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原动力,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但资产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比较容易被简单化或忽视的管理工作,在电网企业尤其如此,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更重视安全生产意义上的设备管理,往往忽视了本应作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重中之重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人对于资产管理的理解,就仅限于管理管理资产台账,如保证公司资产及时入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等。而事实上,全面深入的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电网企业这样的典型资产密集型行业(以国网晋城公司情况为例,截至 2013 年末,公司拥有总资产 25.13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 42.15 亿元,净值 21.59 亿元,占总资产的85.91%)。资产管理更应该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于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电网企业应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常见问题
1.管理现状。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呈网络分布且点多面广,具有明显的价值高、数量大、更新快的特点,在管理上也显得环节多、层次多,并且涉及生产、农网、营销、信息、后勤等不同种类,专业性较强。长期以来,由于理念、人力、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之本身资产分类目录不够简化实用,虽然经过多次清产核资和固定资产清理活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未能完全的弄清资产家底。近年来随着 ERP 系统的上线应用,许多操作规定和业务流程相继配套出台,但相应的检查与考核机制仍没有完善,对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以及使用管理层级的职责、界面划分、岗位责任、日常维护等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大量存在业务部门被动管理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资产管理责任不明晰等管理痼疾,给我们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和损失,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2.常见问题。(1)确认标准把关不严。固定资产价值只有得到准确真实的确认和计量,才会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也才能降低涉税风险。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但日常工作中由于经办人员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对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价值包含哪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确认的资产明细和价值也相差较大。(2)后续支出性质不清。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发生后续支出,这些后续支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账务处理上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另外一种属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指的是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使其质量获得实质性提高的支出,账务处理上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期分摊。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技改工程、零星设备购入项目把握尺度很紧,计划规模有限,下达资金计划不能满足基层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应用的困难和燃眉之急,部分基层单位往混淆修理支出与改良支出的界线,这都会导致会计计量不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管理考核效果,同时也会形成帐外资产,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或者资产卡片反映的新旧程度与现场实物的不一致。(3)实物管理仍待加强。传统的电网企业是按功能划块方式进行资产管理,从工程、运行、维护等方面孤立地考虑满足业务的需求。各部门管理行为相互独立,都是从本部门职责的角度对资产实施管理。因此,导致工作衔接不紧密,各阶段考核目标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具体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或冲突,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各环节上依然缺乏相互衔接和制约,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符的情况依然存在。(4)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ERP 系统上线只是建好了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信息化背景下的各部门资产管理职责仍不够明晰,缺少微观的、具体的、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办法,负责购置此项资产的部门不负责其运行,负责生产的部门不关心此项资产的报废和处置,往往是下级单位参照上级单位执行,既没有规范相关业务流程,也没有实质性地去界定并划分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保管使用等职责。再加上各单位和部门的资产系统日常维护人员都是临时兼职的居多,业务操作能力相对不高,导致许多单位遇到像设备新增、移交、接收、调拨、盘点、拆除、迁移以及投保索赔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时,实物资产具体管理人员大量存在不及时上线维护、不按规定维护,或缺乏统筹兼顾意识地各自分头维护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业务处理或信息维护不及时,产生新的纠结和问题。达不到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理想效果,影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5)权属管理意识不强。在《物权法》颁布和施行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更多考虑与权属管理相关的问题,电网资产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资产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电网资产来源多样,如:煤矿双电源线路、小区配电设施、随之产生了相关资产的权属不清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管理维护问题,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和法律隐患。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 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基建项目完工转入。精准、及时、完整地进行项目暂估核算、决算和转资是实现高效资产管理的良好开端。首先要从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着手,规范工程竣工报告编制,统一编制口径,对于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项目要严格检查进行分摊,附属设备价值要摊入相应设备价值中。其次是加快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和审批进度,缩短暂估入账资产时间,减少暂估资产总量,准确反映在建工程实际结转固定资产价值。第三是加强对工程、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水平,促进财务、业务知识的互联互通,充分了解每个变电站和每条线路等设备的具体情况,确保准确核算每项新增资产的价值,合理区分设备修理费和改良支出以及附属设备。
2.重新修订固定资产目录、简化固定资产分类。新准则规定企业可以结合经营内容、经营规模,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依据。我们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随着近年来设备资产联动水平的不断提升,设备、资产的分类标准急需统一,同时从管理的实用性、效率性上讲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标准也需进一步明确归类。一是应适当简化固定资产目录分类细度,就像无论一辆汽车多么复杂都只应作为一项资产,而不应把发动机、刹车系统、点火系统、油路系统、驾驶系统都割裂的定义为资产项目。相应的设备管理也应从方便管理、维护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合理归类,将原来烦琐的配套资产该组合的组合,该合并的合并,减少种类,提高效能。二是适当放松固定资产价值标准限制,不再拘泥于 2000 元的概念,特别是许多耗材、配件价格都远远超过了 2000 元的标准,有的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市场价值从几百元到 3000 元、4000 元再到上万元,更应本着简洁、简化的理念,适应新的环境,灵活把握处理,适当提高单件固定资产价值标准,降低类似事项处理的难度,精简管理链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三是适应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电力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固定资产目录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及时地完善和修订,补充进去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应用的新设备,尽可能详细列出每类资产所包括的具体资产明细,方便基层单位管理和操作。
3.细化管理责任,加强资产考核体系建设。联系本单位实际制订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的管理程序,界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解决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保管管理三个层面职能缺位问题,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并直接写入部门和员工岗位职责。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对固定资产实行跟踪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探索固定资产管理与领导干部业绩考评挂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行,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内容纳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在年度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中增加“资产设备联动率、资产设备对应率、资产信息完整率”等指标,明确单位“一把手”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全面加强资产实物管理。(1)在业务部门配备强有力的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既专业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必须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因此要在业务部门配备强有力的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负责对本部门、班组、专业的设备台账建立、保管、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全面掌握本单位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增减变动,要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调拨手续。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切实保证账实相符。(2)加强技改与大修工程项目计划的管理。明确业务部门提出技改、基建、大修工程可研、概预算前,必须落实固定资产是否清查盘点,并提供出清查报告,对于拟报废资产提出合理处置意见,经各级财务部门审核后,明确处置方案,同时还要应认真研究项目性质,严格区分是资本化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变动,为公司正常经营决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3)扎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清查盘点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各单位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日常管理要建立重点固定资产抽查制,各单位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要依据财务资产卡片明细,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离职资产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5.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步伐。(1)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和监控。通过跨部门流程处理,加强资产监控,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化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2)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位资产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账外资产,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3)强化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企业资产管理不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通过跨部门的流程处理分清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把资产管理落实为企业经营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打好基础。(4)加强 ERP 系统资产最终用户的培训,ERP 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操作也较之原有的信息系统复杂。加强 ERP 系统资产最终用户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成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举办培训活动不仅要培训相关模块操作手册,还应该培训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衔接方式与传递通道。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项、每一步的操作,将会在整个系统的横向和纵向产生怎样的影响作用,从而带着深深的责任感来进行系统操作。
6.加强资产权属管理,推进用户资产接收工作。制定电网企业资产权属管理制度,规范电网企业资产权属类别,各部门管理职责,资产建设或接收过程中权属证明收集的规范,建立资产权属日常管理机制,确保各单位资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对现有资产进行清理分析,对于权属登记资料齐全或收集难度较小的不动产应尽早进行登记,对于用户投资形成资产应尽早与用户签订相关资产权属、管理协议,明晰资产产权和运行管理职责,维护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高海波.资产全寿命管理在电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1(36) [2] 林友谅,廖大华.论 ER P 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2(01) [3] 魏新杰,徐茂文,唐欣.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生产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6) [4] 胡庭昆.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当代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