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口腔科学>>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

期刊名称:中华口腔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11-2144/R

国际标准刊号:1002-009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简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协办、《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创刊于1953年8月。创刊时刊名为《中华口腔科杂志》,1987年改为现刊名,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五十余年来本刊始终贯彻发展科学技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及时刊出我国口腔医学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口腔医学发展的最新信息,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水平的提高,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因此已成为我国口腔医学界代表国家水平的刊物。

《中华口腔医学》编委会由72位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组成。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按国际标准编排。主要报道内容为国内外口腔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口腔医学领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以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动态。主要栏目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为确有创新价值、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尽快发表的条件,自2000年起设立了“快速通道”的发表方式,保证于投稿后3个月内发表。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的重视,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十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

《中华口腔医学》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在我国口腔医学类期刊中排序始终保持第一,在国内口腔医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中华口腔医学》是中国科协和中华医学会的优秀期刊,自2001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2002年至今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栏目

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诊疗指南、会议纪要、讲座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要求

1.《中华口腔医学》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2.《中华口腔医学》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文题尽量不用缩略语。

3.《中华口腔医学》作者: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名称(中英文)、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均出现在首页,正文及英文摘要中不列作者姓名和单位(因本刊采用双盲审稿)。作者必备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需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约200字),英文摘要相对具体些(约400个实词)。英文摘要应列文题。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词汇。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6.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做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7.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要注明)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号并著录于论文中,说明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8.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主题词,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9.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字母)也应与背景有很好的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0.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

11.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2.统计学: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

13.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14.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应充分合理地引用。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1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6.本刊已使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作者投稿请直接登录中华医学会业务中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登录网址:点击“业务中心”),同时将一份稿件(WORD格式打印稿)连同单位推荐信、基金资助复印件一并寄至编辑部。来稿首页请注明文题(中英文)、全部作者及单位(中英文)、通信作者、作者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

17.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知识产权归属等项。已在国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不属于一稿两投,但在投稿时必须注明。

期刊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