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阳刚助学课程实施中“爸爸”的角色变化>正文

阳刚助学课程实施中“爸爸”的角色变化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阳刚助学是通过男性助教与幼儿的互动,以男性特有的坚韧果断的性格和简约粗犷的处世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形成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品质而开发的助学活动。在阳刚助学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 爸爸们纷纷走进了幼儿园,走到了孩子的中间。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爸爸们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一、从“爸爸”到“助教”,一个课题缔造的阳光机缘

  父亲在孩子眼里一般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 但大多数的父亲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 而幼儿园,男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针对普遍存在的阳刚教育的缺位现象,我园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的互动型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踏上了“阳刚助学课程”的开发之旅。 我们成立了阳刚助学俱乐部,缔造了一段很特别的机缘。 这机缘源于时事,得自人为,因为这缘,创造了“专业”与“非专业”、“刚”与“柔”的生命交会。 而我们的孩子、教师和爸爸们便因缘相聚,随缘携手,展开了一连串的互动成长故事。

  小(1)班“爸爸是个魔术师”助学活动中,爸爸们时而是坚固的铁轨, 时而是威严的高山,时而是庞大的起重机, 时而还是有力的大吊车,孩子们在爸爸阳刚之气的感召下勇敢地挑战着自身的极限,在感受到爸爸力量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小(5)班威武的武警爸爸老师来园助学活动,和幼儿一起打拳,教幼儿叠被等一系列刚柔并济的互动过程中,萌发了幼儿童年的军人梦想,阳刚之气油然而生,阳刚助学模式也显得尤为灵动。 “调漆师”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位神奇的调色大师, 利用家长的这一职业优势,小(10)班开展了“颜色变变变”“参观工作坊”“小小粉刷匠”等一系列课程活动。 爸爸老师出示的油漆色卡让孩子们感受了多彩世界的缤纷色彩,领略了相似色谱的细微变化, 而根据孩子的 “指令”, 爸爸现场调出的同一色系中的不同号的各种颜色,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色彩世界的神奇变化。 爸爸老师的调色表演,激发了幼儿对色彩的探究欲望,增强了孩子们对色彩的敏感性。

  精彩的课堂,爸爸们化身为“助教”,和老师、孩子一起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二、从“助教”到“嘉宾”,一次座谈带来的认识觉醒

  有缘相聚,自当惜缘。 助学俱乐部成立以来,我们和爸爸们从最初彼此的陌生到熟悉,爸爸们从“助教”到“嘉宾”的角色转换,都归功于教师和爸爸间的平等对话。

  在一次助学心得交流的过程中, 老师们说:每次活动前我们要步步为营,做好对爸爸的指导工作;活动中,我们亦步亦趋,随时要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为爸爸们解围; 活动后我们步步登高,要做好总结反思拓展延伸的准备。 真累,比自己组织活动还累! 爸爸们说:虽然我有很多专业知识,但有时真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听懂,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场面,面对活动中孩子的节外生枝,也不知道怎么回应———真紧张!

  是啊,细细聆听,老师和爸爸们说的不无道理。 尤其作为家长,虽然活动前老师会与爸爸们共同设计活动,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分析活动的教育价值,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还预想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找到解决的方法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对于爸爸们来说,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独立承担教学活动,无论是对幼儿学习的引导还是课堂的调控,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面对问题,我们并没有退缩,反而以耕耘福田的心态再次交流互动,在专业与非专业的对话中,教师、爸爸们同行的方向愈加明朗,我们不再让爸爸担当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当成“特约嘉宾”,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在“人体骨骼的秘密”活动中,万老师化身为主持人,卫校教师出身的杨爸爸作为“特约嘉宾”,和孩子们一起以节目访谈的形式围绕人体骨骼的秘密进行聊天式的互动。 整个活动仍然由老师进行主导,在分享交流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提问,和爸爸展开积极的互动。 此时的杨爸爸显得从容淡定,一些专业的知识经过儿童化的语言的转化,很快被幼儿所理解,孩子们产生了新的认知需求,一个个问题不断地抛向杨爸爸,杨爸爸通过反问不断地将球抛回给孩子,展开了一场智慧的交锋。

  三、从“嘉宾”到“玩伴”,一个理论指引的方向澄清

  阳刚助学课程就在老师、爸爸和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中开展得如火如荼, 很多爸爸跃跃欲试,但苦于自己没什么“特长”,也没什么精通的专业领域,不知道能来做什么。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也在不断地思索:如何充分发挥爸爸的能量,拓展助学课程的内涵? 正在我们寻求突破的时候,一个理论,一个项目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在 TPAP 理论的指引下, 英国潘格林幼教中心“让家长参与儿童学习”项目秉承家长、教师、儿童是学习伙伴的原则,支持家长深入参与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这个项目启示我们: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为家长的参与提供多种的条件与机会,帮助家长获得儿童发展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策略, 增强教育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还要鼓励家长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在参与儿童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的资源不仅帮助其子女发展, 而且也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这有助于家长获得价值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教育的热情。 另一方面,儿童的学习伴随着游戏的过程,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让家长参与儿童的学习,就要让家长成为幼儿的玩伴。 在理论中我们看到了前行的方向,并将“陪伴”的理念化为具体的行动回归于幼儿的学习历程中。 于是,我们开展了“相约星期五,爸爸来作伴”的研究。 我们将助学课程的开发从集体教学拓展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爸爸们的角色也从“助教”、“嘉宾”转化为孩子们的“玩伴”,在户外活动中陪孩子一起玩球、攀岩,和孩子一起做操;在区域游戏中陪孩子一起阅读、扮家家、探索科学小秘密、进行创意小制作;生活环节中,我们的爸爸和孩子们一起用餐,用大口吃饭大碗喝汤的样子引发挑食幼儿的食欲。 我们还将助学的空间从学校拓展到家庭和社区,倡导家长间开展双休日联谊活动, 带孩子参加梦想方舟亲子职业体验活动,和孩子每天一起看一会儿书,努力将“参与儿童学习,陪伴孩子成长”的理念植根于每个爸爸每个家庭之中。

  四、从“玩伴”到“教师”,一个节目触发的美丽期待

  “玩伴”的角色让爸爸们减少了很多的压力,孩子的期盼,老师的邀约,妈妈们的鼓动,使爸爸们的助学热情空前高涨,众多的爸爸自觉地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孩子。 借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了》的热播, 记者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现代快报》《无锡日报》等媒体纷纷报导了我们的阳刚助学课程,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带动了爸爸们的热情,助学活动不断升温。

  媒体沸腾了,家长激动了,而我们却冷静了。

  审视我们的教学现场,爸爸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影响?爸爸们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能够成为教育的资源?这种无形的资源如何转换成有形的活动让孩子去体验去感受?孩子们从中已经获得了什么? 还能获得什么? 爸爸们在助学的过程中自身又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成长? 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一双发现的慧眼,我们发动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观看《爸爸去哪儿》,和五个家庭一起踏上亲子互动之旅,去感受节目录制之初到最后一期时孩子的成长和爸爸的收获,同时也启发教师和爸爸们共同思考:如何提高陪伴的质量?如何赋予“爸爸来作伴”活动更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助学的福田中耕耘久了,我们期待,爸爸们不仅是照顾种子的农夫, 也是一颗颗充满能量、等待发芽的种子。 从“玩伴”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期待,并不是我们要将爸爸们的角色回归到教师的身份, 我们只是期望在陪伴的过程中,爸爸们怀有教育者的理念和视角,从儿童的立场去观察自己的孩子,解读孩子的真正需要,从而提高教育的能力和策略,家园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我们殷切的希望,透过爸爸、老师和孩子的彼此扶持,共同成长,可以遇见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