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复杂的形势,泰安市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实现生产总值2790.7亿元,增长1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8亿元,其中税收完成118.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0.16%,同比提高4.84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1.8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8亿元,增长13.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1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47元,增长13.3%。一是农业生产得到巩固提高。粮食总产达到281.3万吨,实现“十一连丰”。全市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苗木花卉35.4万亩,茶园2.3万亩,奶牛存栏25.8万头。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91.2万亩,家庭农场达到953家,农民合作社达到4852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12家。新发展“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解决了2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升级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3.5亿元、利税719.9亿元、利润448.5亿元,分别增长14.7%、6.5%和6.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企业16家和13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3家。三是服务业发展有新提升。太阳部落、宝泰隆旅游度假区、刘老根大舞台建成运营,推出多种“中华泰山、天下泰安”三日游产品;启动创建首个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旅游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79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7.3亿元,分别增长11.0%和15.1%。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全市在建商贸物流园区2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370亿元。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12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5.5亿元,100个前期推进项目中81个开工建设。中石油天然气LNG、国电热电联产、泰山玻纤产业园、山能机械装配再制造、王老吉系列饮品、光大集团大豆制油精加工、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等项目建设顺利。举办和参加了中国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北京)泰安经济合作洽谈会、(上海)泰安经济合作洽谈会、香港山东周、台湾山东周等招商活动,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1个。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了“营改增”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开放型经济实现逆势突破,合同利用外资5.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分别增长134.9%和80.7%;完成进出口总值24.85亿美元,增长15.2%。六是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编制完成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汶河新区、104国道沿线新区等片区规划。时代发展线万达广场、中南集团财源街中央商务区、泰安高新区中国五矿城市综合体、青春创业园天房集团城市综合体落地建设,新华片区等10大片区建设顺利。泰城道路工程加快建设,引水工程主体完工。
全面启动生态泰安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泰安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七是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财政用于重点民生事项支出达到143.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5.4%。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万人。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新增养老床位5560张。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84处。基层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被表彰为首批文化强省先进市。开工建设保障房10121套,基本建成8361套;完成农房建设4.2万户、危房改造1.3万户。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施“天网工程”,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平安泰安建设成效明显。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视察山东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做好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工作,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03‰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约束性目标任务。
(一)做强做大工业,扭转工业经济薄弱局面。工业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坚持不懈抓优质投入、上高效项目、降过剩产能,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完善工业发展规划。以各类园区为依托,突出比较优势,优化工业布局,最大限度防止市内各区域之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浪费,打造一批配套程度高、规模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二是增强产业发展优势。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技改由生产制造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落实输变电设备、纺织服装、化工、食品等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规划,补齐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把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形成工业新的快速增长极。三是加大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坚持“一企一策”,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过50亿元、30亿元的企业户数明显增加。四是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工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条块结合构筑平台,丰富政府服务企业的手段,引导同区域、同行业企业加强交流、共享资源、抱团发展。鼓励支持企业既要重视生产和营销,更要注重研发和服务,促进企业现代化运营管理。
(二)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是努力提升旅游业。围绕建设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发展由人数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由景点分散发展向产品整合营销转变,由注重景区建设向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转变。高标准编制《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泰山古镇、泰山龙曦国际旅游度假地、泰山千古情城、快乐驿站、虎山公园扩建、岳海新天街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度规划打造碧霞湖旅游度假区、徂徕山温泉度假区、新泰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肥城春秋古城、宁阳神童山风景区、东平白佛山景区等景区景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泰山人家”品牌。积极做好泰安三日游产品推介营销工作。
深入实施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完善特色美食街、旅游文化商品城、旅游公交设施、旅游标识导向系统等服务设施,发展泰山玉、泰山茶、泰山螭霖鱼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编制全市商贸物流发展规划,抓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重点抓好新加坡泺亨现代物流园、泰安高新区物流园、速恒现代物流园、麦德龙超市仓储物流园、润恒冷链物流产业园、新泰天宝煤炭物流园、肥城齐鲁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泰安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交易方式,推动商品交易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泰安会展品牌,发展会展经济。研究解决制约泰安市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政策问题,建设物流信息平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编制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社区超市和乡村超市;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三是着力培植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大力实施泰山文化走出去战略,支持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引进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四是加快培育各类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扎实开展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扶持发展金融、信息、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商务、科技、慈善及社区服务等中介服务业。
(三)坚持“三个导向”,抓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完善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年内新认证有机食品1万亩,新建茶园0.5万亩。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和认证三大体系,整体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引进培植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抓好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滕头和东方园林苗木基地、益客畜禽产品加工产业新城等项目建设,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家,建设一批农业特色园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年内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00家,新注册家庭农场100家;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着力抓好东平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运营管理。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增值收益中的比例。深化供销社改革,以土地托管、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促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统筹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旱能浇、涝能排”
高标准农田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成片造林12万亩。积极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95公里。切实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大力实施开放兴市战略,落实鼓励扶持政策,突出引外资、促外贸、扩外经、强园区,构筑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开放体系。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集中优势资源招大引强,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设立研发机构、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培育本土跨国品牌企业;拓展国际劳务市场,提高劳务合作效益。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加快培育进出口龙头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抓好机电出口基地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市开展合作,与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各地一体融合、共赢发展;用好沂蒙革命老区、国家中原经济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联动示范基地等政策,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抓好国际经济合作园区和海关监管场站、综合保税区等规划建设。
(五)高质量抓好项目建设,积蓄经济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健全指挥部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重点解决好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资金土地、施工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抓好120个左右市级重点项目、100个左右前期推进重大项目。强化项目联合审查制度,严格国家产业政策和泰安市产业发展规划,严格项目投资密度和效益标准,严格项目科技含量和环境评价。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研究产业调整升级新规律、国内外领军企业规划发展新动向,面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围绕培植产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和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深度做好产业招商规划和项目策划。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工作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外企业跨国并购、增资扩股、股权投资、资产重组、经营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开展合资合作,争取再有一批招商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泰安。
(六)坚持城乡一体,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强化泰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片区开发、组团建设,突出规划引导调控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推动泰城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和重点片区开发,注重抓好片区统筹规划和综合配套。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引水进城和汶河综合开发工程,打造城市水景观和水文化。抓好泰城应急水源地、供水排水、供热管网、环卫设施等建设。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式价格制度。
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局,推进公交线路向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点)、学校及周边乡镇延伸。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社保、邮政便民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美丽乡村。
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建设活动,加快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
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搞好人工湿地建设,加快建成柴汶河、天泽湖、康王河等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尤其是扬尘污染防治。
加大生态泰安建设力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示范创建,新增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个、市级以上生态村30个。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通过国家验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水资源利用保护。强化项目用地效益审查,探索更加有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制度和办法。
(七)强化财税金融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是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坚持把壮大财源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稳定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加快政府投融资转型,更多地把财政扶持重点转到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人才引进培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来,引导优质资源向创税产业集聚。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二是坚定不移调整财税结构。按照提高“两个比重”、确保“两个高于”的要求,强化工商税收特别是主体税收征管,保持优质税收稳定增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力争全市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提高到72%以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税制改革,重点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后续管理工作;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公务卡等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管资本为主,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提高国有资产效益。
四是大力支持金融业改革发展。
加强融资服务创新,着力抓好项目融资和银企合作,确保大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资金需求。积极开展直接融资,争取力博科技、一滕新材料实现上市,培育一批“新三板”和股权挂牌企业。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做强做大市商业银行,全面推进5家县级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积极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落户,拓展融资增长空间。抓好泰安高新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新泰市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规划建设泰安市金融中心。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范。
(八)鼓励支持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一是激励创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施民营企业倍增计划,加大中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和创业园建设力度,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企业融资和产业引导上更多地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推动全民创业。二是推动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具有泰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认定和创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各类园区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支持驻泰高校发展,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创造条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海内外高端人才,积极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完善企业家培养、交流、考核和奖励机制,建设一支有远见、善创新、懂经营、会管理的战略性企业家队伍。
(九)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巩固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载体建设,完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力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各项基本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制度。抓好幸福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泰安一中新城校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特色职业教育名校;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大力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健全城乡特殊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制度。继续做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抓好市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和市特教中心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抓好山东泰山社会福利中心、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新建农村幸福院500个。
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城乡社区规范化、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支持和发展志愿者组织,大力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工作。创新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泰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最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深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