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比较了泰国、香港和日本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的历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汇率和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对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跌。
关键词:泰国;日本;房地产市场;汇率;逆转
一、泰国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的历程
泰国房地产大幅下跌的外因是亚洲金融危机,泰国货币受到国际炒家的冲击,但其中,也有泰国本身发展的内因,导致国际炒家对泰国的冲击,泰铢大幅贬值,给泰国造成巨大损失。引发的内因有:
1.经济结构不合理,资产泡沫性大。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各国积极推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工业化过程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科技和生产效率的支持,使出口难以长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当泰国的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银行信贷急剧扩张,但大量资金不是流向有效率和高附加值的生产部门,而是流向高风险的房地产和股市。在金融风暴前夕,泰国房地产积压的资金为300亿美元,积压的住房有85万套,需7年时间才能消化,写字楼和商铺空置率高达20%以上。信贷过度扩张和房地产热造成通胀事急升,经济泡沫越来越浓。这为货币、银行及金融危机留下了隐患。
2.国际收支恶化,对外负债严重。泰国推行经济国际化以及实行金融开放的政策,但其国际收支情况并不理想。泰国在危机前两年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每年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为了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也为了扩大国内投资,不惜借人巨额外债,泰国的国家短期外债占77%。由于泰国资本市场开放度比较大,流人大量短期资本进行套息或者投资到股市(泰国75%的外资流入股市),然而一旦泰国国内的经济有所变化,它们很快就会撤走。多年以来,泰国财政盈余稳健,但进入199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美元对日元在1995年、1996年持续上升,已经严重的削弱了泰国出口竞争力。1996年第四季度由于收入短缺而出现财政赤字,相当于1.1%的GDP。财政收支短缺使泰国不再有盈余弥补日益扩大的经常账目逆差。泰国的外债总额1991年只有300亿美元,但到1996年底已经增加到800亿美元。
3.金融体系不健全,高风险贷款过于集中。泰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风险意识差,当经济升温时,金融体系大量资产流入房地产,造成房地产价格猛升,形成地产泡沫。当房地产价格上升到与实际购买力脱节的地步,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发展商失去支付高利率的能力,金融体系涌现了大量的呆坏账。在1997年5月,泰国91家财务公司的呆帐就达到64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房地产贷款呆帐,使其经营陷入困境。而泰国的金融贷款集中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贷款占到总贷款额的40%以上。银行对单一行业的贷款过于集中,承受着巨大风险。
尽管从1985年开始,泰铢开始实行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挂钩制,使汇宰相对稳定,但泰国的经济结构畸形不合理,旅游及相关产业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借助于东亚投资热潮,大量引进外资,借入外债,在房地产、零售及娱乐等第三产业等非生产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造成经济泡沫,虚假繁荣;此外,金融体系、特别是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过早开放金融市场,轻易实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政策,使得外汇市场受到强烈的冲击。
总之,贸易赤字、经常项目逆差、财政收支不平衡、外债激增(特别是短期外债)、物业市场的不振以及信贷评级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泰国成为亚洲危机的引爆点。导致泰国经济崩溃,货币急剧贬值,经济陷入衰退,很长时间难以复原。这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暴跌。
二、香港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的历程
1997年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基础雄厚,拥有近9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庞大的财政盈余。香港经济基础健全,经济平稳增长,1996年增长率达4.5%,1997年前3季度分别取得5.4%、6.4%。和5.8%的强劲增长;特区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经常账目赤字,反而拥有预算盈余。当时,香港市场气氛高昂,投资者信心充足。并且外资银行(主要是美国投资银行)预测,恒生指数跨越2万点高峰指日可待,将来有望会冲上28000点的新高。
然而,香港的经济并不是如此乐观,经济隐忧在几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断积累,在特定条件下,经济危机有可能爆发。那就是多年来过度膨胀的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的价格,以及香港货币制度存在的隐忧。
香港的资产价格,主要是楼价在1997年前10年里上升了逾10倍,物业市场一直畅旺炙热,经久不衰。香港人多地少,土地供应有限,并且香港严格限制土地和不动产的供应,为发展商垄断物业价格提供了条件。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然而银行长期的实质负利率及投机炒卖活动,导致房地产飙升。据统计,1984年1月至1997年7月,大单位及豪宅价格上升了12.3倍,仅1997年上半年,住宅价格,特别是豪宅市场价格上涨了将近1倍。据报道,1997年夏秋,香港某些地点的物业价格,无论是住宅还是商用楼宇,都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东京,高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强劲,薪金连年上升,货币收入节节增长;股票市场也增长强劲,1997年上半年恒指由12000多点一路上扬,直升到16800点。一方面,薪金收入增长加上因股市和楼市上涨而带动资产组合膨胀,使实际收入大幅增加,导致市场需求亢奋。另一方面,由于不动产市场价格上扬,造成经济环境恶化,营销成本增加,在消费需求激升的刺激下,香港整体物价高昂,相比临近地区,香港的物价显得过于昂贵。特别是1997年下半年后,东盟各国货币以及韩元、台币相继贬值;反观香港,港元币值坚挺,资产价格不仅未降,反而持续上升,使得相对竞争力减弱,访港游客骤减,出口萎缩。很明显,香港资产市场过于膨胀,币值高估,资产价格必须大幅下调,或港元大幅贬值。
在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有20万人沦为“负资产阶级”,在香港岛东北边由船坞造镇而成、为中产阶级居住社区的“太古城”是最能体现香港中产阶级财富惨况的区域之一。其房地产价格从1997年以前约1.3万港元/平方英尺的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到2001年跌落至四五千元。
香港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亚洲金融危机,打击了香港的宏观经济,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经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二,1997年下半年以后,东盟各国货币以及韩元、台币相继贬值;而香港,币值坚挺,房地产价格昂贵,造成经济环境恶化,营销成本增加,使得相对竞争力减弱,访港游客骤减,出口萎缩,失业率上升。
第三,美国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再加上“9.11事件”,令香港经济更加疲弱不振。由于美国经济下滑,欧元区低迷不振,日本积重难返,世界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际市场
需求下滑。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香港经济体,受到很大冲击。以2001年为例,2001年1月至10月,香港出口总值又比2000同期下跌4.8%。“9.11事件”之后,国际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在2001年10月份,香港的转口贸易和港产品出口,分比2000年同期锐减13.5%和18.1%。很多厂商已遭海外买家要求减少货物付运量,推迟交货期,甚至取消定单。裁员、冻薪、减薪(或变相减薪)便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再加上股票价格猛跌(跌幅高达50%),股民损失惨重,市民普遍缺乏购楼欲望,这导致房地产价格难以复苏。
第四,近几年来,香港楼宇的供给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与港英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在港英时代,土地供应量受到严格的限制,而对楼宇的需求量又与日俱增,使得建成可供出售的楼宇价格,因供求矛盾尖锐而被迅速抬高。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规划在2007年时,香港有七成家庭可以拥有自己的物业。为达到这一施政目标,特区政府提供足够的土地,让公营及私营机构大量建屋以及出售公营房屋。因此,房地产市场供给充足,有大量现房以及短期将落成的期房,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