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老龄化的特点与解决策略>正文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与解决策略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经济计划与管理

  

  一、老龄化社会的定义

  目前而言各国对老龄化社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采用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条件:如果一个国家 65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 7%,则这个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

  2011 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 8.87%,比 2000 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1.87% 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中国老龄化的特点

  1. 未富先老,未备已老

  中国在 2000 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 GDP 在一万美元以上,日本在80 年代末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 GDP 是中国的好几倍。中国在迈进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还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其次观察国内消费份额占比,10-12 岁的少年属于消费主力,其次是 30-40 岁的中年人群。老龄化社会应该是老年人群最能拉动消费需求,但“手中缺钱、不敢花钱”却成了老年人没钱买单的主要原因。

  2. 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200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占世界老龄化人口的21.4%,是同时期美国的高龄化人口数量的2.5倍,比欧洲发达国家全部的老龄人口还多。到2025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预计可达到20725万人,2050年将增长为37422万,仍居世界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老龄人口比从 4.9% 增加到 7% 用时仅 18 年,日本老龄人口比重从 4.9%增加到 7% 花了 20 年时间,而其他发达国家走过相同老龄化历程的时间都长于日本。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每年还在以 3.3%的速度增加。据联合国预测,1990 至 2020 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仅为 2.5%,而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995 年的 6.6% 上升至2020 年的 9.3%,同期我国由 6.1% 上升至 11.5%.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比重,中国老龄化速度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人口老龄化占比升高相互作用

  城市化使大量的农村健壮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农村出现许多留守老人,其中65~69岁以上的农村劳动老人占比农村劳动人口数超过60%,并且农村老人的收入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土地耕作,他们为此获得的收入并不高。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2.72∶1,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收入的差距会让更多的年轻劳动力外流,反过来增加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比重。

  四、中国老龄化社会引发的问题

  1.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必然增加政府养老保障的财政支出。我国从 1978 年以来每年全国的离退休人员都在激增。到 2006年,全国离退休人员已达到 4600 万人,年退休费用的政府支出超过5000亿元。2008年我国基本实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但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不到 20%,仍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下限。

  2. 农业劳动力的高龄化将影响我国农村的发展

  我国还未达到全面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所以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的高龄化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学习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操作机器的能力比较低,已出现了有地无人耕作的局面,务农人员的断层也导致农业的发展后继无人。

  五、老龄化解决对策

  1.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因为高龄人口的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所以要鼓励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资源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3. 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高技术型的人才能为中国带来附加值更高的红利形式,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与劳动效率显着高于人口红利,不能只是短暂依靠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时期。

  4. 不断完善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西方发达国家在保障高龄人口社会福利的养老金制度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而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类则大相径庭,要求政府降低养老金成本,防范由养老负债给政府带来的财政支出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 , 刘生龙 , 马振国 .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J]. 人口研究 ,2012(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