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如何使科学素养在幼儿探究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研究>正文

如何使科学素养在幼儿探究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要】随着幼教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区角活动成为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理念的一种教育活动新模式,为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服务。区角环境的创设应立足于幼儿,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
【关键字】科学育儿自主探索实践研究
一、自主探索能力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儿童观也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而幼儿自身内在潜能,不只是从遗传因素上肯定幼儿发展的可能性,更主要的是让幼儿获得自我发展,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自主探索活动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它是幼儿按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在尝试中逐渐完成,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办法、自信、独立的人。显然,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形式,而幼儿园开展的区角游戏活动就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二、自主探索积累经验的需求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活动中,我们追求的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的主动参与。对幼儿的能力我们追求的是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大胆的探索。
由于磁铁的神奇特性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和操作兴趣,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投放了磁铁让幼儿“玩一玩、找一找”中丰富关于磁铁的经验。分析幼儿原有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磁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体,作为中班的幼儿,部分幼儿已经认识了磁铁,这一点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玩磁铁”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游戏活动开始幼儿很快地发现自己筐子里有一个东西叫“吸铁石“,那么,如何从幼儿这一原有经验出发去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磁铁”的认识呢?
首先,及时抓住幼儿原有的认知,进一步提升经验。幼儿对磁铁有初步的认识,知道磁铁可以吸一些东西,但不知道磁铁所吸起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活动中,我便重点引导幼儿去发现总结这一点,使幼儿从原有较模糊的经验更加清晰。当幼儿快速发现一个叫“吸铁石”的东西时,我便请幼儿找出那块东西,说一说它的样子,以检验幼儿对这一物质的认识程度,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做到这一点,此时,我便及时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这个吸铁石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再玩一玩”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它能吸住几个东西,此时,又一个问题抛给幼儿“它能吸住哪几个东西?”并在大记录单上作出标记。当幼儿找出所有吸起来的东西时,我引导幼儿思考:吸铁石为什么能吸住这些东西?而吸不住其他几个东西呢?我引导幼儿从自己说出的名称“吸铁石”去思考磁铁的特性,幼儿很快发现:原来它能吸住铁的东西,此时,我将幼儿的说法规范了一下:这些东西都是铁制品,吸铁石能吸住铁制品,并告诉幼儿他有另外一个名称叫磁铁,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出发去引导幼儿认识磁铁。
其次,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机会。当幼儿知道了磁铁这一特性之后,就不仅乐于尝试教师所提供的东西,他们更乐于用磁铁去探索周围更多物品,看看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我们常说,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最终还是应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对幼儿的生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铁制品无处不在,也有许多类似于铁制品又不是铁制品的东西,宽大的教室首先可以做为幼儿的探索的对象,于是,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去自由探索,孩子们探索地不亦乐乎,通过探索,他们发现原来认为是铁的东西竟然不是铁制品,如一串钥匙上的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而钥匙圈却能被吸住,幼儿对这样的探索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鼓励幼儿回家之后也可以继续玩一玩磁铁。
三、自身内在发展潜能的需求
幼儿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到周围去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通过活动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以及得出结论,充分让幼儿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幼儿经历“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不仅让幼儿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幼儿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1、提供材料的多样性
材料一:  
创设“水中取物”游戏,吸引幼儿兴趣。教师拿出一个装有各种物体的玻璃缸(其中有海绵、玻璃珠子、塑料雪花片、积木、铁钉),请个别幼儿拿磁铁进行水中取物的演示操作,其他幼儿观察,利用磁铁的幼儿吸起了水中的铁针。教师总结: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磁铁吸铁的原理。运用设置情景进行导入,使幼儿对操作有了挑战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取生活中的经验为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   材料二:  
为幼儿提供两块彩色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幼儿在玩彩色环形磁铁时,感知了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接着引导幼儿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材料三:  
制作磁铁玩具。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教师出示磁铁玩具,一只黄鼠狼追一只鸡,利用了同性相排斥的原理,黄鼠狼一直都追不到鸡,顿时激发了幼儿制作小玩具的兴趣。
2、组织形式的多变性
磁铁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对幼儿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环节提供直接经验——引发探索兴趣。幼儿天生好奇,爱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遵循了由点及面,由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法,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环节适当提出挑战——激发探索动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间接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发散性问题与聚合性问题并重。要求幼儿根据已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找到另外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和探索如何利用塑料吸管使环形磁铁一个接着一个浮起来呢?进一步加深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更货的解决了活动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次次设疑,构成了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三环节制作游戏玩具——满足探索需要。开放式的提问,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制作游戏玩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始终保持探索的兴趣;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具有递进性的幼儿亲身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有机结合。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获取有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3、分享交流的开放性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直接或间接的介入幼儿的自发的探索活动,因为我认为在游戏中孩子的大部分知识,更多的是在并没有教师介入的游戏情节中,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自发的获得的。
在交流分享时,给予幼儿更多的讨论时间,提供每个幼儿都尝试探索一下“磁铁”的奥秘空间,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讨论和思考,会更有针对性,幼儿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对于“磁铁”的认识。而我并不是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好与坏的评价,而是将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其他的孩子,请幼儿来介绍他们今天的新发现,并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探索活动进行了演示,用语言概括表达并用行动再现他们的发现,当看到这一话题能引起大多数孩子的兴趣时,引出其他幼儿提出问题,引起同伴的思考和争议,这样游戏的价值就得以体现了。
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需求
以往的游戏活动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游戏活动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幼儿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幼儿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幼儿成了问题的奴隶,游戏活动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游戏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对于整个游戏活动而言,半个小时是一个游戏活动的定量,而幼儿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整个游戏活动是不可能解决幼儿心中的所有疑问。对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想想如果磁铁和磁铁碰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幼儿提出问题就如同“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活动在这时结束,幼儿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前刚要指南》
2.《与孩子共同发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3.《做做玩玩学科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