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浅谈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正文

浅谈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要]网络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论文的系统课程,既要具备传统课程的所有功能,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因此要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教育观、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环境理论等。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影响较大的理论。
  [关键词]网络课程 理论基础 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课程,既要具备传统课程的所有功能,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因此要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教育观、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环境理论等。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影响较大的理论。
  
  一、建构主义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也是多样化的。因此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在该过程中,学习者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二、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应以需要为基础,因而网络课程的课程体系在建设上应在对学生、学科和社会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把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强调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统一;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及社会的教育功能;强调课程的多样性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发和动态更新,为学生制造探索与创造的广阔空间。
  
  三、信息素养理论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对于什么是信息素质,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信息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信息素质的不断完善过程,创新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介而进行的,没有信息,创新教育就无法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
  
  四、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能结构,使得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胜过他人。如果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几种优势智能表现突出,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达到了平衡、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其他方面,如: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反应速度和方式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品质方面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一旦满足了这些差异和需要,学生焕发出来的发展潜能和自信力量将是十分巨大的。
  
五、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最早由Johnson在20世纪60年代年提出,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更加明确的任务以小组的组织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需要接受指派的角色,学习小组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小组任务的完成需要成员相互独立的工作,小组整体和成员为达到小组的目标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六、个别化学习理论
  
  个别化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活动方式的教学。从教学活动本身看,个别化教学包括两方面:首先,个别化教学中,教学活动让位与学习活动,教学从学习者本人出发,把教学的对象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其次,学习者成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与地点、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知识信息及交流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的过程,它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教学应用,评价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的系统规划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八、社会学习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协作交互活动中获得的能力能够内化而变成他们的独立发展成果。在他看来,与教师和学习同伴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交互和协作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唤醒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形成邻近发展区域。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社会交互对认知发展起着最基本的作用。在教师的帮助及同伴的协作下能够得到的发展远远胜于独立的发展。因此,协作对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徐斌燕,程可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智.维果斯基中介概念的发展及对教育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96-99.
  [4]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
  [5]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2,(4).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