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是由三种物质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雾霾加重天气污染的核心物质。如今我们说的颗粒物主要指的是 PM2.5,PM2.5 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通过上呼吸道沉降在呼吸系统不同部位,进入肺部诱发呼吸系统炎症。PM2.5 来源复杂,包括多种一次来源和化学反应构成的二次来源,导致其化学组分繁多,其中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毒性效应的物质,又因PM2.5 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雾霾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我国相关研究
1. 雾霾引发的经济损失
(1) 人体健康损失。雾霾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病率提高,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导致死亡率提高。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是常规大气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 3 211 个城市的研究表明,2000 年全球室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引起的早死人数约为 79.9 万人,其中亚太地区就有 48.7万人。此外,是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2) 农业损失。雾霾能阻挡光线,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物生长缓慢,对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收成埋下隐患。
(3) 建筑损失。雾霾对建筑的损害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上。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后,会腐蚀建筑表面,减少使用年限。
(4) 生态系统损失。雾霾致使水、土壤和动植物等生态系统单元受损,还会因污染传递现象产生连锁反应,危害生态系统平衡。
(5) 交通损失。大量的研究表明,颗粒物尤其是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细颗粒物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关,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 99%,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最主要的因素。能见度的降低直接对公路、航海和航空运输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班延误、高速封路及交通事故等后果。
2. 我国对雾霾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雾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损失上,对于其余方面损失的量化研究较少。对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最早始于美国学者Ridker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应用人力资本法计算了1958 年美国空气污染造成不同疾病诱发死亡的损失,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当年治理空气污染的总健康效益为 80.2 亿美元。
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 2004 年发布了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 GDP 核算研究报告,研究组对各地区和 42 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结论认为,2004 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5 118 亿元,占 GDP3.05%。其中,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 2 198.0 亿元,占总成本的 42.9%。
近年来雾霾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认可的是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 报告,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 3.8%。按 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 51.93 万亿元人民币计算,基于疾病估算损失为 6 231.6 亿元,基于支付意愿估算损失为 19 733.4 亿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穆泉和张世秋教授在对2013 年 1 月雾霾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显示,全国因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下限值约为 230 亿元,其中急诊、门诊的健康损失占总损失的 98%。从分布区域来看,受到雾霾事件损失最大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京津冀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上海、北京等省市。其中因 PM2.5 污染引致的急性健康损失相当于非雾霾事件情况下空气污染评价健康损失的近两倍。如果这种雾霾成为一种常态,且同时考虑慢性疾病和过早死亡效应,则雾霾事件造成潜在总健康损失值甚至有可能高达 2 000 亿元/年,相当于 2012 年平均每月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5.2%。当然,此值可能被高估,因为一年中的空气质量并不一定都与 2013 年 1 月情况相同。
二、雾霾引发的思考
1.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发展经济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老工业耗能基地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尽快完成城镇化;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可以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水平,不能贪图总产值,进而盲目引进高污染企业,产生更多的雾霾损失。
要更加注重提高引进外资的含金量,使经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人口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推动一线城市周边的城市发展。事实上,全国多地已在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源。我省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应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不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挥我省生态优势,走绿色经济道路。
2. 加大治理力度,推动环境整治
加大治理力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将一些难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绿色税收制度起源于欧美国家,即将税负逐步从对收入征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总税率确定的前提下,调整税制结构,征收资源税、垃圾税、水污染税等,以及在其他税种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允许将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其次,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监督相关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对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在内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采取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其他相关部门分管的模式,明确监管责任,使得相关部门在处理像雾霾天气这样的大气污染事件时能够各司其职,快速应对。再次,还应与市场结合起来,建立市场化环境治污长效机制。环境治理不能完全依赖行政性手段,必须引入市场手段,让企业承担一定的排污成本,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排放行为。最后,农业废弃物处理应进行绿色可循环处理,应对秸秆燃烧等现象立法管理,引导使用沼气和食用菌发酵等方式处理。
3. 调动企业积极性,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资本与技术
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治霾潜力股。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可以制定规则,将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阶段,这些国家治霾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这些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我国治霾的弯路,加快促进经济的增长。可通过优惠政策、减税等手段,对通过技术升级、减少污染排放的企业进行补贴,增加企业主动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针对东北地区雾霾部分来自供暖煤炭燃烧的实际,可以出资成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或由煤炭供暖转向天然气供暖。
4. 调动全民参与,提升环保意识
近年来,随着许多城市逐渐污染严重,雾霾天数和范围逐年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我国汽车保有量在 2012年超过 1 亿辆,机动车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针对汽车尾气排放,在建立符合国情的排放标准基础上,可以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引导民众绿色出行,减少汽车上路数量,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了解雾霾的危害,提升环保意识,使百姓自觉维护环境,监督污染情况。
参考文献: [1] 许亚楠,马广奇. 浅谈“雾霾经济”的得与失[J]. 西部财会,2013(3):71-73. [2] 钱诚,李跃森.“雾霾经济”研究[J]. 现代商业,2013(12):272. [3] 廖祺. 雾霾天气引发有关新能源产业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13(9):55-57. [4] 高芳琴. 对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J]. 经济管理者,2013(7):373. [5] 周蓉. 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J]. 商,2013(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