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工业经济>加快海门由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转变的措施>正文

加快海门由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转变的措施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2013 年,江苏省海门市建筑行业坚持开拓创新、稳中求进,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全年建安产值1050 亿,同比增长 22.09%,在江苏省各市县中率先实现超千亿元的目标.一年内,海门市建筑企业共获得鲁班奖、国优工程奖、詹天佑奖、钢结构金奖等 8 个.全市建筑企业总数达到 235 家.拥有特级资质企业 3 家,一级资质企业达到25 家,其中 5 家企业由二级资质晋升为一级资质.海外建筑业实现新签合同额 26192 万美元,完成营业额 44778 万美元.海门建筑业综合实力继续在全省领先.

  2014 年是海门建筑行业在成功打造了千亿产业群之后,继续释放潜能,再造发展新优势的第一年.全市建筑业在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产品、市场、管理和人才实施新的五大战略升级,完成运行模式的组织再造和管理提升,全面实现海门建筑业从劳务输出型向输出建筑产品、技术和服务转型,进一步放大海门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产业特色,加快海门由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转变,打造海门建筑经济的升级版. 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实施产业升级是海门建筑业发展到今天,续写辉煌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是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前,海门建筑行业面临的综合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海门建筑业要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劳务输出中退出,转向横向的相关多元和纵向的专业化发展,并以实施专业化为重要突破,加强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体联动,打破地域、板块、行业限制,将王碧君产业链转化为价值链,打造效益共同体,高起点切入新的业务领域.

  2014 年,海门建筑业针对国内外建筑企业都在调整结构、拓宽经营领域,建筑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海门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效的策划体系、运营体系、管理体系.在产业升级方面,市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已经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

  近年来,南通三建对产业升级进行了合理布局.在2014 年,南通三建继续坚持沿着战略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创造价值为关键,采取参股的形式,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施工队伍参股公司.在巩固建筑施工主营业务的同时,推进相关产业的多元发展,向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寻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进一步高起点、大手笔规划现代建筑产业化布局,与国内外着名高等院校进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计划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集团与国外着名大学院校实现战略合作,加快建筑产业化布局.与此同时,大举进军城市基础设施建筑领域,发展高端专业公司,在市政工程建设和建筑装饰专业领域大举进行企业并购活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综合服务集成商转型.

  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涉及到产业结构、商业模式、技能水平、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升级.它并非只是技术、资金实力较多的高资质企业的战略行为,作为市内众多实力相对较弱、资质等级相对较低的总承包企业,则应在此升级过程中,选择适宜发展的专业承包施工层次,培育自己的产业优势,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市内 77 家劳务企业也应抓住建筑行业全面实施产业升级、扩大产业分化的机会,抓紧让自己成为专业施工作业能力较强的劳务企业和施工作业队伍,最终形成本市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一大批"术有专攻"的专业施工承包企业为主体,以技能型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分工新格局.

  产品升级-提升行业运行效益

  海门建筑企业的产品升级战略来自于企业"做强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变的基本认识.在全行业全面实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十分注意建筑业输出产品的高品质.通过产品升级,以高品质的输出产品来主攻高端市场,在大业主中精选高端客户,在大项目中专攻高端项目,以产品升级战略打赢市场的营销战役.去年,全市建筑企业承建了一大批"高、新、大、特"建筑工程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一年内,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高、新、大、特"建筑物达到 3450 多幢,其中 29 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900 多幢,10 万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住宅小区 108 个,这些工程给全市建筑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当前,全国 8 万多家建筑企业,正在激烈地抢分市场蛋糕.海门作为传统建筑业发展较快的建筑之乡,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目前,仍然还是一个以劳务产品输出为主的地区城市.趁着当前国家城镇建设加快的东风,抓紧实施产品升级战略,就是要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低端的劳务工程输出,向高端技术工程升级.由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向钢结构等高附加值的专业施工领域的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升级.由简单的房屋建筑工程向高技术含量的建筑部品和智能服务产品升级.2013 年,南通三建承建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工程(鲁班奖)、绿城喜来登酒店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国际金融中心(鑫银大厦)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今年,海门建筑的产品升级,目的就是要加快实现海门由总量领先的建筑劳务之乡向高技术、高智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输出为主的现代建筑产业特色明显的建筑之城转变.

  2013 年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市建筑业输出产品的升级创造极佳的发展空间.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更是为海门建筑行业的产品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尤其是2013 年频频出现的雾霾,更是让全社会呼吁建筑行业用工业化技术生产优质的建筑部品,以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组织现场施工,以先进的优质服务来维护营造建筑工程.以上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对海门建筑业输出产品的升级、转型,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

  2013 年 11 月中旬,海门市委书记姜龙带领市政府领导和市住建、建工、发改委、财政、开发区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到沈阳和青岛两市,就建筑产业化发展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姜龙书记充分肯定了海门建筑企业在青岛、沈阳城市建设中进行的建筑工业化尝试,提出了要在海门市内开发区打造建筑产业园,招引、建设一批建筑工业企业,争取让海门市成为全国第四个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同时,要借鉴浙江等地发展建筑业工业化的经验,做大建筑部品的总量规模,把建筑工业化转化为海门建筑业"经济回归"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建设项目施工在外地,建筑部品制造在海门",不断提高海门建筑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此,还可以让一大批建筑施工人员变成建筑产业的工人.

  市场升级-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海门建筑业的市场升级,目的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推动下形成的市场新形势、新需求,关键是创新改革、重新整合优势,释放行业产能,促进各项要素再次产生新的聚变效应,让全市建筑业激发活力,让资本、资源、劳动的投入形成更大的产出.

  占领高端市场,领跑行业发展.海门建筑行业必须实行市场的战略升级,依靠本市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技术、品牌、实力的优势,抱团作战,实施"占领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的转型突围策略,选择更多的高、中端项目市场,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决心,忍受转型之痛,甚至放弃现有的部分市场,彻底抛开"食之无味"的"鸡肋市场".突围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开拓方兴未艾的"蓝海"市场.通过对市场的"升级"、"突围",选择适当的路径和方法,开辟新的赢利市场.

  进入新兴市场,优化产业结构.2013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以一号文件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 10 亿平方米,到 2015年末,20% 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随着"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筑工业化(又称建筑产业化)被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确定为实现绿色建筑的最有效手段.

  此外,去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到 2013 年,全国在已有的 11 个建成的城市群之外,将重点建设 14 个初具雏形的城市群和 7 个"跨界"的潜在城市群.专家分析,一个三年投融资 25 万亿元的新兴建筑市场,已经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为海门建筑行业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

  深耕优质市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施市场升级,首先要对本市既有的传统市场进行细分.全市建筑行业现有的北京、山东等八个传统的区域性市场和辽宁、苏州两个新拓展市场.传统市场中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年产值波动较大,提升不快.目前,本市的超亿元的区域市场已达到 30 多个.

  市内进入这些区域性市场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市场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前景、地方政府的建设规划、市场进入门槛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发展前景好、地方政府关系密切、有利于进一步打造产业链、价值链的潜力市场进行前瞻性布局,并向这些区域输出资本,转移产能,嫁接技术,建立资源性加工基地和开发基地、发展基地,逐步把这些新开拓的市场"做强、做大、做优、做长".

  提升海外市场,推动海外多元发展.去年,我市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南通三建海外区域发展公司与中信建设、中建国际、中工国际等国际承包商合作,在新开辟的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七个国家先后承揽各类大型工程 20 多项.苏通公司新开辟斯里兰卡市场,承接了总统府别墅、卫兵营房等工程 14 万平方米.今年,全行业要在升级省内外市场的同时,继续进一步积极主动地融入外向型经济发展,审慎地展开海外市场的升级,重点是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政治形势、项目风险及赢利空间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认真借鉴南通三建、中南集团等企业设立海外公司的做法,建立非洲、拉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分公司,以便于在周边国家选择优质项目.积极探索海外工程融资带动总承包的 DB、EPC、PPP 等项目运作模式.涉足海外施工的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通过股份合作、银企结盟、与投资企业联姻、境外上市等方式,不断增强海门建筑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能力.

  管理升级-加快企业全面转型

  管理升级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国家提出实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们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更多的要求.全行业必须紧紧抓住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切实抓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全面推进管理升级,以适应建筑业整体水平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产业的根本转变.

  强化行业管理,不断优化对建筑企业的服务.2014 年,市建筑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随着行业发展层次的升级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行业管理的角色与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全行业的管理与服务要有重点、有创新.部门领导与机关党员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深入企业,进入施工一线现场,实施管理、提供服务.要建立健全干部进企入场,工作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确保今年走访调研覆盖到全行业所有重点工程项目.认真做到每一次"进企入场"都为企业解决几件转型升级中的难事、实事.努力做到在基层企业和施工现场,从群众关注的小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焦点难点抓起,努力营造营好为民服务氛围.行业管理部门还要与乡镇、园区的领导一起深入基层一线,建立起良好的协调联运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市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转换角色中创新项目管理.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全市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建设工程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挑战.市内的高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目前的工程承包商将要像南通三建、中南集团和龙信集团那样逐步转换成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和资本的运营者.随着企业角色的转换、运行模式的变化,企业管理的着力点也必须随之转向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量.因此,全行业的企业的管理,一方面必须将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 EIA 技术,加强工法开发与创新.结合工程施工,研发技术总值大、应用价值高的新技术和企业自有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围绕企业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搭建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推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施工安全、成本核算、环保节能等各项目标实现新的科学的流程管理.

  强化企业党建的政治保障作用.我市建筑行业历来有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的优良传统.市内施工企业中党员最多的南通三建还把党的支部组织建到了海外的项目部和加盟企业,构筑起支持企业的坚强堡垒.新的一年里,全行业要结合全市建筑行业提速发展、加快升级转型的实际情况,企业党建要与企业发展同向而行,为企业的组织管理与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加强项目现场文化建设.2014 年,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更好地转移到施工阵地现场,更加注重"接地气"、"添活力".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企业的事业效益观和发展的战略思维吸引和凝聚全体员工.二是把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等内容融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三是创新工地活动载体,坚持创优夺杯,开展 QC 小组技术攻关活动,争创施工示范工程.四是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协调解决项目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营造和谐企业的文化氛围.五是强化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的理念、制度"进脑入心".

  人才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海门由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的转变,是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建筑输出向输出高端、高层次、高附加值建筑部品、技术和服务的产品升级,是一个从低劳动成本支撑向高技术支撑的技术升级,更是一个从单纯的工程施工逐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技术研发、采购、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升级.这是一个涉及全行业各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体系和各个环节系统工程的升级,所有这些升级都要靠各种门类、各种学科、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来支撑.人才的升级是全行业转型发展不断升级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海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层次、效率和发展前景.

  从 2000 年以来,海门市全面实施的"人才工程"已经为海门建筑业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培养引进一大批实用型人才,为海门的建筑业实现全省的建筑之乡迈向中国建筑之乡、由省内第一到全国一流,以及打造千亿产业群等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

  多年来,"人才工程"的实施,为海门建筑业的科技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积累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发明成果.去年,南通三建获得国家级工法 2 项,省级工法 5项,申报发明专利 5 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25 项,已授权发证 5 项,通过了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15 个,申报并通过验收的省级节约型工程 5 项.但是,本市的人才总量及取得的科技成果,在全国、全省作一番横向比较,尤其是特级企业拥有的高级人才数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近些年来,我市在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和尖端工程施工技术的攻关中,高层次人才也显得捉襟见肘、明显不足.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多层次专家、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甚至难以为继的问题.

  建筑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工作也普遍面临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撑的问题.继续实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东洲英才"引进计划,开展国家"千人计划"专利海门行、"海外高层次专家海门行"、"海门籍高层次人才家乡行"等活动.作为海门市内首个千亿规模的建筑产业,必须在市里的人才工作行动计划和引才活动中积极争取引进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南通三建与国际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节能环保协会联合开展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这些企业的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行动,为全市建筑行业作出了榜样.

  目前,市内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队伍还呈现出技术老化、年龄断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尤其是建筑装饰、设备安装、路政工程、桥梁建设、港口建设、隧道施工、盾构工程、幕墙施工等专业工程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当前,建筑行业应该格外重视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机制科学,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的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机制.重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保障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快引进、培育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通过对高层次专家型、领军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大力引进和加快培育,全面实现全市建筑业"人才工程"的全面升级,全面提升海门建筑业的运行质量,为打造海门建筑经济的升级版作出新的贡献.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