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在 2008 年鼓励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公司,近几年在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公司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最主要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资金池”产品也随之成为财务公司归集各级单位在各商业银行的资金最重要的资金运作手段。由于“资金池”产品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银行账户逐笔、逐层、实时自动归集、下拨资金,使“资金池”下各级单位对资金集中管理产生困惑。本文通过对财务公司“资金池”的深入剖析,结合当今较为成熟的金融新产品,就财务公司“资金池”下各级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提出应对方案,提高企业界对资金集中管理的认识和把握,并推动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发展。
一、财务公司“资金池”产品简介
“资金池”也称“现金总库”、“现金池”,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有效的资金运作手段之一。最早由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财务公司与国际商业银行共同开发,是用于有效集中调配全球资金资源的资金管理模式。
财务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池”一般由三级账户构成,一级账户由财务公司在各商业银行开立,二级账户由企业集团本部或大型二级子公司开立,三级账户由企业集团下级单位或大型二级子公司下级单位开立。
(一)财务公司“资金池”产品优点
1.从整个企业集团讲,节约利息支出。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银行账户逐笔、逐层、实时自动归集、下拨资金,公司上级可以对下级内部单位资金的可用额度进行适度透支,节约利息支出。
2.改进流动性管理。在“资金池”各层次银行账户中,除最高层级银行账户外,其余层级银行账户余额为零,只有可用资金额度,这样资金利用率达到最高,资金流动性最强。
3.有效调配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公司可有效利用各下属集团公司的资金存量对企业集团进行适度贷款,有效调配集团内部资金。
(二)财务公司“资金池”产品缺点
1.各商业银行对“资金池”产品的开发不成熟。例如:对“资金池”二级账户的余额尚不能自动实现计算余额;“资金池”账户明细打印、查询不能对自动归集金额作剔除因素;法律诉讼冻结影响“资金池”正常运作;“资金池”与银行部分新产品存在系统冲突,兼容性差。
2.由于没有银行存款余额,基层商业银行对集团内部成员服务积极性差。
3.各层级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效果变差,原有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需要转变。
二、财务公司“资金池”集中管理方式简介
(一)高效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方式
强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刚性,确保月度现金流预算、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一致性,确保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与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的有效衔接;杜绝费用超支、现金流预算超报等现象的发生,认真做到无现金预算不得支付;认真按“以需定融,以收定支”原则管理整个企业现金流量收支预算。
(二)传统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
1.统收统支方式。企业的全部资金收支活动都集中在财务部门,各分公司、支公司、项目部、分支机构不单独开立银行账户,资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授权的代表手中。
2.拨付备用金方式。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拨付给各分公司、支公司、项目部、分支机构一定数量的资金,等各分公司、支公司、项目部、分支机构发生货币资金支出后,到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
3.设立结算中心方式。结算中心通常由企业内部设立,是用以办理内部各分公司、支公司、项目部、分支机构资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
(三)新型金融产品应用
1.单位结算卡。单位结算卡是商业银行近年面向连锁型企业和对现金支付有较大需求的中小企业单位发行的,通过主、副卡与个人身份证绑定,运用远程多种授权方式与单位银行账户进行适度绑定对外支付和提现。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工行的财智账户卡、农行的行云单位结算卡、中行的中银单位结算卡、建行的禹道单位结算卡等。
2.银行虚拟子账户产品。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开发有银行虚拟子账户产品,各子账户挂接在母账户下,资金收支明细对外体现为母账户的整体资金,但通过专门开发的工具能够单独反映各子账户的资金收支明细,可以通过虚拟银行账户解决分公司、支公司、项目部、分支机构多会计主体共用一个银行账户问题的对账核算问题,实现小“资金池”的应用。目前市面上建行的“建行一户通”产品应用相对广泛成熟。
3.类公务卡业务应用。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实现个人信用卡与个人借记卡绑定自动还款功能,一方面通过个人信用卡进行银行透支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报销汇入个人借记卡进行自动还款。针对经常外出、报销金额较大的员工,通过使用类公务卡业务开展,减少现金使用,降低个人备用金,督导办事人员及时报账。
(四)深度资金集中管理方式
1.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大额资金支付是企业集团为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保证资金安全,按照大额资金集中支付的要求,以公司各单位现金流量预算为依据,依托资金结算平台,通过公司本部银行账户办理所属单位限额以上支出。是一种通过下级单位应付账款上划到公司本部,由上级发起支付申请,并由公司本部发起支付业务的一种新型代为支付方式。通过大额资金集中支付避免了内部单位之间资金划拨与沉淀。同时保证了大额资金在公司本部层面的有效监控,完善了大额资金的审批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了大额资金异常流动的风险。
2“.资金池”产品资金透支初步应用。应按日及时对“资金池”三级银行账户发生额记账,认真分析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三级银行账户借贷方发生净额历史数据,合理、安全确定各商业银行各时间段安全备付额,设定安全备付额度最低预警、应急机制,确保资金透支业务安全、可控、在控。
在资金紧张时,通过安全备付额度和“资金池”三级银行账户可用余额合理分析各商业银行该时间段安全可透支金额,有效利用三级银行账户可用余额对外支付紧急、必要的支付资金;同时,定时监控实时数据,按日进行账务处理,按日实施二级“资金池”账户透支业务。
3“.资金池”产品深度透支应用。理清“资金池”三级银行账户构成,将子公司相关银行账户转移到“资金池”深度透支账户之外的“资金池”账户体系,去除法律、税收风险;实时监控“资金池”透支额度确定,设立安全警戒额报警,加强“资金池”产品深度安全保障措施,安全、高效开展“资金池”产品深度透支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单独开立一个透支银行账户挂接为资金池三级账户,在资金相对紧张时,通过透支银行账户按贷款的整额划入资金池三级账户,属于名义上的“资金池”透支模式。该种模式对减少财务费用发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贷款,避免了较为繁杂的贷款手续和财务账务;同时,也可通过该模式增加银行的授信额度。另一种方式是在“资金池”二级银行账户直接对外支付,当“二级、三级资金对外支付大于二级、三级资金银行账户可用余额”时,对超出余额进行按日计息,计息额度随着二级、三级资金银行账户的收、支变动而变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金池”透支模式。该种模式可最大限度减少财务费用发生,但由于贷款额度的不断变化,需按日进行财务处理。
三、财务公司“资金池”的集中管理方式选择
企业集团各层级单位的管理水平、模式、思路、环境、地位不尽相同,必须要充分考虑各单位自身条件以及管理的需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资金管理方式是否与单位架构相匹配
各单位的分权与集权的力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位的组织架构,但组织架构的选择或者变革又取决于上级单位的顶层设计、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环境的综合影响,各单位资金管理方式的选择应与本单位的组织架构相适应。
(二)资金管理方式是否与单位“资金池”的层级相匹配
各单位在“资金池”体系中层级不同,能选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资金池”产品资金透支初步应用和深度透支只能适用于“资金池”二级账户单位使用。
(三)资金管理方式是否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系统冲突
资金管理方式的选择应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相适应,如内部银行方式一般被开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所不允许;金融产品应用应与集团集中管理系统兼容,如目前“建行一户通”产品与建行的“资金池”产品存在系统冲突,需要进行新的系统开发。
(四)资金管理方式选择应符合单位实际,规避风险资金管理方式选择应符合本单位实际,有效化解
财务风险,如大型施工企业如果采取统收统支方式,不利于调动分公司、项目部的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本单位实际选择单位结算卡、拨付备用金、设立结算中心等方式解决。
四、总结
对于财务公司“资金池”下各级单位,由于其涉及的层面宽而杂,不可能凭借一种固定的资金方式就解决所有问题。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各单位的资金管理方式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各种资金管理方式的合理综合选择才能给本单位的管理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袁立荣.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6(119):131-132. [2]张戈,钱婷婷,李斯仪.对比商业银行谈财务公司的结算业务风险[J].会计之友,2013(10):86-88. [3]乔瑛.集团资金管控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2,6(107):52-53. [4]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资金结算产品业务指南———单位结算卡[S]. [5]中国农业银行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产品设计及营销———单位结算卡[S]. [6]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客户透支业务合同 ABC〔2011〕1012(范本)[S].2011. [7]徐俊平.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资金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