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而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我国属于后发国家,各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都处于发展阶段。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也是如此,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掌握就变得尤为关键,通过实证分析关联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地提升哈尔滨市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对于哈尔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巨大。
1 农业信息化建设及相关研究综述
1. 1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及相关研究概述
美国以政府为主体建构了规范、系统的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完备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备受各级政府的关注,法国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迷你电脑,定期发布农业信息和相关农业技术信息。澳大利亚政府倡导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农业的全方位发展,政府大力开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技术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农业技术信息教育来提高农场主的信息意识和素质。我国的近邻日本其农民对网络的认识程度非常高,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是日本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各县市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系统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韩国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系统属于“追赶型”模式,特别强调科技特别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可以说,农业发达的国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无一不重视农业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使得农作物的单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生产者实现了网上对农业的问诊看病。
1. 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中,王康钱( 2005) 强调农业系统工程、信息化网络、准确农业、多媒体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对农业发展推动巨大。刘春年( 2006) 认为,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目前主要以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过少。蒲海珍( 2006)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并且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对策分析。王新艳、朱毅等( 2006) 明确地剖析了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李忠香( 2007)指出,发展农业信息化化应该加强组织,增加资金投入,重视人力资源投入与开发,加强信息化资源综合开发。陈以敏( 2007) 农业信息化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农业信息化化建设的相关原则。以上学者从各个角度做了相关研究,表明农业信息化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2 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 1 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思路是以 5 年做为 1 个统计周期,将哈尔滨市 1993、1998、2003、2008、2013 年等 5 个年度时点面板数据中的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为此,通过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了哈尔滨市的 270 户农民,主要观测农户对农村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引入模糊评价模型对当地 1993、1998、2003、2008、2013 年 5 年的信息服务水平进行测定。以 2013 年为例,农户对信息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指标评估表如表 1 所示。【表1略】 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划分为 5 个等级: 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非常差。综合评估的结果是: 19. 28% 为优秀,32. 27% 为良好,23. 83% 为一般,12. 56% 为较差,15. 51% 为非常差。
进而规定评判的等级与相应的分数,结果如表 2所示。【表2】 可得总评分为【1】 从结果可以看出,农户对 2013 年该地区的信息服务满意度接近良。同理,农户对 1993、1998、2003、2008年该地区的信息服务满意度分别为【2】 经过对哈尔滨市地区 2013 年农户对信息服务水平满意程度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得出总评分 W1=0. 827 0,其对应评判等级为“良”。不过,尽管农户对2013 年该地区的信息服务满意度为“良”; 但当地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却是刚刚达到农民“良”的满意程度。同理,还得到了农户对 1993、1998、2003、2008 年该地区的信息服务满意度的总评分和评判等级,并综合2013 年的结论,得出结果如表 3 所示。【表3】 根据表 3 的分析,可以发现:
1) 哈尔滨市的农村信息化程度从 1993 年到 2013年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 1993-2008 年期间平均每年上升幅度很小,而在 2008-2013 年期间平均每年上升幅度却有相对较大幅的增长。这说明,1993-2008 期间当地信息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的进程很缓慢,而在 2008-2013 年当地的信息化进程相对较快。
2) 在 2003 年之前,当地的农村信息化程度很低可能是由于当时没有很好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到“三农”的意识还没有提高上来,外加上我国的经济刚刚在起步初期,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和财政支持。2000 年之后,一方面国家和人民对信息农业的高新技术愈来愈重视,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好,外加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近年来该地区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3) 对 2013 年总评分保留意见,认为实际总评分应高于现值。因为该评分主要是通过对农民的满意程度调查得出,农民的主观看法会对测评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看来,当地的农村信息服务近几年确有大幅度的提高,一部分农民能够客观对此做出判断,但是部分当地农户由于口蹄疫疫情的影响损失惨重,也存在情绪看法有些偏激的可能,评价偏于主观。
2. 2 农民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
由于 1993 至 2013 年《哈尔滨统计年鉴》中哈尔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中部分年份数据缺失,因此选择 1990 年至 2010 年哈尔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数据作为哈尔滨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衡量,如表 4 所示。【表4】 然后,本文根据哈尔滨地区 1993-2012 年哈尔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的 20 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的灰色系统预测法预测出 2012 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利用 MATLAB 软件得出灰色预测 GM( 1,1) 模型为【3】 时,该模型令人满意并通过了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
将哈尔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的 2012 年预测值结合 1993-2012 年的实际值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年总收入水平。可以发现,该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上升的急缓程度不一样。在 1993-1998 年期间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在1998 -2003 年期间上升得较为缓慢,在 2003 -2012 年再次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幅度较 1993-1998 年更大;且在 2013 年达到了最高点,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达到了 9310 元。这说明,哈尔滨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年上升。
3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分析
3. 1 调研过程与数据来源
以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服务对象( 农户) 为研究对象,于2013 年3 月初至4 月初在哈尔滨市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抽取了 270 户农民进行了问卷和访问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问卷 242 个,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 6% 。
3. 2 数据审核整理技术解析
由于目前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所选取的指标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应的规整处理,同时在数据审核整理过程中统一数据量纲。为此,可将每个变量的均值统统设定为 0,标准差设定 1,从而消除量纲对数据的影响。
3. 3 数理模型量化结果的展示
在研究假设中,主要是设定不同时期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引入回归分析模型作为研究这种牵动作用的主要方法。将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关系设为模型【4】 其中,Y^i为第 i 年农村居民的收入; Xi为第 i 年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b^0为常数项; b^1为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 即农户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每增长 1%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 。
该模型得出的 Y^i值如表 5 所示。【表5】 3. 4 计量的结果与分析 3. 4. 1 标准化后数据 利用标准化公式,得出标准化后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和收入水平数据,如表 6 所示。【表6】 由表 6 可知,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呈正相关的。1993-1998 年,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要高于同期的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而从 2003 年开始则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随着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提高,农民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增加收入,关注农业信息和科技。这样在表 6 中出现的情况是 2003 年以后的年份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逐步高于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水平,从而验证了假设中提出的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4. 2 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 SPSS18. 0 软件对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服务对该地区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5】 从统计模型和因变量关系的密切度可以看出,拟合系数为 0. 953,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 95. 3% 左右的方差摆动,模型拟合效果是比较好的。从计算出的线性归回方程看,随着哈尔滨市信息技术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户收入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回归方程的弹性系数是 0. 903,说明农户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每增长 1% 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为 0. 903。这代表着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度很大,该地区信息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水平。
4 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增强农民收入的路径分析
4. 1 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
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一般情况下要以政府做为主导进行建设和推动,列入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范围理所应当,西方农业发达国家亦是通过政府的牵动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的配合,只有政府有能力管理和协调各方力量,从而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减少农业信息化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的倍增,从而实现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 2 加大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设施的财政扶持力度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资金投入比例的限制,农业信息化建设往往无法深入、持续进行下去。一般的思路是政府要作为投资的主体,设立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和预算,为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制定各种优惠激励政策,吸引个人、民间组织和企业投资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证。
4. 3 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延伸,将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农业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发展必将大大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频率,近而逐步减少农产品产供销的中间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其不仅节约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使农产品的生产者得到更多实惠; 还可以拓宽了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技术的渠道,增强农业信息技术的时效行和转化比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4. 4 提升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 当前,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文化素质仍然不高,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稳步的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模式和激励政策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只有农业信息服务队伍过硬,才能实现向农民普及农业信息技术,强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使用的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现实转型。
5 结论
总之,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来牵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近而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战略是一个重要的为突破口。农村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必将显著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民的生成,大大繁荣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目前,农民在技术需求与供给方面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瓶颈,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必将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产市场适销对路农产品,也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唐远征,杨辉,栾宇. 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应用集成示范问题研究—基于齐齐哈尔三县的个案解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6) : 1-4. [2] 卢丽娜.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 4) : 23-26. [3] 王康钱. 浅议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5( 15) : 83. [4] 刘春年.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关联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12) : 131-133. [5] 蒲海珍. 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农业,2006( 3) : 21-22. [6] 王新艳,朱毅. 论信息化农业与农产品营销信息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 8) : 173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