济 “突出效率和重点”的优势。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历史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一提到市场经济,容易使人联想到走资本主义道路,容易与政治立场这些一度在中国很敏感的问题挂钩。

  (一) 相互对立观念的历史由来

  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私有制的存在紧密相连的。从某种程度上看,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们心中已普遍形成把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再到列宁和毛泽东都没有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这一问题。世界上全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初期几乎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建立正是源于社会主义就等于计划经济的观念。

  (二) 彼此割裂的所造成的影响

  在建国初期建立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客观需要,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证明了计划经济适合当时的中国,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恢复和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呈现出它的缺陷和弊端。

  一方面,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计划,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只讲按比例发展,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管的过死,从而排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造成社会生产与需求脱节,计划管理本身与实际相脱离,反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这种体制片面强调集中管理,限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一切企业单位都只是按照国家计划下达的指标办事,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性。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这种缺乏活力的计划管理制度将使国民经济陷入僵死状态,显然是不行的。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进程

  (一)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的尝试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社会主义改造拉开了帷幕。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最终确立。直到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种体制一直统领着中国全部经济社会生活,并且一直未被突破过。

  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并在短期内高速发展; 因为具有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重点建设上去的优势,使国家建成了一大批重要项目,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也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显然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们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出路。

  (二)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于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人们看法不一,众说纷纭。邓小平同志深思熟虑后,终于在 “南方谈话”中旗帜鲜明的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没有必要把它打上社会属性的烙印。只要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 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他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性质问题,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社会主义可以有计划,也可以有市场。只有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长处,弥补各自的弱点,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力。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互相融合的结果

  从最初的质疑即社会主义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更好的结合,反映了市场经济观念在我国逐步确立的过程。

  2013 年 11 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指出: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 “决定性”地位。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历来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也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过程的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不具有社会制度的性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而是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只有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才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

  改革在继续,争论未间断。任何时候,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否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就有可能被中断甚至停滞。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203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367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373 页。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