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浅析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思考>正文

浅析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思考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论文关键词:幼儿民间文学  幼儿园课程  选择  融合

  论文摘要: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母亲,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文学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本文结合实践,从幼儿民间文学内容的选择、幼儿民间文学融合幼儿园课程的途径两方面展开思考。旨在通过研究和探索,构建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母亲,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文学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因此把幼儿民间文学的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要求的新观念。
  一、 幼儿民间文学内容的选择
  民间文学的体裁很多,包括民间童谣、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童话等等,所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且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内容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特色。我们应选择那些内容科学、语言优美、思想健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符合时代和幼儿认知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并和幼儿园现有的课程相整合,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内容的选择要有科学性、时代性
  民间文学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作品,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生活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集中反映了人民大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学中,有些作品的内容已经很古老,与现在幼儿的生活距离太远,同现代教育观、价值观不相吻合。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材时要避免那些带有迷信色彩,不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还有些民间文学作品本身因为时代久远,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现在差别比较大,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写,以便于幼儿的理解。如在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给孩子们讲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可原来的故事里面有好多文言文的句子,并且关于那些官场争斗孩子们也不是很理解,教师在讲这个故事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改编,比如第一段就可以这样改: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一直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可是楚王却是个昏君,听信奸臣的话,认为屈原是有罪的,把他放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在放逐的途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心中非常悲愤。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纵身跳入了汨罗江中。这样一改编,幼儿就基本能听懂故事的大概意思了,孩子也能初步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内容的选择要有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是指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同时关注孩子的兴趣。例如,小班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选择民间文学的内容时就以短小易记、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形象生动的童谣为主。例如《拉大锯》《小老鼠上灯台》《数蛤蟆》等,让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童谣的乐趣。
  孩子到了中班,语言有了明显的发展,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那我们在选择民间文学的内容时,除了选择一些童谣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绕口令、民间故事,如《种萝卜》《葫芦娃》《老鼠嫁女》等,发展幼儿的语言,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有意注意发展迅速,注意力更易集中,理解、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更多地可以选择一些谜语、快板诗、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如快板诗《感恩时时在心中》、成语故事《车水马龙》《刻舟求剑》等,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扩展他们的视野。
  3.内容的选择要有本土性
  民间文学是向幼儿进行家乡特采访时也指出,无锡的文化渊源深厚,尤其与吴文化的大环境相采访时也指出,无锡的文化渊源深厚,尤其与吴文化的大环境相适应,民间文化带动了方方面面文化的流传。为此老师们特意到网上、书店搜集关于无锡本土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收集过程中发现无锡的民间文学时间跨度极大,取材范围颇广,有的反映了人民勤奋好学、淑贤礼让的传统美德,有的记录了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有抗压迫英雄,有民间智者,还有巧匠神医……可以说,民间文学是一部历史书,是一个了解无锡文明发展史的小窗口。教师们完全可以从中选择一些符合幼儿特点的民间文学作品来进行教育,如民间童谣《二泉映月》、民间故事《鼋头渚的传说》《刘伯温考测阳山莫老虎》等,让孩子的心中扎下地方文化的根。
  4.内容的选择要有教育性
  幼儿期是孩子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3~6岁幼儿已有了明显的个性倾向性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兴趣、能力与性格。由于不同环境的影响,幼儿不仅需要塑造性教育,而且也需要进行不良个性、品质的矫正性教育。尤其是目前不少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父母及家庭成员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教育不得法,表率作用苍白无力,因而影响着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
  在矫正性教育的多条途径之中,幼儿民间文学教育可以作为有效途径之一引入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民间文学教育可以通过其朴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启发幼儿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好坏、真伪、善恶、美丑,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勤劳、善良、热爱集体等美好的思想品德,让幼儿在学习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熏陶。
  幼儿在接受民间文学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作品中,常常分不清是自己的事还是作品的事,在与作品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他们自身被作品所同化,在情感、行为上趋向于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形象,从而矫正自身的不良个性、品质。如寓言故事《买椟还珠》,就是教育幼儿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成语故事《愚公移山》、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他人而甘于奉献,这种舍己为人的思想潜入幼儿的心田,能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懂得了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要学着去关心别人,给别人以温暖。《农夫和蛇》则能让幼儿懂得不要滥用同情心,在帮助别人时要分清对象,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鲁班造锯》《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更是教育幼儿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才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二、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
  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不是纯粹地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是把幼儿民间文学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融合和渗透到其他课程之中,使民间文学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1.和幼儿园主题活动相融合
  幼儿园现在的教育活动一般都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主题教学也可称为多元智能主题活动,也就是通过一个主题活动,使幼儿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等都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一个主题活动围绕一个话题来进行,话题内容要求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而幼儿民间文学要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就要渗透到各个主题活动中,和其他活动一起共同促进孩子各方面智能的发 展。比如在大班上学期的主题《四季畅想曲》活动中,就可以选择渗透民间文学内容《十二月花名歌》等,《动物大观园》的主题活动中,则可以选择《十二生肖的传说》等,这些民间文学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相融合,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