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凭借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宝贵的文化资源,拥有了三项世界桂冠: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 巴 文 化 , 世 界 自 然 遗产———三江并流。纳西族虽然只有30多万人口,却有着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在语言、宗教、礼仪、饮食、服饰、民俗、节庆、建筑、医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一条民族文化教育之路,帮助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儿童了解和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同时,培养幼儿初步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强他们对其它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宽容,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丽江纳西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纳西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濒临失传。如何继续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许多人一直在探讨、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难题。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纳西族文化这一优势,将其很好地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既能有效地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发展,也能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二)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对于生活在丽江的幼儿来说,纳西族文化是他们最早接触,也是最熟悉的,将纳西族文化资源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需求和课程发展需求的,它能让儿童更为全面地认识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我国幼儿课程专家朱家雄认为,“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如若不充分考虑其背景,考虑其文化适应性,那么课程改革是不可能有成果的”。充分强调了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特色就是生命力。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采用的都是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缺乏自主权,教师缺乏积极性,幼儿园没有自己的办园特色,千篇一律,教育内容单一,严重影响着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倡导下,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挖掘自身资源,突出幼儿园办园特色,是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 纳西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内容
从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资源来看,它具有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丰富的民间文学,比如故事、传说、和富有哲理意义的寓言、童话、歌谣等,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节日习俗,形式多样的音乐及舞蹈,民间工艺、体育游戏等。面对如此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首先,所选内容要能体现幼儿生活经验、富有教育意义、家庭意蕴;其次,要符合幼儿兴趣、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这些内容还需是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能反映一定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并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及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我们可以从幼儿园课程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对纳西族文化资源加于建构。
(一)健康领域 幼儿园健康教育包括生活卫生习惯、饮食营养、身体认识与保护、安全自护、心理健康、身体锻炼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个领域中,主要从纳西族饮食习惯和民族民间体育或游戏入手来进行整合。
1.饮食习惯:纳西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着名的特色小吃或特色菜有:酥油茶、丽江粑粑、蜜饯、“八大碗”、“六碗六盘”、“三叠水”等。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采用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纳西族饮食文化,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2.民族民间体育:纳西族是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纳西族有很多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如打跳,打秋千、打磨秋、赛马、摔跤、射箭打靶等。其中,纳西打跳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它既可以称为舞蹈,也是一项日常的民族体育运动,在丽江随处可见打跳的人群。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选择和组织一些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让其初步了解纳西族体育运动的历史和特点,并感受运动的快乐。例如丽江的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和研究纳西打跳的特色课程,有的幼儿园已将纳西打跳与幼儿舞蹈融合,编订了一套特色幼儿早操。
(二)社会领域
1.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丽江纳西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会、东巴会、三朵节、棒棒会、火把节、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一段精彩的历史或传说,例如:三月会原为祭龙求雨日子,后演变为骤马物资交流会,一直延续至今。三朵节是为了祭拜“三朵神”,“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是传说中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 故被纳西族千百年来崇奉为保护神。东巴会主要是祭拜神灵和祖先。同时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在幼儿园教育中增设纳西族传统节日内容,有助于增长幼儿社会知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利于纳西族文化的传承。
2.礼仪禁忌:纳西族是一个热情的民族,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如: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看重平等与信用,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等。把这些礼仪习俗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可以使幼儿全面的了解纳西族文化,引导幼儿继承和发扬纳西族的优良传统,让纳西族的传统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三)语言领域
在浩瀚的纳西族文化资源中,语言领域的资源最为丰富,纳西族有着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保留着自己民族的语言———纳西语,而且至今通用;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例如故事、传说、和富有哲理意义的寓言、童话、歌谣等,还有着历史悠久的东巴文学。
这是一座幼儿园特色教育的资源宝库。
1.东巴文字:丽江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它集书画于一体,色彩鲜艳,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它是人类造字的最初形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将东巴文字的学习纳入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儿童民族自豪感的树立和东巴文化的传承。
2.文学作品:纳西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歌、大调、笑话、寓言、儿歌、谚语、谜语等。例如:神话有《太阳月亮的来历》《七星与昂星》《矮松的来历》《人鸡换寿》等;传说有《金沙姑娘》《玉龙山的传说》《拉市海》《犀牛潭》《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龟山》等;民间故事有《杜鹃鸟的来历》《口弦的故事》《放猪栽桃》《孤儿与神蛙》等。歌谣有《打猎歌》《织麻歌》《放牛山歌》、《敬酒歌》等;寓言和童话多为动植物故事。寓言有《聪明的小兔》《兔子和熊》《兔子和青蛙》《斑鸠借粮》《乌鸦笑黑猪》等;童话有《燕子和葫芦》《猴子、兔子和狐狸》《布谷鸟和雉鸡》《属相的故事》《乌鸦和青蛙》等。这些文学作品是纳西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
(四)艺术领域
纳西族是一个蕴含丰富艺术文化的民族,它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着名的有纳西古乐、“东巴画”、“东巴纸”等。
1.音乐:纳西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音乐有歌曲和音乐曲目。歌曲类别多样,有山歌、小调、劳动歌、习俗歌、儿歌等。传统的纳西族儿歌,朗朗上口,至今仍然被孩子们喜欢,有心的纳西人已将部分儿歌收集和整理,有些儿歌已经走进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纳西族最着名的还有音乐曲目,合奏曲有《白沙细乐》,《丽江古乐》两套。纳西古乐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宣科先生的推广下,已经举世闻名。
2.歌舞: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可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类。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表演性舞蹈包括麒麟舞、勒巴磋、库蹉、噜蹉。麒麟舞纳西语叫麒麟蹉。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是纳西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库蹉、噜蹉,意为跳年或祝岁舞。“噜蹉”意为跳龙。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宗教舞蹈主要是东巴舞,是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共有300 多种跳法。
3.绘画及工艺:纳西族的绘画有“东巴画”,是纳西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绘画。它揉合汉、藏、纳西族绘画风格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纳西族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是“东巴纸”,“东巴纸”是纯手工工艺制品,所使用的工具古老简单,却工艺复杂,其神秘的制作工艺,全靠先人代代相传沿袭下来,承传到现在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总之,纳西族文化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对它的开发与利用,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民族文化,开辟民族文化教育与主流文化教育融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