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经济>平凉市崆峒区肉牛养殖产业化现状与发展策略>正文

平凉市崆峒区肉牛养殖产业化现状与发展策略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崆峒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把牛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按照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狠抓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基础母牛保护和冻配改良技术应用等关键环节,使全区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截止2012年底,全区牛饲养量达到38.93万头,出栏达到21.4万头;猪饲养量12.8万头,出栏7.51万头;羊饲养量13.8万头,出栏达到5.47万头;禽饲养量90.25万羽,出栏75.04万羽。肉类产量达到1.98万t,禽蛋产量达到3 990万t,奶产量达到8 056万t。种草1 566.67hm2。通过发展,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年末达到5.8亿元,人均牧业收入1 3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7%。

  2 发展现状

  2.1 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链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是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崆峒区按照“南繁北育”畜牧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坚持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方向,着力构建养、加、贸一体化经营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福利制革厂、凯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草畜加工龙头企业,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制革等多个门类,年销售总收入达到4.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善“陇东旱码头”商贸功能,利用民间资本扶持建成活畜、屠宰、肉食、皮毛等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14处,年交易肉牛20万头、原皮60万张,形成了西到新疆、青海,北到宁夏、内蒙,辐射东南沿海的交易网络。

  2.2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专业合作社  为了提高草畜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达到“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目的,近年来,崆峒区按照省、市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场)的建设要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设施设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着的现代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在抓建畜禽养殖示范场过程中,崆峒区不断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探索形成了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大户自建、养殖合作社四种畜禽养殖小区发展模式,按照“科学规划、统一标准、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原则,严格执行五区分离(办公生活区、饲草料区、养殖区、粪污处理区、隔离区)、两道分开(净道、污道)建设标准,加快了以肉牛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有效的促进了崆峒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截止目前,全区建成百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小区(场)92个。其中,千头规模肉牛养殖小区(场)45个,百头规模肉牛养殖场47个。创建农业部部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6个。建成百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小区(场)44个,千头以上规模鸡场5个。

  2.3 投资及资本运作、产业化经营组织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通过“六个一点”(项目争取一点、政府补贴一点、招商引资一点、银行贷款一点、企业投入一点、农户自筹一点)资金筹措办法,千方百计增加畜牧产业投入,搞活了畜牧业发展融资渠道,延伸了畜牧产业发展链条,有力地吸引了民间资金投入。

  通过这种办法,建成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8家,肉牛养殖小区(场)9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13家,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户。

  2.4 发展副产品利用、粪污处理及循环经济  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福利制革厂从深圳高薪聘请了2名专业技术人才,在加强企业管理,指导企业生产的同时,加大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目前,正在调研论证汽车座垫生产线项目。佛明制药公司在投资建成GMP生产线后,利用崆峒区丰富的牛副产品原料,生产出了多酶片、肝素、凝血酶等生化药品。粪污处理及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天源牧业有限公司率先建立绿色有机肥生产线,填补了崆峒区有机肥生产空白,生产过程中对肉牛养殖产生的粪便,进行再回收处理,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再利用,实现了绿色生产,循环再利用。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崆峒区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但还应充分认识到,由于受地理、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存在一些影响肉牛产业迅速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崆峒区肉牛生产“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饲养方式粗放,育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水平不高,年出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仅占所有养殖户的42.4%。

  3.2 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肉牛产业属高投入、高产出行业,流动资金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崆峒区大部分肉牛养殖户、养殖企业由于在养殖场建设方面资金占用过大,致使流动资金十分缺乏,而流动资金的多少决定着肉牛养殖规模和产业增值的大小。可以说,流动资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崆峒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3.3 能繁母牛存栏量下降  母牛养殖受生产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面对肉牛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饲养农户趋利大量抛售母牛,导致母牛存栏量下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受到动摇。

  3.4 加工企业发展滞后  目前,崆峒区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大多是初级加工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还偏少,加工增值链条较短,在带动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方面的作用还发展得不够充分。

  3.5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全区已经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但是,乡、村两级畜牧技术人员不论从数量和服务能力上还远远达不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水平。

  3.6 要改善土地利用及粪污处理状况  崆峒区土地利用方面是由传统的农耕用地及林果用地相结合,养殖业土地利用长久以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依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规定,应将养殖用地尽快提上议程,在不触及农业用地和养殖用地相矛盾的基础上,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出有效的意见建议,实现养殖用地的正常化批复。粪污处理方面,由于养殖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污,造成了土地及环境污染,造成了环境压力。对原本可再利用的资源盲目废弃,因此,在现阶段提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要积极培养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粪污处理问题。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肉牛产业发展措施  一是实行领导包干制。对涉及肉牛产业的重点项目、重点乡镇,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要分类包抓,明确责任;二是认真落实乡镇肉牛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年终考核后严格兑现奖惩;三是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区、乡畜牧兽医技术干部都要承包一定任务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工作。

  4.2 制定科学规划,优化肉牛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国家,省、市政府等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尽快编制符合崆峒区实际的肉牛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对优势产区的规划和引导,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场也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定位本场区肉牛生产的发展,避免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区域性产销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4.3 突出科学发展,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方式  继续按照国家、省政府等畜牧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各种类型的健康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转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肉牛养殖水平。

  4.4 加快肉牛改良,强化对基础母牛的保护  一是良种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要结合区情实际,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的进程。同时,注重崆峒区本地肉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遗传改良和杂交配套,通过开发利用促进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工作。能繁母牛的繁育是肉牛产业安全发展的首要保证,要扎扎实实做好能繁母牛的扩充,出台鼓励饲养能繁母牛的地方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重点养殖场饲养能繁母牛的积极性,夯实养殖基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是基础母牛养殖投入大、效益低,周期长、风险大,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建议对能繁母牛给予资金补贴。

  4.5 推广先进模式,提高肉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以养殖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肉牛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扶持和培养一大批农村能人、经销大户、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肉牛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在维护养殖户利益、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6 完善服务体系,健全肉牛产业防疫体系  进一步增加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力量,按照“健区级,强乡级,带村级”的原则,从改善畜牧防疫单位的工作条件入手,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批畜牧防疫行政和技术干部,提高全区肉牛产业防疫整体水平。努力提高基层畜牧人员的待遇,积极改善乡镇畜牧站的工作环境,使畜牧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促使肉牛产业再上新台阶。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