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园林是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的行业,目前已发展为以种植、养护管理及其他服务在内的综合技术经济系统。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本文从城市园林及其相关产业入手,阐述园林给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城市园林;相关产业;综合效益
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一、城市园林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历史上园林绿地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大的时期,并形成了如下新的行业特征:
1、绿地功能由以休闲、游览为主,转向以环境功能为主。
2、管理范围由对行政系列内单位的管理为主,转向涵盖城乡面对全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
3、绿化建设的投资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
4、绿化生产由计划管理,转向市场运作。
5、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由行政指挥,转向依法调控。
6、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
二、城市园林化对社会及各相关产业产生的综合效益
城市绿化效益可分为非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与人类的生理行为、文化行为、技术行为相关。其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绿化的自然资本扩充。既绿地的植物价值和因其多样性配置产生的艺术价值;二是绿化的服务功能。通过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的调节气候、夏季降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等价值。城市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自然资本增值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随之变化,同时还留给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而其服务功能价值则时刻以间接形式体现着。也就是说,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其他产业实现的,如房地产、商业、旅游、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城市绿化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的价值不可低估。因此,城市绿化的效益具有全方位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明显。城市园林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英雄城”——南昌就是一个有力的见证。
南昌是江西省会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处赣江、抚河及鄱阳湖滨,境内地以平原为主,兼有广阔的水域和纵横全境平岗、丘陵、低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每年7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极端气温达40.8℃,极端最低气温为0.53℃,全国城市四大火炉之一。据气象部门观测,市区内的气温高于郊区0.5-3℃,在对“八湖两河”的改造规划中,该市有关部门从大园林、大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每个湖的功能进行了相应定位,使得每个湖泊和每条河流都成为该市的“绿宝石”。青山湖风景区通过治污、美化和亮化,如今已是湖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被游客盛赞为“白天胜似西湖,晚上恰如彩虹”。展示中国古典园林风韵的象湖公园和拥有“六桥二闸”的敞开式、带状式抚河公园等等,均成为南昌新的观光胜地。昔日“一路两行树”的常规绿化街道,已成为该市的“古董”景观,取而代之的是手法新颖、花草乔灌配置科学、层次感强的复式结构绿化带,如洪都大道和抚河公园沿江路段道路风光带等,绿化带起伏跌宕,植物色彩红绿交错,品种丰富多彩。据悉,全市现有街道320条,已绿化289条。按照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对各单位庭院的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了“拆墙透绿、腾地建绿”等美化环境的活动。100多家单位外面的围墙被“通透性栏杆”所取代,“透绿”面积达19万平方米,起到了绿化资源共享的效果。而居住区的绿化也逐步上扬,一大批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的居住区,笑纳市民入住。经过几年的创建努力,该市城市绿化总量连年攀升,绿化品位也不断提高,绿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至2006年底,城市绿地总面积为6199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绿地率达到36.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25平方米,进一步夯实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础。根据武汉大学吉奥公司技术测算,该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三项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进一步加快创建步伐。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园林部门将重点增加城市硬化地面的绿地覆盖,充分利用大型商场、工矿企业大门以及市民广场、较宽的人行道空间,在不破坏地面、道路景观及相关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街道、庭院摆花形式,大量进行盆栽植物和箱式花卉摆放,全面弥补老城区人均绿地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该市中心城区绿地率相对较低的情况,各城区园林部门将借鉴“杭州邮票绿地”经验,及时对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进行绿化景观改造,真正做到点、线、面“绿化一体化”,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80%以上。通过这几年扩大树木绿地覆盖率,大大改善了区域气候,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全市大气质量总体上控制在国家二级大气质量标准,中心城区(除几个集中工业区外)在二级标准内,城北、城东、城南三个工业集中区大气质量小于三级标准。大大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200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2、城市园林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显著。随着城市园林发展的全球化,使经济充满活力,经过有效的经营手段和途径,可以使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整个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有利于吸引外资,形成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绿化经济链的构建,将进一步论证城市园林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速通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南昌市为例):
(1)房地产业得益最多,房价因“绿”而涨。前几年,南昌市通过对青山湖的大力治理,青山湖公园的建设,使青山湖区地产板块,房价一升再升。通过故城抚河两岸绿化,抚河公园的改造,过去的沿江路旧貌换新颜,朝阳地产板块成了黄金地带,由1999年的1300元/涨至现在的4500-5500元/m2;近年来对贯穿东西的玉带河的整治,昔日的龙须沟,将变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周边的房地产价格一路飚升,构筑“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是几代南昌人的梦想。“十一五”期间,南昌将重点拓展红谷潍中央商务区,从而带动昌北新城发展的雄伟战略。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人文化宫、江信国际花园、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新区,被人称之为南昌“浦东”,可谓是南昌城市建设的精彩一笔。目前新区已具相当规模,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世纪广场、秋水广场、赣江公园建成,宽阔的绿化带,特别是亚洲最高“摩天轮”的落成更为新区增添了魅力,昔日的荒滩已经变成了寸土寸金的投资热土,红谷滩各商住区的房价已由原来的2400元/m2涨至4000-8000元/m2左右,通过这几年政府的大力扶持,南昌市的房地产交易异常活跃,房价达到全国中型城市的中上水平。
(2)因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南昌是国家历史名城,是全省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西湖、南湖、北湖、东湖四个人工湖,像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美丽的城市风光,以“英雄城”驰名天下,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有江南名楼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等等,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如象山森林公园、相思林公园、体育公园、青山湖公园、海洋馆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据市旅游局统计,2004年仅“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达48.43万人次,比2003年同期增长23.33%,7天假期旅游总收入达13.9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30,19%;2005年“五一”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19.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0.5亿元,增幅双双突破20%,游客人次分别达到25.9%和22.7%;2006年,南昌市接待国内旅游者829.2万人次,增长15.42%,入境旅游者7.5万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836.7万,增长16.46%;2007年“五一”节期间,南昌市旅游局在进行黄金周旅游盘点时欣喜地发现,这7天南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1.68万人次,旅游收入9.7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04%和4.18%。
(3)城市园林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促进城市建设经济。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环境,是对政府、对市民双赢的好事,阳明路公园的新建,就近迁入了原市委大院,还市民一个好休闲去处;较早些年新建的象山广场,也是在繁华的商业老街辟出的一块好休闲地;连续3年实施的“百路大会战”,改造大街小巷共360多条,许多过去连“的士”都难进去的小巷,如今都能开进公交车了,大大方便了群众,交通便利了,“水、陆、空”四通八达;南昌市内“半小时经济圈”成型。洛阳路铁路八村的居民常常被水患折腾得筋疲力尽,像铁路八村这样,年年深受内涝之苦的地方,南昌有十几处,每逢雨季,“南昌就会浮起来”,整个家都浸在水里,居民生活苦不堪言。2003年10月31日,彻底解决积水问题的五在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涉及12个大项目,30个子项目,总投资达到12亿元,这些工程已经陆续完工。
(4)城市园林绿化带动商贸业经济兴旺。无论是繁华的中心路——胜利路,还是交通要道——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两边的建筑鳞次栉比,外墙颜色主色调统一,店面、招牌整齐规划,主干开展墙面装饰“穿衣戴帽”工程在全市推广,要求做到“一路一色,一路一景”。2002年1月,江西首条步行街一胜利路开街,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精心布置了8个绿岛,1万多株鲜花、灌木、5万多株桂花树、樟树,各种景灯区、庭院灯、草坪灯等使整条街五彩缤纷,绿意盎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这条老街一胜利路已成为南昌商业的一张“名片”,天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一片繁华景致,临街店铺租金比开街前翻了2-3倍,商家营业额增加了2-4倍,日均人流量10万人次,节假日的人流量已达到二三十万人次,被冠以“中国最具有前景的商业街”,真是寸土寸金。
(5)城市园林绿化创造了广阔的劳动就业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仅南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主管的城市绿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职工就有1186余人,从事林业的企业共有148个单位,加上大大小小从事园林施工、苗木花卉生产及园林养护等行业,为本地和外地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园林机具、绿化设备等其他与园林相关的产业留下的空间更有待于人们去开拓。
(6)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郊区的农田和山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的,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近年来,有些地方紧抓城市建设中崇尚自然,注重园林园艺建设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体的“园林经济,”促使初级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增加了农民收入。有些地方采用了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园林产业。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在投资体制、技术服务、项目安排上给予扶持和倾斜,发展水果种植专业村,中药种植专业村等。有些地方积极与各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结成帮扶对子,以普及实用技术为主,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技术员与苗木基地大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定岗定责,按照农林产品商品化的经营理论,实施统一包装,集中推介,强化服务,诚信经营的整体战略,使园林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步稳步提升。
三、城市园林建设的其他社会效益
1、城市园林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如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2、城市园林绿地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3、城市园林在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四、结语
城市园林的综合效益,从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效来看,得益最大的是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广大市民。实践证明,花钱发展城市园林,最终将反馈于经济的发展,这种由园林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将对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