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重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 99%,对我国 GDP 贡献超过 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 50%,提供了 80% 的城镇就业岗位和 82%的新产品开发。珠三角是我国中小企业起步和发展最早地区之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甚至是产业转型升级。
一、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纷繁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融资难问题。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末,全国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 12. 25 万亿,只占全部企业贷款的 28. 6%。
其中中小企业 57%的资金来自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31%的资金来自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情况比较严重,但银行受风险管理的限制却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广东省内各银行的贷款仍有 60. 71%投放在大客户上,小企业在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仅 8. 01%,小企业授信户数在民营经济单位中的占比仅为 3. 35%,覆盖面总体仍很小。
( 二) 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融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
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扩展和发展时期,公司的成长各个阶段都需要融通资金。资金融通渠道的匮乏,造成企业丧失了活力和竞争力。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融资需求强烈,资金用途明确
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调查结果显示,最近 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约占 60%,企业所获资金主要是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中 59. 1%的中小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用于维持正常生产和更新技术的仅占 23. 4% 和13. 6% 。按企业销售额增速分类,中速增长( 年增长率在 20% - 50% 之间) 和高速增长( 年增长率大于 50%) 的中小企业中,用于扩大生产的比例更高,分别为 71. 4% 和 60. 24%。这些数据说明,珠三角中小企业尤其是优质中小企业,由于扩大生产以及技术升级对资金需求十分强烈,所以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瓶颈。
2. 外部融资困难、内部融资为主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具有要求急、周转快特点,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出于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要求,基层的权限少,控制严格,批准手续繁琐,时间长。商业银行放贷难以达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效。调查显示,高达 70% 的中小企业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手续复杂,中小企业第一次成功申请贷款平均需时 28 天,老客户也需要 20 天; 如果基层权限受限,需上级审批,从审批到放款平均需要 43 天。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业资金来自于个人资产、私人借款以及企业内部积累、内部挖潜等。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难以从外部融资或考虑融资成本,往往通过找亲戚朋友借钱的方式筹集资金。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的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 60%以上。
3. 融资成本高、融资额度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物少或手续不完善,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在银行融资时通常要上浮在 20% 以上,加上评估费、担保费等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约高出银行贷款率的 40% 以上,并且审核的额度一般较少,难以真正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求。
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借款,可求助于广东发达的民间借贷,但民间集资范围、金额、利率、期限、用途等一系列要素均没有统一的规范,融资成本非常高,在广东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已经达到 20% 以上。这对于年利润率只有2% ~ 3% 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费用。
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及成因
( 一)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 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差,经营风险大
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少,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附加值小,生产利润受制于劳动成本,企业自身的自有资本偏少,没有稳定的现金流,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也较差,造成银行无法借助完整的企业组织链条来发挥融通资金的作用,在银行信用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控不严或者管理不足,容易造成企业决策失误,企业资源浪费,资金营运能力不强,企业运作效率低下,资金利用率低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2. 中小企业信用观念缺失,融资缺乏抵押物
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对资金使用缺少统筹安排,计划性不强,加上中小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投入资金大,而销售资金回笼滞后现象,往往出现有意或无意不能及时归还银行借款,其结果企业自身的信用受到伤害。部分企业借债还钱的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种种这些,造成了整个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融资意愿不强,各大银行对信用评价不高的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慎贷”措施控制贷款量。
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很难得到贷款。当前,信用贷款的要求较高,额度也较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处于创业的初期,整体规模小、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可用做抵押的资产不多,而且固定资产少、资产流动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大都是租赁的、设备专业性强,难以变现和变现率低,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同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造成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申请银行担保贷款条件。另外,部分地区作抵押贷款的成本也较高,比如抵押品登记、公证都要收取较高的费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 二) 外部层面的因素
1. 政府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按照国家的要求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相对全省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专项基金资助范围和力度仍偏小,申请资助的手续也比较繁杂,审批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帮助,大多是舆论和政策上的支持,缺少实质性的帮助。
新兴的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因为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支持配合不够,影响担保机构作用的发挥。目前工商登记及其年检信息、贷款记录信息、纳税信息和财产登记信息等信息系统目前都不对担保机构开放。担保机构的反担保登记难以落实。很多合同登记部门只办理银行要求的抵押合同登记,不办理担保机构要求的反担保抵押合同登记。此外,担保机构也不能查询有关中小企业的社会公用信息,上述原因使得担保公司难以有效识别和控制担保风险。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尤其还缺乏个人破产的相关制度,这样对追诉相关的经济责任的实现大打折扣,无疑大大的增加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约束和惩罚融资方的“爽约”行为,投资人的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对于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贷款没有法律法规的保护,造成一方面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利润,影响了再扩大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2. 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缺乏 中国目前银行结构单一,银行间缺乏有效竞争。由于小企业贷款单笔融资额度小,贷款户数多,行业分布广,资金需求具有频率高、数额小、时间性强等特点,与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本质相违背。金融机构贷款普遍存在着所有制的歧视,存在着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金融机构同样作为企业,出于自身的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经营管理要求,在发放贷款时,都会对发放贷款对象进行选择,长期以来,由于公有制企业通常属于大中型企业,比较有保障,风险比较小,且有国家做后盾,而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仅风险大,出现风险后又得不到补偿,所有制不同企业,产生风险后果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商业银行注重投资国有企业这样的所有制偏好。
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缺失。调查显示,立足于当地中小企业的以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而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分析也证实了其主要业务对象是中小企业。这说明“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在我省确实客观存在。然而,无论是从掌握的信贷资源还是从中小企业所获信贷资金支持的实际数额来看,广东省中小金融机构还远远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抗衡,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实际需要,我省“大银行对大企业”金融体系基本形成,而“小银行对小企业”金融体系则还未建立。
民间金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对正规金融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在正规金融无法保证企业获得贷款的情况下,民间金融起着调节市场资金余缺的作用。然而,政府为了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民间借贷严格加以限制,许多民间金融活动被严禁,却忽视了其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资金支持作用。由于国家除了限制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办法、意见或制度,导致了民间地下金融活动的盛行与民间金融发展无章可循。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考虑到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起步较晚,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扶持两个方面进行。
( 一)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
1.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诚信水平
中小企业应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首先,民营企业要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制度建设,要以现代企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规范,建立起对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相制衡、互相约束的机制。最后,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
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诚信水平。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守信观念,按时、按量偿还债务,杜绝失信行为的发生,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
2. 适应时代潮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缺乏创新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中小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为自己创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在知名度提高的前提下,方可获得融资,企业才能不断壮大。在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要建立创新理念,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 二) 从外部环境的角度
1. 强化政府的扶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例如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须达到贷款总数的20% 以上。规范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同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相关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模式和保障措施等,促使中小企业融资走上法制化轨道。
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缓解中企业融资困难,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抵御信用风险具有重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信用中介体系建设,整合工商、税务、质检、银行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一整套的通用信用查询系统。建立一套严格的信用奖惩机制,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优良中小企业的纳税状况、信用记录进行公开褒奖,并形成制度化,对中小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进行批露,形成全社会讲信誉、重信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2.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金融体制
建立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银行体系,特别是加快微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建设。微金融是专门面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微金融的发展,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为存在投资欲望的中产阶级提供更加宽广的投资渠道,能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为资金持有者创造收益。
发展互联网金融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迅速崛起。由于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游走,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违约率低。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等; 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 P2P) 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四、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与外部环境造成的。通过对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上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和外部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等手段,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引入民间资本力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中小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张惠. 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建设研究———基于民间融资资金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思考[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1) . 〔2〕 王从容,李宁. 民间融资: 合法性、金融监管与制度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0,( 3) . 〔3〕 海鸣. 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J]. 理论月刊,2010,(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