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园音乐教育创新活动并非指要教幼儿创作完整的歌曲,而是在刺激幼儿感官和动作的敏锐反应,培养他们有创新的适应变化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感情的能力,突出启发幼儿自由思维与亲身探索,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音乐、经验和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促进其整体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 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自然普遍的语言,它是透过韵律与音调不同变化组合产生有别与文字和动作的另一种悄然表达方式。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幼儿期是一个人的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时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比较关注幼儿学会了多少歌曲,会做几个律动,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只强调机械单纯的模仿,生硬的照搬,幼儿思维按教师定势走,缺乏创造的激情。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没能遵循《纲要》中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全班幼儿,一些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为教师所重视,大多数“平平常常”的孩子却被忽视,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对象的广泛性,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和爱好,创造行为无法展露。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提供良好的音乐机会,在发展音乐创造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其他方面的潜能。教师的教育方法、教材的选择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对幼儿来说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思想的创新,幼儿园的创新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实践活动。
1 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1 击瓶辨音色: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
1.2 听脚步声辨节奏:爸爸的脚步声,通过对脚步声快慢地倾听,掌握节奏地表现手法。
1.3 打击乐器辨音色:玩各自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传得远。
1.4 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1.5 听辨生活中声音:回家找一找哪些声音象唱歌?水浇开了的笛鸣声,街头爆米花的声音,过节的鞭炮声,小鸟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感的敏锐度,幼儿会自己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2 欣赏——积累对音乐的感觉
俄国大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说过:“音乐好就好在能够按照一种感觉来调整对音乐的印象”,让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帮助他们体验生活,越接近生活越容易被幼儿接受。
2.1 欣赏社区音乐:观看音乐会,社区文艺表演、音乐演出等,创造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机会。
2.2 欣赏地方戏曲:贴近生活,接触具有代表性剧种锡剧,听一听锡剧的唱腔,看一看锡剧的造型、服装,学着唱一唱。
2.3 欣赏园内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融入音乐,走进幼儿园就有音乐,晨间音乐,午睡音乐,游戏音乐,操节音乐,进餐音乐等,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各种类型音乐萦绕在幼儿周围,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高尔基在《人间》中有一段话“我的心碎裂了,这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灵深处而唤起的……”音乐激励人的感情,动人心弦,这种“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对于“不可言传”的艺术感受,让它留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去陶冶。
3 歌唱——唱幼儿喜欢的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了一个个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可是要使幼儿理解并抒发情感并不象成人那样简单。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因此我常为幼儿创设响应的情景,以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
3.1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凡是与孩童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也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在选歌唱材料时贴近幼儿生活,从身边去挖掘教材的可行性,唱他们的亲身体验的歌。如:《勤快人与懒惰人》歌曲中所描绘的勤快人、懒惰人就在身边可以找到,幼儿有亲身感受很快根据曲调编出了新的歌词。学习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让幼儿走入军营感受解放军叔叔的生活,对坚定有力的歌曲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幼儿每唱这首歌时就雄赳赳,气昂昂的。
3.2 方法灵活多样:把“和声”引入歌唱活动中。如:歌曲《打电话》采用二声部演唱,“钉呤呤”的配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学会了分声部演唱的方法,也体验了与伙伴共同合作的快乐。把吟诵引入唱歌教学中,通过音乐的配合,把唐诗宋词融入,引导幼儿领略古代文化的诗词美。
3.3 幼儿尝试创编:创编让幼儿具有成就感。如:歌曲《雪花和雨滴》,教师设计出提问幼儿编歌词,层层递进,一个景色一段音乐,组成一首完整地歌曲,自编的唱出来特别有感觉。
4 乐器——幼儿了解音乐的工具
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活动去感受音乐,再现音乐。以往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训练幼儿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对幼儿来说显得枯燥,且没有兴趣,我们发掘乐器多种玩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
4.1 自制乐器,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用大纸箱、厚纸盒、鞋盒做鼓,用筷子、木棒作鼓木槌,两只勺、两只小碟、两个半瓣核桃壳碰撞作为响板,用小瓶装上大米,沙子等做成沙球,用盆、碗、碟、杯在敲敲打打中学音乐。
4.2 打击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作用。节奏乐《土耳其进行曲》在感受音乐后,先用嘴巴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再尝试用乐器来演奏。节奏乐《小牧民》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去尝试每一种乐器演奏的效果,相互比较说明后找出最适合音乐风格的配器方法。每一次教学方法地设计不拘于一种形式,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提高对作品的认识。
5 舞蹈——感受跳跃的音符
瑞士“体态律动学”创建者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身体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独特的创造性,在实施研究中我们也进行尝试运用。
教师即兴演奏,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积累对音乐与动作协调性的认识,幼儿随节奏旋律,毫无拘束地自我编舞,自由自在地摆动身躯。融入一种开放音乐环境下。有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与群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集体的交往合作。如《娃娃舞》在会玩体育游戏捉迷藏前提下,根据音乐创编捉迷藏的舞蹈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
“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3 歌唱——唱幼儿喜欢的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了一个个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可是要使幼儿理解并抒发情感并不象成人那样简单。幼儿年龄小,思维较直观,因此我常为幼儿创设响应的情景,以利于幼儿情感的形成和强化。
3.1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凡是与孩童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也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在选歌唱材料时贴近幼儿生活,从身边去挖掘教材的可行性,唱他们的亲身体验的歌。如:《勤快人与懒惰人》歌曲中所描绘的勤快人、懒惰人就在身边可以找到,幼儿有亲身感受很快根据曲调编出了新的歌词。学习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让幼儿走入军营感受解放军叔叔的生活,对坚定有力的歌曲风格有了感性认识,幼儿每唱这首歌时就雄赳赳,气昂昂的。
3.2 方法灵活多样:把“和声”引入歌唱活动中。如:歌曲《打电话》采用二声部演唱,“钉呤呤”的配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学会了分声部演唱的方法,也体验了与伙伴共同合作的快乐。把吟诵引入唱歌教学中,通过音乐的配合,把唐诗宋词融入,引导幼儿领略古代文化的诗词美。
3.3 幼儿尝试创编:创编让幼儿具有成就感。如:歌曲《雪花和雨滴》,教师设计出提问幼儿编歌词,层层递进,一个景色一段音乐,组成一首完整地歌曲,自编的唱出来特别有感觉。
4 乐器——幼儿了解音乐的工具
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活动去感受音乐,再现音乐。以往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训练幼儿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对幼儿来说显得枯燥,且没有兴趣,我们发掘乐器多种玩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
4.1 自制乐器,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用大纸箱、厚纸盒、鞋盒做鼓,用筷子、木棒作鼓木槌,两只勺、两只小碟、两个半瓣核桃壳碰撞作为响板,用小瓶装上大米,沙子等做成沙球,用盆、碗、碟、杯在敲敲打打中学音乐。
4.2 打击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作用。节奏乐《土耳其进行曲》在感受音乐后,先用嘴巴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再尝试用乐器来演奏。节奏乐《小牧民》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去尝试每一种乐器演奏的效果,相互比较说明后找出最适合音乐风格的配器方法。每一次教学方法地设计不拘于一种形式,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提高对作品的认识。
5 舞蹈——感受跳跃的音符
瑞士“体态律动学”创建者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身体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独特的创造性,在实施研究中我们也进行尝试运用。
教师即兴演奏,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积累对音乐与动作协调性的认识,幼儿随节奏旋律,毫无拘束地自我编舞,自由自在地摆动身躯。融入一种开放音乐环境下。有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与群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集体的交往合作。如《娃娃舞》在会玩体育游戏捉迷藏前提下,根据音乐创编捉迷藏的舞蹈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
“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