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基础,决定一件事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在于有无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把我国新农村建设比作万丈高楼拔地而起的话,那么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不断向前发展就是这座摩天大厦的重要根基。如果基础牢固,农业生产就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否则,高楼只能是虚幻的海市蜃楼。如果经济发展滞后,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不可能增加,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一、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国面对农村人口众多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最正确的历史性决策,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我国政治权利的的巩固。必须切实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一)农民的传统思想不能得到有效转变的问题亟待解决
无论做什么事情,思路决定着出路。特别是在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特殊国情下,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思想禁锢,始终不能做到解放思想,那么我们的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农村经济问题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就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此,政府必须加强积极引导,使我们国家的农民能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相对落后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才能的到有效推广,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下乡等培训工作,将我国最先进的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实实在在的用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三)地域的差异造成的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参差不齐亟待解决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人工劳作,机械化使用率低的现状,这样的现状使农村经济很难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是要突出在快节奏中取得高效率。为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实施机械化作业,实施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等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这样可以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其它作业,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此举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四)农业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主要涉及的污染有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思想意识不够强,还有就是一些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这些人不曾想过他们所得到的这些蝇头小利,正是靠污染环境,透支子孙后代的清洁环境所换来的,从长远考虑,从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治理环境污染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并且此项工作已迫在眉睫。由此考虑,必须再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才是治理环境污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需要从农药、化肥等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把关,做到各个环节的科普教育不疏漏。
(四)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的居高不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依然受到传统的老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重男轻女、超生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为此,还需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加大奖扶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破除陈旧的观念,从而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少生优生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主要的是要弄清市场中农产品的需求,理顺市场的供求关系,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为此,最主要的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发展出高档次的新产品来刺激市场消费,为农民增收。总之,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正是为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高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增收[J].云南农业,2006,09. [2]柳楠。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01. [3]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