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联合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论文关键词]区域教育均衡 联合办学 策略与机制
[论文摘要]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选择“联合办学”的路径。以联合办学实践为例,提出联合办学采取的基本策略与机制。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进一步拉大了义务教育的差距。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缩小区域之中校际间的基础教育差距,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鉴于此,就基础教育发展而言,如何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实现学校间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需认真回答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为我们构建了关于平等的实现公平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UnequalTreatmentofUnequal”译为“以不平等对待平等”或译为“不同特性,不同对待”这一关于公平的至理名言,不但构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平台,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可操作性策略。在公平理念的引导下,我们不仅要通过联合办学,努力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基本相当的教育资源,而且要积极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联合办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顺应时代的“珠联璧合”。
一、概念界定:联合办学模式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对于联合办学,目前并无权威定义,在有关文件或协议中,也找不到一致表述。综观国内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联合办学”的诞生时间并不久,在基础教育阶段尚属“较新鲜事物”。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联合办学是指由不同层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成联合办学协同体,通过在办学理念、行政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快速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面积增加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受益范围,实现区域之中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采取的类型常有以下几种:
(一)学校合并:即通过名校或热点学校“吃掉”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方式办成某地区超级规模的一所大校。此种联合办班目的是为了方便垄断当地教育资源。
(二)普通学校傍名校:即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依傍名校或热点学校,实施联合办班。此种联合办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的知名度,改善其不良形象。
(三)“名存实无”的联合:也就是仅从招生宣传需要的角度出发,口头上宣称联合,但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合作内容。或者只是校长之间达成默契,进行联合,这主要是凭借私人关系,联合是校长们相互“示好”的一种方式。
不难看出,目前流行的这三种基础教育阶段的联合办学方式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基本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因而难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难以体现出教育的公益性,其主观目的与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宗旨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景德镇田家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外国语学校)与市直热点学校的联合办学是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它尊重客观现实,遵循教育规律,着眼长远,力度大,程度深。其一,该项目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促成,有教育主管下发文件为保障,要求联办形成“紧密型的办学联合体”。其二,联合不是兼并,也不是办“校中校”。外国语学校与热点学校联合办学,是景德镇市教育办学改革的新探索。其三,联合不是“普校傍名校”。外国语学校与兄弟热点学校,在当地基础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四,联合办学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等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旨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体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该项目为纯粹的公益项目,依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概而言之,外国语学校与市直热点学校的联合办学是一种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保障的稳定办学模式,它建立在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资源、彰显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的宗旨上,建立在联办学校独立、合作、公平、互利的基础上。这是一种名实相符,资源利用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办学模式。
二、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失衡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但在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
(一)区域内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区域教育既包括城市学校,也包括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这三类学校之间的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尽管通过共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增进了学校间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共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这些学校的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景德镇田家炳外国语学校地处景德镇西郊的城乡结合部,位置偏僻,办学条件差,周边几乎没有大的居民群。它即不占天时更不占地利,在城区热点学校急剧扩张,计划生源相对减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四重压力下,一度造成在联合办学之前学校生存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二)区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学校在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原本就决定了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外国语学校学校在其发展史上曾经历了初级中学、普通完中、建筑职业中学、公办民助学校、外国语学校诸多发展阶段,除不成功的改制阶段外,学校人事制度没有太大变化。从曾经红火的职业中学转为普通中学,其产生的教师比例失调给学校定格为普通中学方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区域内不同人群间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其他群体的教育而言。弱势群体的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学困生的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家庭条件好的与家庭条件差的、健康儿童与残障儿童、城市户籍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其受教育的情况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反映出区域内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联合办班之前,外国语学校的生源中,农民及农民工子女占90%以上,加上公共交通的却失,连续十多年,初一只能招到两个班,共90多人。又由于家长为生计所迫的迁徙而造成学生的流失这对学校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制约。
三、联合办班的基本策略与机制
(一)政策扶持。联合办学是一项教育创新举措,也是一项教育行动研究。我们要在追溯和反思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修正原有的方案并继续“行动”,直到经过人民评鉴,确定真正让人民满意。景德镇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联合办学这一教育创新举措给予了大力支持。2005年市教育局党委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加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力度,集中区域内的热点学校---一中、二中、五中和七中的优势,派出优秀教师赴外语学校联合办班,一包三届,并给出许多优惠政策,全力扶持景德镇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努力打造西市区外语见长的特色优质学校。 (二)“要素嫁接”。学校教育有三大要素: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校提供教育的物质环境,学生是实施教育的对象,教师凭借物质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师则是教育至为关键的要素。“要素嫁接”,主要就是指通过管理和师资队伍的流动和互助带来教育思想、治校理念、教学方式的更新。联合办班,贵在联合。均衡发展,重在发展。在三年联合办班的实践中,学校始终注重强弱扶持,团结共进,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学校在联合办学中混合规范年级组建制。把联办班与本校班规范一起互学互助,共同提高。为充分发挥热点校教师积极性,推举他们担任年级组长、各科备课组长,利用他们优势带动年级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尊重热点校教师个性,吸收消化各热点校好的做法。此外,加强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坚持每学期二次年级例会制,分析研讨年级主要工作。坚持年级备课、年级统测制,不断完善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在对支教老师的管理上,继续坚持已有的适时属地管理政策,将支教老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单列,划归支教学校管理,并分届别增设支教模范教师奖予以表彰。
(三)办学实绩。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下,这次的“联合办班”有了较喜人的成绩。学校确立“德育为首,外语见长,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在校学生人数已有联合办班之前的600多人增至1200多人。2008年的全省中考,外国语学校的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二、600分以上学生近五十名,处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在全国华罗庚杯数学邀请赛上取得2金、4银的好成绩,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英语口语竞赛中赢得3金、8银的优异成绩。这些办学实绩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学校下一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全市的教育大改革提供了更大实施的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联合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追求。联合办班本身不是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目的。联合办学的目标要寻找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的战略结合点,学校局部利益不是目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目的。办学短期效应不是目的,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长远发展才是目的。联合办学的终极目标是确保区域内的全体少年儿童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机会,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对联合办班在实践中的思考
几年来,外国语学校的联办班经历了接纳互信、变革融通、模式构建、调整完善等过程。较为出色的办学业绩标志着,联合办学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景德镇地区在基础教育联合办班模式的探索上,外国语学校联办班已走在了前列。
当然,我们也须正视目前尚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作前瞻性的思考和规划。通过本轮实验,在对支教教师的管理上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教育局、各兄弟校都把去薄弱校支教列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重要条件,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踊跃支教的热情,促使更多优秀教师踊跃支教。随着学校联合办学的深入,校际师资更大规模的流动已成必然,面对所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变化,教师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将可能对教师与学校的发展造成障碍。如何有效消除教师群体变动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有效、有序、成比例的轮岗制度,实现动态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这其实是一项严峻而复杂的课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它应是普九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推进联合办学的过程中,政府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教育投入,均衡资源配置,健全运行机制,保持联合办学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度,使联合办学变临时行为为长期行为,变形式联合为实质联合,让所有学生公平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对于薄弱学校,必须努力加大其改造力度以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是我国长期以来“精英型教育”的牺牲品,如果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就谈不上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施均衡教育举措之时,切忌蜻蜓点水华而不实。要遵照扶一校活一校,宁缺勿滥原则,扎扎实实把它做好。
教育均衡发展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外语学校联合办学的实践说明:我们应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和具体情况,选择和探索不同的联合办学模式,实现名校优质资源辐射范围的最大化,全力确保义务教育在“优质均衡”的正确轨道上快速发展,切实履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科学办学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准则,这种联合办班的模式就能经得住各种考验,从而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并不断彰显卓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全中.基础教育阶段联合办学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0(03A)
[2]姜永良.联合办学: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0(08A)
[3]张学峰.统筹资源,捐资助学,联合办班,结对帮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4]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0(08)
[5]汪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策[N].光明日报,2002-07-25
[6]刘华蓉.教育均衡:让孩子都上“好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2-04-19.
[7]谢红超.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讨[J].中小学校长2010(06)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