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正视现实抓好贫困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正文

正视现实抓好贫困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内容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场重大转变,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贫困山区,正视现实,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贫困山区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提出自己对如何抓好贫困山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最深刻的一场重大变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然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贫困山区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受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的制约,面临许多的不利因素,那么我们将如何推进贫困山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呢?
一、贫困山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1、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许多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意义模糊不清,他们认识不到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正确方向,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抓好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的许多内容视为不务正业;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是好学生,学校只要升学率高就算办得成功,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完全割裂开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范围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只注意学校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使教育缺乏协调一致性;有的只注意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生活和劳动教育;还有的只注意一般教育而忽视因材施教和持久教育。
2、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尽管“普九”工作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教育基础的限制,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一,教师数量不足。其根源在于:一是贫困山区教育基础和教育质量长期落后,自身培养本地教师数量较少;二是山区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差,外地教师不愿到山区任教,即使分配或调入外地教师,工作中不安心,想尽千方百计往外调走;三是山区财力有限,补充合格学历的新教师成为一大难题,无奈之际,只能用低薪在本地聘任临时顶编代课教师。加之山区山深地广,居住分散,学校布点较多,难以形成规模,使原本数量不足的教师难以集中。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山区,一个村学校布点多,实为普通,一个教师包教一班,甚至“复式班”(多为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师工作负荷苦不堪言,连常规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
第二,教师素质偏低。首先,教师队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中,尤其在小学,“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全日制师范毕业生比例较小,当时,为解决教学急需,向社会中录用了大批具有小学或初中学历的教师。虽然经过多次职后的自修培训和提高,培养了许多优秀教师,但总体上相应的教学水平仍较低,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其次,山区教师的思想状况参差不齐,特有的社会环境和落后的传统思想使许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带临近家边任教的教师)思想素质较低,有时出现忙于责任田和家务,教学精力不济,也出现教师厌弃、歧视差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伤害学生心理条件,导致少数学生厌学直至辍学,给实施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3、缺乏调整系统的素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现阶段,贫困山区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管理模式。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评价学校到学校管理、评价教师和学生、使用方法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仍旧采取应试教育阶段那一套模式。重分数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知识死记硬背轻理解运用;重少数升学有望的优秀生,轻视排斥后进生,强调共性忽视个性。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严重阻碍了教师创新精神和智慧的充分发挥。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教育目标到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缺乏一套科学、合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运行有效机制。
4、教育环境、教学设备手段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山区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卫生、艺术、劳动与教学场地器材设备、电教设备、图书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均很落后,导致有关素质教育的诸多内容难以完成。就现阶段的教学来看,大部分学校仍沿用着传统落后“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科书=1堂课”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这种单一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怎能办出生动活泼且有特色的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何从谈起,这种结果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潜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二、正视现实,创造条件,抓好素质教育的实施
面对上述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种种障碍,我们贫困山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更需要开动脑筋,有的放矢。只有从山区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条件,应亟待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扬长避短,使素质教育工作平稳起步,扎实推进,健康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应转变“五个”观念。即:第一要转变中小学教育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教育目的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教育目的观,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第二要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考上大学的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人才的人才观。第三,要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人持久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第四,要转变以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授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以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为特征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分与育人相结合,教育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实践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观。第五,要转变对教育的评价观念,树立综合评价教育的思想。在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时,既要看教学质量的优劣,更要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既要看为了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多少优秀生,又也看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多少合格的新型劳动者。
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首先是各级党委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我们经常讲的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与各级党委领导的教育思想端正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各级领导要率先带头端正教育思想,带头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2、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面对贫困山区中小学落后的教师队伍现状,想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是不合实际的,但如果不改变此种状况,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如何改变此种现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去做。
第一,通过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型”用人机制刺激和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竞争危机忧患意识,在具体过程中,可采取学校领导能上能下,任人唯贤;教职工能进能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高职低聘,低职高聘,量才使用;教职工工资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为学校教育工作增添生机,注入活力,并使教师以此为动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拓宽山区中小学教师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1)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师德演讲会,让先进教师现身说法,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做有示范。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抵制诱惑,安贫乐教,力争上游。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①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实际出发,抓好教学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把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能转化为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确保练好基本功,不走过场,一是加强领导,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与;二是组织功底好的教师做好辅导教师;三是建立评估机构和奖惩机制,让教师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用。
②认真组织教师备课、说课,帮助教师正确掌握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材。教师集体备课是保证课堂优化、授课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做法有: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讲稿,向大家讲述对教材的理解,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的教法和写法,教具有学具的运用,作业的设计及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之后认真开展评价活动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集体研究、共同提高的一种形式,具有教学研究的性质。这种说课型的备课方法,体现了以“备”到“说”,是从静态到动态的一个飞跃,是把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式的实践学习。通过我们的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有利于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科学,是培养山区教师岗位教学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
③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要让他们同中老年教师结对事,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取长补短,互教互写,共同提高;让他们开好教学观摩课、示范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使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有长进。
④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求教师读书读报,做好教学笔记,对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
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学习和借鉴城区、坝区名校的先进教学思想及管理方法,清醒认识山区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努力发展方向,开创具有山区特色的素质教育道路。
(3)鼓励教师在学历达标后继续进行学历层次的提高的自修。如小学教师要取得大专学历,中学教师要取得本科学历,让教师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拓宽和更新知识结构。
第三,运用竞争机制引进一批短缺学科的业务骨干教师,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让,劳者汰”竞争机制,只有这样,山区教师队伍才可以得到改善。
3、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立足山区实际,立足山区实际,立足山区现有资源,利用好山区特有的教育资源,弥补办学条件差造成的不足。首先山区农村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陈旧落后的某些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反而教材,它可作为动力激发学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勤奋学习,锐意进取,使他们树立热爱山区、建设山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其次,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也是山区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对学生进行科学考察、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科学正确地认识山区、合理利用山区、有目的改进山区的远大理想。
除此之外,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还有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如民间艺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技站、农科站的技术员、文化站工作人员、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课程资源如民风民俗、乡土文化、当地富有特色的生产活动等。
乡土资源丰富使山区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利用资源方面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某些优势。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看,山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乡土历史悠久。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山区村、组成员相互熟悉,容易沟通、合作,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员就在身边,他们都是较好的人力资源,也是山区推进素质教育潜在的优越条件,更是山区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4、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建立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为素质教育铺平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切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完善。作为身处贫困山区的教育的作者,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将发生可喜变化。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