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融资方式。借鉴国内成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经验,在充分了解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模式,“地铁+房地产”捆绑式开发等融资建议。
关键词:南京;地铁;融资模式;多元化
南京目前拥有总人口640 万,城市化水平达7 4 % 。预计2010年南京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以上,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流量大幅提高。南京地铁的修建对解决南京城市交通拥挤、保护南京古城风貌、提升南京城市现代化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南京地铁项目概况
南京地铁1号线于2000年底开工,线路全长21.72km,工程概算84.83亿元。南京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5.15km,计划投资104.5亿元,将于2009年竣工通车。
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2010年前,南京要完成地铁1号线的南延和2号线的东扩工作,使南京的轨道交通达到77km;2020年前,南京轨道交通达到200km;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9条地铁线、4条轻轨线构成共计433 km的网络。我国地铁投资一般在6亿~8亿元/km,按每公里7亿元计算,资金需求3262亿元;按目前南京地铁一期工程综合造价每公里3.92亿元计,仍需要约2000亿元的资金,在单一政府投入模式下,政府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创新投融资体制,大量吸收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
2 地铁经济特性分析
按照巴泽尔的思路,把排他性作为划分产品的依据,同时考虑社会规范对个人选择的制约,可以把产品按是否排他以及排他的程度划分为三类,即纯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地铁所提供的服务可以通过收费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因而消费具有排他性; 另一方面,在一定运能以内,多增加一个消费者给服务提供者即地铁公司带来的边际生产成本几乎为零,即消费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显然,轨道交通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地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如果仅由政府提供,就会出现拥挤现象,乘客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乘客的总效应减少;如果由私人部门提供,由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若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提供地铁服务,将会出现供给的不足,一部分人的交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地铁作为准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只有走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的路线,引入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国内地铁融资经验借鉴
(1)香港地铁多元化融资方式与捆绑式发展。香港地铁制定合理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首先,从财务的角度达到融资风险最低。如在借款利率浮动方面,确定最优的定息借款和浮动利率借款的比例;在外汇风险方面,制定可容许的外汇浮动范围,选择适宜的外汇币种;在借款期限的制定上,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理分布,防止还款期限的集中。其次,香港地铁能够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兴金融工具融入资金,如发行环球债券、中期票据、杨基债券、144A 债券、武士债券、港元债券等,以及通过银行贷款、出口信贷等方式融资。香港地铁在债务融资的良好基础上,尝试通过股权融资。2000年香港地铁在香港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筹集地铁建设所需资金。
香港地铁能够成功上市融资依赖于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经营的成功秘诀就是“地铁+物业”。地铁公司用政府给的地块开发物业,地铁带旺了沿线物业,而物业又为地铁带来盈利。
(2)北京地铁创新国内PPP模式。北京地铁4号线由京港地铁建设,并获得北京地铁4号线30年的特许经营权,是国内地铁建设中首个以P P P 模式进行合作投资的项目。为此,京港地铁将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的三成,并在30 年的特许经营期内负责4号线运营和管理,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再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移交给北京市政府。
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政府负责公益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投资者负责经营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地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上海地铁成功上市。上海市政府于2000 年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新体制,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通过资产置换,上海地铁成功上市,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地铁类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