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选择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习钢琴。少儿时期进行钢琴学习对人生的艺术道路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钢琴学习对于儿童来讲,除了极少数天生对钢琴极感兴趣外,孩子不愿练琴成了家长和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们付出了大量努力,但孩子们却不领情,对他们来说学钢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即使是有的琴童天生对音乐感兴趣,但花大量时间练习却进步甚微大大地打击了他们学钢琴的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心理的影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把学琴当一种游戏来对待
1.学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格伦多曼在《教你的孩子学数学》中提出,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些孩子则从来没有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天才。
2.学习钢琴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要求个体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能自觉付出的能力。如何能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呢?那就应该在儿童刚接触钢琴的时候,用各种方法不断地向他们灌输“学琴是一种游戏”的观点,一旦孩子们能在心理上接受了,那么他们就会相信学琴是“好玩的有趣的游戏”,轻松无压力就会主导他们,天才的火花才能燃成熊熊大火。
3.“快乐足球”理念在钢琴教学中的借鉴。前国家足球队的教练提出来“快乐足球”的新理念,也就是把足球当成好玩的游戏。他的理念就是足球队每个成员在集训时都非常轻松,在最重要的关系出线权的一场比赛前夕,不是提出些空洞而沉重的口号,而是让队员们看一场棒球比赛,让队员们以轻松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钢琴教学也应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练琴,尽可能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快乐的情绪。
二、耐心、鼓励、赞美对琴童的心理影响
1.琴童厌学的情绪产生的原因
如果“弹琴”给儿童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责备和处罚,他们肯定会对“弹琴”产生失望心理而失去兴趣。
再者学习语文、数学是每个儿童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而学琴的儿童除了同样要学习数学语文外,还得弹琴,这对天性爱玩爱动的儿童来说,必然产生“我为什么要学钢琴”的心理不平衡,此时耐心和鼓励就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学钢琴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对自己的能力无法肯定,使他们感觉到无法抗拒的压力,这时家长的态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孩子需要一种感情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假如家长说:“叫你练琴就练琴没什么条件可谈。”这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
2.教育者的心态对琴童心理造成的影响
学习兴趣是学习钢琴的动力源泉。兴趣来源一是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二要靠教师本身的魅力。教师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才能将音乐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深深惊叹迷恋,并为之去勤奋苦练。面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们应该十分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以解释,比如“钢琴为什么会发声?”
“踏板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虽然简单却是孩子们求知的萌芽。教师在讲述问题时应该使他们听得明白,能够真正理解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决不能因为我们看起来简单,就轻描淡写或敷衍了事。即使孩子问题十分荒唐,也绝对不能随便加以斥责,以免挫伤了孩子的动脑筋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失败心理。对于很少提问题的孩子,还应加以启发,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和勇气,孩子对老师信任,学习的欲望就会与日俱增。
3.赞美的妙用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一句赞美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总是令人难忘。实事求是的赞美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孩子。这对培养自信相当关键,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都必须及时地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这样会保持他们在整个练琴过程中的好心情,对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有一个学生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之后(别人用了一周时间而他用了三周时间)弹出一首小曲子,我高兴地夸奖他:“这首曲子你弹得真好真不错。”而不是说:“你总算弹出来了,别人早弹好了。”可以想象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得强调的是这种赞美必须是具体的,要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结果。我们常常只关注孩子过了几级,却往往忽略每周每日每一条练习曲的微小进步,这样的结果,会使孩子兴趣索然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和进步。
三、严格、认真的要求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习惯的好坏与效率的关系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无诚意的练习是无价值的,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的反复练习是浪费时间,会使听力和演奏上的坏习惯增强,比不练还坏。”
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练习习惯是在练琴中逐步形成的,习惯的好坏与练琴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并不是在赞美声中产生的,而是在认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在练琴时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抓耳挠腮,一会儿上卫生间,一会儿又要喝水……而家长给孩子的练琴又总以时间来计算。取巧的孩子便混时间。这种被动的练琴即使是再长时间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提到练琴就烦,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越来越小。练习时间长并不等于练琴效果好,如果每次练琴时,只要求其弹几小节,练的时间不要过长,要求孩子全神贯注,检查音准节奏是否正确,手脑眼耳都用上,在感性和理解上协调配合,使孩子进入练琴的最佳状态,变定时练琴为定量练琴才能达到目的,毕竟孩子也喜欢看到自己的成果,按时按质完成,他会觉得轻松愉快,慢慢地他的心理状态会适应这种要求,会觉得弹琴很有趣,也不是那么难,只要自己的态度认真就能弹好。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他们对钢琴从有兴趣到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经比较专一稳定,对于钢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勇于克服,把艰苦的钢琴学习视为乐事。
2.张与弛———辩证的统一
前面提出了耐心、鼓励、游戏、赞美等等绝不等于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仅此而已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还会对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兵法上就有恩威兼治,一张一弛,恩和威、张和弛是辩证的统一,也是心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严肃、严格、认真的要求和耐心、鼓励、游戏、赞美也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备接受挫折和失败的健康心理准备。
四、练琴的环境对琴童心理的影响
1.舒适安静的练琴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持久和稳定的注意力
要考虑孩子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能理解的弹奏内容,并注意曲目的新奇和变化,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练习中逐步锻炼集中注意力。
2.音乐大环境对琴童心理的影响
在孩子对音乐有一点兴趣时,他会在琴上胡乱地弹出一些音符,这时应放手让他去做,不要干涉,除了琴谱上的东西,平时多注意对感觉的积累。有机会带他们去听听音乐会,看看电视上的好节目,在家里播放一些节奏明快内容高雅的音乐,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体验音乐,以唤起他们对各种音乐的兴趣。
3.主观环境———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琴童心理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以上所提的几点。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上,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准备,要做到准确讲解精彩示范。在孩子弹琴时家长尽可能适当地做点家务,看看书尽量不干扰孩子。如果你叫孩子练琴你自己打牌甚至打麻将看电视,那样不仅会破坏孩子们的注意力,还会成为孩子的坏榜样,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五、在钢琴教学中对儿童攀比心理的恰当引导
1. 满足自尊心是儿童在学琴过程中的一种潜意识
孩子们毕竟是孩子,也许在学琴的过程中,兴趣不太稳定,家长和老师应该疏导,不能威胁和高压,否则只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会对父母产生憎恨,甚至破坏钢琴。儿童学琴有可能既有出于对钢琴本身的兴趣,有一种要驾驭钢琴的欲望,希望从音乐中获得审美的欲望,也有想得到家长和老师认可的心理,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2.适当“利用”儿童的争胜心理
儿童都有一种攀比心理,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有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他有,而我没有?”如果老师能适当地利用他们这种心理,在上课时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或者小比赛,给孩子们一些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孩子们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友好气氛,对暂时满足后的孩子给予鼓励,不把他们的某些不足当成一种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应给予肯定,同学之间相互指导,以激发孩子们争强好胜情绪和进取心,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和练琴自觉性。当他们能够熟练地弹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随之有更大的成功欲望推动他们。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无论他们将来是否从事专业音乐工作,还是为了增加音乐修养,钢琴学习对他们都是一个重要阶段。”
孩子们未来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适时引导和启发将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善于用好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就能培养出聪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多年的教学发现,爱弹琴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温柔、善良、有气质、开朗、自信、语言丰富、有同情心、有创造性、人际关系好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所期待的儿童音乐行为和活动应该来自于充满快乐与享受钢琴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除了爱还要有一些正确的原则和技巧,诱导他们对学习钢琴的持续热情,使儿童以一种自觉自我肯定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音乐感受与表现,并有能力以音响、节奏为手段去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和情感,使他们乐于学琴,真正做到“要我学琴”变为“我要学琴”。
参考文献:
[1]蔡玉娟.浅谈儿童教育中常见心理困扰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王韩伟.论快乐常识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08,(5). [3]张澈.浅析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J].新余师专学报,2010,(1). [4]李丽.音乐教育中应关注人文性[J].鸡西大学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