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计划与管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经济计划与管理

  

  一、引 言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尽管在不同时点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有所差异,但自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性特征.1978-2010 年的 30 多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城乡居民纯收入的差值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 年城乡居民的收入绝对值之差达到了13190.43 元,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在下降的幅度方面,两者之间并没有呈现出特别显着的差异,农村恩格尔系数 30 年间大约下降了 2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水平稍快于城市居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居民收入的官方定义,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 1997 年的 2.47 上升到2010 年 的 3.23, 改 革 进 程 中 的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经 历 了 :

  1978-1985 年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减小;1986-1991 年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拉大;1992-1995 年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1995-2002 年,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03 年起截至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减缓,城乡收入比保持在 3:1的比率之上.总体来看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逐步扩大的过程,即表现为从小到大的变化轨迹.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不断扩张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引起了政策制定者以及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Schultz(1978) & Ersonetal(1986)认为所谓的"剪刀差"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这种政策是政府通过人为地扭曲产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拿农业生产剩余去补贴工业发展.中国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1]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这一分析涉及我国1992 年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得到了二者正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 50.67%可以归根于二元经济结构.Shi(2002)[2]通过研究我国 9 个省的健康和营养相关调查数据,认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中有 28%的原因是可以由户籍制度解释的.蔡继明[3]的一项研究表明,城乡户籍歧视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中的 28%.郭剑雄与张克俊(2005)[4]认为城乡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的不同使得其收入存在差距是产生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靳卫东(2006)[5]从供求角度考虑,将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联系起来,认为公共财政支出的数量和结构会影响到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使得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右移,使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自然会产生不同个人的收入差距.陶然、刘明兴(2007)[6]是利用 270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影响显着的结论.沈坤荣与张璟(2007)[7]运用 1978-2004 年的数据,采用多变量回归和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农村公共支出、农民收入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公共支出的管理效率与支出结构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任重(2009)[8]首次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分析二元经济条件下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乡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和城乡医疗公共品供给不均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陈斌开等(2010)[9]基于微观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认为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

  既然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异,有来自人力资本差异的影响, 也存在着纯粹的歧视因素,有必要提出下列问题:城乡收入差距有多少是由劳动力个体特征引起的;对于收入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教育在收入差距中能够解释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歧视造成的.文章尝试来回答这些问题.

  二、数据与方法

  文章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以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美国老年问题研究院与世界银行共同资助建立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以下简称 CHARLS) 项目的调研数据.

  CHARLS 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国 45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抽样,在所有阶段都 是 按 照 人 口 比 例 随 机 抽 样 , 首 创 了 电 子 绘 图 软 件(CHARLS-GIS)技术,用地图法制作村级抽样框.该项目的问卷设计参考了国际经验,包括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HRS)、英国老年追踪调查(ELSA)以及欧洲的健康、老年与退休调查(SHARE)等.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体格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财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

  CHARLS 于 2008 年对甘肃和浙江两省进行的预调查,共得到1570 个家庭中的 2685 份个体样本,应答率达到 85%.文章剔除了遗漏部分信息的样本,最后得城市户口样本 368 个,农村户口样本 664 个,共 1032 个样本.

  对两个不同特征人群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可以沿着Oaxaca-Blinder 的框架展开.为了分离各个因素收入对数值的影响,同时也是出于下一步分解分析的需要,文章首先估计城乡居民的收入函数:

  其中,因变量 lnwage 为收入的对数,X 代表个人特征的向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性别;β 为相应的系数估计值,ε 为随机误差项.据此可以将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分解为可解释部分 (由城乡居民在特征、禀赋上的差异来得到解释部分) 与不可解释部分,这部分收入差异起因于城乡居民各项特征的不同市场回报,它无法通过城乡居民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

  这里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对数分别为:

  

  其中,下标 u 代表城市居民,m 代表农村居民,lnwageu表示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对数,Xu为城市居民样本中解释变量的均值,β赞u为方程(2) 的回归系数.同理可知方程(3) 各个变量的含义.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可以分解为:

  方程(4) 等号右边的第一部分即为可解释的部分 (特征效应),第二部分则为不可解释的部分 (系数效应),我们可以将系数效应视为对农村居民的歧视.

  三、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回归方程中涉及的变量包括:收入,衡量居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城市居民收入以工资收入为主,农村收入主要指劳动收入;受教育程度分为 12 个等级,文盲,未读完小学但能够读、写,私塾,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其他;婚姻状况分为已婚或者未婚同居,已婚但是未与配偶一起生活,分居,丧偶,未婚 5 个类型;健康状况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太好,很不好 5 种不同的情况;性别(男、女),其中男性样本 610,女性样本 422.

  文章对各变量全国、城市以及农村样本的均值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城乡居民在性别、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差异并不大.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城市样本均值为 4.61,而农村样本均值为 2.85,城乡差异较大,农村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的教育状况十分低下;从性别上来看,农村样本的女性较城市样本稍多;从婚姻状况来看,城市样本已婚程度比农村样本更好一些,这可能是由于城市会有更多的未婚同居现象;从均值方面来看,城市收入对数的均值为 4.22,而农村收入对数均值为 3.88,城市明显大于农村.因此,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对数均值之间的差值达到了0.34,城市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之间显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城乡受教育程度对比

  文章根据样本对城乡居民受教育状况进行了统计,由于本文章所用数据库调研对象主要是 40 岁及以上人群,这类调研对象按照其教育经历年限,所以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低学历样本比例较大.但是从初中以上教育水平的人数来看,城市居民占了绝对优势,大约占了 54%,农村居民样本中初中以上学历大约占了 20%,初中以下水平,文盲占 33%,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城乡居民接受的教育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教育投资也较低,政府重视程度也比较低,这导致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

  3. 城乡健康状况对比

  文章根据样本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都偏于较差,但是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大约 72%的城市样本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一般或者不太好,大约 62%的农村样本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一般或者不太好, 大约 14%的城市样本认为健康状况良好,大约 18%的农村样本认为健康状况良好,从数据结果来看,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稍好于城市居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新农合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村居民在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机会和有能力就医,其健康状况得以明显的改善.

  另外,由于样本中的健康状况是自评健康,农村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估计可能会过好,而城市居民由于医疗条件和自身医疗意识的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4. 城乡居民收入的条件均值差异及回归结果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差距是 0.34.文章根据 Mincer 方程对收入的对数进行回归,分别对全部样本、城市样本、农村样本进行回归.

  由表 1 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为4.3%.而农村的教育收益率为 5.3%,城市的教育回报率低于农村,整体来说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并不高.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在近些年发展比较均匀,而农村的教育回报率虽然在近些年较城市有所发展,但是农村的教育覆盖率和受教育的程度依然较低,所以由教育引起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从健康状况上来看,城市的回报率大约为 2.8%,而农村就相对高很多,达到5.6%,这说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对其收入的贡献率比城市的要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大多来自依附于健康的劳动收入.从性别方面来看,性别对收入的影响也是显着的.城市的性别回报率为 11.2%,而农村为 10.5%,这主要是在现代工业产业中,城市女性所受到的歧视更严重.从婚姻状况来看,农村有婚姻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工作的收入更高,城市结婚与否对于收入的影响并不大,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婚姻状况对于收入的影响还是显着的.

  5. 城乡居民收入的分解结果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差距是 0.34.表2 运用了 Oaxaca-Blinder 的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条件均值差距进行了分解.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收入差距的 52.9 %可由他们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即由于城乡居民不同的个体特征,例如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而使得他们获得的收入不同,这一部分收入的差距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由系数引起的差异,即不可解释部分占 47.1%.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某些程度上是由于歧视产生的,在排除了个体特征的影响之后,对于农村居民的歧视,解释了一部分收入差距的产生,这一部分在理论上是不能够被接受的,也是造成社会不安全的一个因素.在由特征引起的差异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两者收入差异的 43.6%.分解使用 Mincer方程没有包括所有制、行业、职业等更多解释变量,因此体现在所有制、行业等变量上的城乡收入差异可能会有一部分反映在教育变量上.但不管怎样,这一结果还是体现了教育对收入差异的较大解释力度.

  四、结论与讨论

  文章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90 年之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性特征.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 1997 年的 2.47 上升到 2010年的 3.23,这一比率大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研究还发现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教育的作用尤其突出.每一个劳动者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性别等个体特征能够解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的 52.9%,即用劳动者特征因素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 52.9%.其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两者收入差异的 43.6%,虽然方程中没有包括职业、行业、所有制等解释变量,但是这一结果仍然能够体现教育是收入差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舒尔茨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动态经济条件下人的配置能力,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投入决定着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投入量越高,就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更高的收入,反之,得到较低的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事实上代表着城乡经济增长差距,根据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城市比农村有着更多的人力资本存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导致了城乡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水平决定着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解结果说明教育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城市的收入差距,理论上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我国城乡教育在投入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会体现在分解的结果上,城乡居民本身获得教育资源及质量是不同的,所以教育的作用可能被低估.

  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在两个方面:财政上的教育支出差距和教育质量差距;而且教育支出差距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尽管近些年国家对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开始逐渐重视起来,但是以往长期实施的重视高等教育以及城乡偏差的教育投入,使我国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农村拥有 70%以上的人口,却只拥有全国义务教育经费的 56%左右.随着义务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目前需要农村地区自身负担的教育经费投入比率可能比以前要低,但在绝对的投入数量上仍然是很大的,依旧是农村地区很大的负担.

  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师资力量比和城乡不同的师生比.虽然目前我国总体教育师资力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师资质量差距却在不断增大,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秀的师资力量会由于城市较高的个人收入和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涌向城市,农村地区在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师资力量不断流失,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上.城市地区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始本科化,甚至研究生化、博士化,而农村地区缺乏合格的教师,因此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巨大的瓶颈.

  歧视是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歧视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很多方面,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在城乡收入差距中由系数引起的差异,即不可解释部分占 47.1%.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某些程度上是由歧视产生的,在排除个体特征的影响之后,对于农村居民的歧视,解释了一部分收入差距的产生,这一部分在理论上是不能够被接受的,也是造成社会不安全的一个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存在对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上的歧视,即同样特征的劳动力,因为其城乡户籍不同获得的收入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城乡居民在很多未体现在分解结果的方面也存在被歧视的现象.例如,城乡教育投资差异和城乡师资力量差异等,城乡居民本身获得教育资源及质量是不同的,所以教育歧视的作用可能被低估.同样,在医疗方面也是一样,财政支出的差异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意识的差别也可能使得这一因素的作用被低估.根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逐渐扩大,歧视也一直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向那些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各种物质保障的制度,目的在于保障其基本生活能力,体现公平的原则.

  在我国城乡间社会保障并不均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及企业职工享有的社会保障事实上都是由国家直接负担,或者由国有企业全部承担,这些保障完全伴随着城镇居民的一生,并且是全方位且相对高水平的.而同期农民的保障仅有困难时期国家的转移支付以及依靠于集体经济的医疗保障等,其实大部分的保障完全要农民自己承担,可以称之为家庭保障,农民承包的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后的保障.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的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逐步完善,保障体系更加全面系统,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城乡分离的保障制度使得城市居民拥有着诸多显性的社会保障以及各种隐性的福利,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而农村受限于极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健康状况等水平低下.农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的生产经营,农民收入来源的单一,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很低.

  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险意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健康方面看,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而且甚至稍微比城市居民健康状况更好一些.首先,农村居民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因为其医疗意识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可能被高估;其次,农村居民参与医疗的意识明显低于城市,农村居民身体不适的时候大多是拖延不去医治,即便有一些小的健康问题也认为不严重,这使得医疗参与程度更差.另外,财政对于农村医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即农村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都较为低下.在医疗投入和医疗意识上的不同,使得城乡收入在初始点上就已经存在差距.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4-45.

  [2] Shi,Xinzheng,Terry Sicular and Yaohui Zhao. Analyzing Urban-Rural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J].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quity and Justice in Transitional China,Beijing,2002(6).

  [3] 蔡继明. 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 [J].经济研究,1998(1):13-21.

  [4] 郭剑雄.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J].中国社会科学,2005(03).

  [5] 靳卫东. 公共财政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 [J].经济体制改革,2006(05):15-19.

  [6] 陶然,刘明兴.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 [J].世界经济文汇,2007(02):1-21.

  [7] 沈坤荣,张璟.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 [J].管理世界,2007(01).

  [8] 任重. 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D].南开大学,2009.

  [9]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 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J].管理世界,2010(01):36-4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