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学>刘世锦:未来中国经济波动后走向稳定增长>正文

刘世锦:未来中国经济波动后走向稳定增长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经济学

  

  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均 GDP 在 2010 年率先超过 1.1 万国际元,拉开了中国经济放缓的序幕。从 2011 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整体开始放缓,从前些年 10% 以上的增长率下降为 9.3%,2012 年进一步下降为7.7%,2013 年 保 持 7.7%,2014年上半年下降为 7.4%。根据最新预测,2014 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 7.3% 左右。

  高速增长后的经济下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以后,才能再次走向稳定增长。企业和政府关注重要经济指标变化,加快转变发展观念与思路,尽快适应新的发展态势,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尽快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期”,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就业与企业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过去几年,广东、江苏、山东乃至河北、上海、北京等地区的经济增速相继出现回落。尤其在2013 年,一些省市的 GDP 增速明显低于原计划水平,多数省区更是因此调整了 2014 年的 GDP 目标,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实际已经降到 7% 左右。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与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非常不同。

  首先,此次经济回落并未造成就业困局。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国造成了 2000 万人失业的重大影响,但近两年中国经济的回落,并未造成就业率的显著波动,中国就业情况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大规模失业问题。就业总量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中国 GDP 的有效性正在增强。2000 年前后,我国GDP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拉动大约 80 万人就业。经过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 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大概能够拉动 140 万到160 万人就业。中国经济已经能够承担并消化经济回落可能引起的诸多问题。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此次经济回落没有造成企业大幅亏损。

  中国经济过去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与美国、日本等国企业在GDP增速为零时仍然盈利相比,中国企业的盈利源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当经济增速达到 10%左右的时候,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会达到 1 万亿元以上;同样,当经济增速下降,中国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下降,20%、30% 的企业在经济增速降至 7% 此时相应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 10% 及以下的情况下发生亏损。

  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对增长放缓的适应性正在增强。自 2012 年 5 月以来,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 10% 左右及以下,但企业亏损状况总体好于历史水平。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保持稳定,甚至有适量回升。

  同时,行业盈利水平出现分化,煤炭、铁矿石、化工、钢铁等重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具、金属制品、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销售利润率基本稳定;医药、仪器仪表、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呈上升趋势或保持较高水平。

  以上情况基本预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会在回落后逐步走稳。增速率先回落的东部地区经济开始走稳,为整体经济走稳奠定了信心。关键在房地产“靴子”何时落地。

  很显然,中国经济正处在由过去 10% 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但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处”,还没有探明,或者说,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

  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2012 年,消费占 GDP的比重开始超过投资;2013 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外贸出口过去经常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回落到 5%-10% 的增长区间;2012 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已经开始下降。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无法像过去那样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要素投入效率的提升。2013 年年中开始的增长回升,我们的判断还是由存货调整、预期改善而引起的一个比较弱的回升,不一定稳得住,还可能有一个探底的过程。

  尽快探到中高速增长的底,实现增长速度的转换,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稳定增长状态,是当务之急。

  那么,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在哪里,何时出现?关键在于房地产的“靴子”何时落地。

  过去,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三大投资带动。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占 20%-25%、房地产投资占25%、制造业投资占 30% 以上。随着具有长期意义的结构调整在过去两三年的真正进行,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正在逐渐形成“消费为主、服务业为主、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的高投资必须降下来,三只“靴子”必须落地。目前,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这两只“靴子”已经落地了。基础设施投资高峰是在2000 年左右,最近几年实际比重正在逐步降低,制造业的投资也已经显著下降。等房地产的“靴子”落地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基本上就找到了。

  预计一两年内,中国房地产的“靴子”就会落地。据研究,构成中国房地产 70% 以上的住宅的需求峰值是 1200 万到 1300 万套,这个峰值预计在今年就能达到。达到该峰值后,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性趋势就会不断弱化,甚至走平或出现回调。一旦形成这种局面,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增幅达到 5% 都会相当困难。

  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如果在房地产“靴子”落地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宏观政策得当,改革措施到位,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完成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换。

  彼时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均衡点将明确,进入所谓的“中高速稳定增长”新常态。而在此以前,经济下行压力将始终存在。

  未来增速将稳定在 6%-7%之间。日本、韩国当年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GDP 增速下降的幅度接近 50%。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可能会高一些,未来经济增速应该稳定在 6%-7% 之间,经济总量也将稳定增长。

  中国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后,会在此水平上稳定发展 5 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至 2020 年前后,预设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会如期实现。中国还会实现两个极具国际意义的指标:

  第一,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经济总量,中国将于 2020 年或稍后两年超过美国。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将相当于美国的 1/4,达到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国家门槛。

  第二,达到“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其中,“企业可盈利”这一条很关键,是其他几条的基矗,实现高速增长盈利模式向中速增长盈利模式的转换,在增长速度 7% 左右时,大多数企业能够稳定盈利。

  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增长转换阶段,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政府应将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实施“改革式刺激”,着力推进短期增长效应明显、中长期有利转型的改革举措。

  第一,稳增长需要稳投资。实现 7% 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应该保持在 18% 左右。稳投资需要更新机制,更新机制意味着多项在基础设施领域、地方融资、政策性文件等方面的改革要加紧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诸如铁路领域的改革等,要拿出几个区域或大的项目,引进外部投资,包括地方政府和民营投资者,去组建新的铁路建设公司等。

  地方融资方面的改革,要在通过“开前门、关后门、堵歪门”等方式分类处置、清理融资乱象的基础上,规范融资平台,通过发债等方式增强地方企业融资能力,同时考虑推进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稳增长需要增加效益。增加效益就要由过去的粗放增长方式转为精细增长方式,降低劳动力、土地、资金、流通、知识产权保护、准入等六项成本。这就需要在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投资融资体制、金融体制、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实实在在的改革。

  第三,稳增长需要放宽准入。通过放宽准入促进改革,是“稳住一块,提高一块,放开一块”的具体发展目标。

  对服务业的开放,特别是金融、电讯、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将在短期内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内利于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的新常态。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