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游戏植根于地方文化的策略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要]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地方特色和角色游戏相融合,地方艺术与表演游戏相融合,地方古今建筑与建构游戏相融合,继承地方经典游戏项目,结合节日丰富地方游戏的内涵,是促进地方文化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游戏;地方文化;幼儿教育。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来源于生活的游戏有助于推动幼儿自主探索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幼儿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僵化的实体统一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灵性、情感性、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不是一个由抽象符号所构建的封闭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主体间共同拥有的世界。[1]那么,幼儿游戏该如何走进生活,回归地方文化呢?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有关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的研究,既关注地方文化的传承,又追随幼儿兴趣;既满足幼儿兴趣,又突显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既发展教师的开发能力,又整合家园资源,充分发挥了游戏与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有效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
丹阳市文化底蕴深厚,系季子故里,素有“诚信之乡”的美称,南朝石刻文化在这里分布极广。同时,该市有全国最大的眼镜市场,眼镜文化多姿多彩,也是闻名全国的“篮球之乡”“皮鞋之乡”,篮球文化与皮鞋文化耐人寻味;丹阳的方言四门八腔,方言文化独具特色。这些文化底蕴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学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屹立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把这些瑰宝集中起来,编成系列教材、故事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遵循多元化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我们将地方文化与幼儿游戏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融合,开发出了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游戏。
(一)地方特色和角色游戏的融合。
每个地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工业主打产品与餐饮文化上,而这两种文化都含有交往、交流、买卖的文化元素。利用其商业和家居的氛围,在其中挖掘角色游戏资源是比较适宜的。如丹阳有全国最大的眼镜市场,同时丹阳还是皮鞋之乡。这些地方特色是幼儿熟悉的,是幼儿可亲可感的文化。笔者所在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了以“丹阳眼镜”“丹阳皮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首先师生参观了眼镜市场与皮革城,而后我们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在幼儿园开办了“小小眼镜店”和“皮鞋店”。教师们还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进行了筛选,将丹阳小吃有机地融入,进一步开发了“美味丹阳”等系列角色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地方饮食文化,发展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家乡饮食文化的热爱。
(二)地方艺术与表演游戏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艺术文化需要代代相传,将地方艺术文化与表演游戏结合是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表演游戏现如今在幼儿园已走向衰落,借传承地方文化深入挖掘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对促进这一教育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丹阳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其中董永与七仙女、白龙娘娘的传说已跻身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丹阳啷当更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这些地方文学、地方戏剧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笔者所在幼儿园将丹阳文学、戏剧和表演游戏有机结合,选取具有游戏情境和益智内容的童谣、传说、戏剧,以情境表演为载体,让幼儿在玩中理解、体验民间文学、戏剧的内容,由此开发了“天仙配”“丹剧”等为主题的表演游戏。
(三)地方古今建筑与建构游戏的融合。
发展幼儿的建构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自由自主地搭建建构材料到一定的阶段时,就会产生构建整体块面的需要。此时,教师科学介入,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今建筑的照片提供给幼儿充当参照物,并适时地引领幼儿去现场观察和感受建筑的宏伟气魄与特征,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提高。
丹阳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家乡古建筑、家乡新变化都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丹阳的桥、亭、楼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孩子们的建构游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据此我们开展了以“家乡的桥”“家乡的楼”等为主题的建构游戏,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动手、合作、创造等能力,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二、有效开发,传承地方游戏之精髓。
现代幼儿正处在一个资讯和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儿童的游戏空间日益被电动玩具、电脑游戏所占领,传统丰富的儿童民间游戏资源被忽视和遗忘。发掘、整理这些资源,并倡导和鼓励儿童玩民间游戏,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现有儿童游乐方式的补充与完善。
(一)开发资源,传承民间游戏之精华。
踩高跷、滚铁环、跳皮筋、跳竹竿、舞狮、舞龙、荡花船等民间体育游戏,是丹阳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积淀。它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还能有效弥补现代各式各样大小电动玩具的不足,使现代幼儿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笔者所在幼儿园将这些民间传统游戏重新改编,引导幼儿在园内开展各种传统游戏,一方面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紧扣节日,丰富地方游戏之内涵。
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是地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环境、节日饰品、节日主题都蕴涵着丰富的游戏教育资源,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以手工为主的游戏活动不仅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容易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共鸣,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如在红红火火过春节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自制美丽的窗花、红红的炮竹、威武的门神、吉祥的福字,可以营造一种热闹、快乐的春节氛围,让孩子们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包一包中感受浓浓的中国节,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结合季节的变化,幼儿园还进一步开发出了“春之语———曲阿文化节”“夏之华———曲阿巧手节”“秋之韵———曲阿美食节”“冬之火———曲阿运动节”等大型活动。[2]在不同的季节,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体验丹阳文化的魅力,或在具有浓郁丹阳特色的手工制作中感悟地方文化的精神,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并获得成长的经验。
(三)家园携手,弘扬地方游戏。
家长资源是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汇聚成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积极性,家园携手,是弘扬地方游戏,借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在开展角色游戏“明目生辉”“足行天下”之前,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家长的眼镜店、皮鞋城,家长朴实认真的讲解与示范大大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在地方游戏开发过程中,除了利用家长提供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家长的智慧,充实完善教师的认知方式和知识储备。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消除教师的思维局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的多种才能、才艺,丰富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3]
如中班的快板《夸夸丹阳的小吃》就是家长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不说东,不说西,不说南,不说北,就把丹阳的小吃表一表。先来夸夸大麦粥,大麦粥,名声扬,乾隆皇帝把它想……”快板简短押韵,孩子们念起来琅琅上口。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生活即课堂”,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4]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源于生活的游戏由此是最本真的游戏,源于地方文化的游戏是最地道的游戏。让幼儿游戏扎根于地方文化的土壤,不仅能让孩子们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感受地方文化的真谛,还有利于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本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3]顾玉兰。幼儿教育实践研究论丛。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3,89.
[2]刘慧。向着太阳走———当代幼儿原色教育的实践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4]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34.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