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与思考>正文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 要] 齐喜春同学一天的学校生活,是湖北省大别山区中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应试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二是师资严重不足。这种状况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农村初中;学习负担

  作为大别山培养出来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每天在与城市学生打交道的同时,总是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农村学校生活。小时候的学习方法虽然非常呆板,但绝对算不上负担重。很难用一个“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去定义它。20年过去了,故乡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故乡的孩子们还像我小时候一样快乐地学习吗?我很想抽时间回去看看。
  2004年10月底,母亲病故我回家奔。家对面的L中学铃声令我非常吃惊,每天起床铃响的时候天还没亮,而晚自习的下课铃声要到晚上9点多才响。我问在该校读初一的堂弟陶然:“现在学习紧张吗?”他说:“太苦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向无拘无束的堂弟的一句话,使我产生了去这所儿时读过书的初级中学了解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想法。同时,也顺便看看我的老师和同学。

  一、调查过程

  我妹夫是该校的英语教师、团委书记。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只对他说想了解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所以想去学校听一天课,他马上答应了。学校校长知道我在杭州当教师,也很支持这件事:学校且有一些教师以前教过我,还有一些教师是我以前的同学、朋友。这些都为这次调查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1 学校概况
  L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湖北省大别山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方圆数千米考不上镇重点初中的小学毕业学生都到这儿读书。学校设施和我读书时比,最显著的不同是添了一幢3层教学楼,座北面南,因为地势比较高,而且正对着106国道,即使外墙连马赛克贴面部没有,但还是十分醒目。
  据学校的王校长介绍,学校现有学生998人,11个班。也就是说每个班子均超过90人。学校只有29名在编教师,还有3名代课教师,2名校工。该校2004年有215人参加中考,有68人升入高级中学。
  在这之前,我妹夫给了我一张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起床:6:OO-6:15
  早自习:6:35-7:25
  第一节;8:25-9:10
  第二节:9:20-10:05
  第三节:10:20-11:05
  第四节;11:15-12:OO
  第五节:13:45-14:30
  第六节:14:40-15:25
  第七节:15:35-16:20
  第八节:16:30-17:15
  晚自习一 17:55-18:40
  晚自习二 18:50-19:35
  晚自习三 19:45-20:30
  晚自习四20:35-21:20
  (注:初三年级学生上4节晚自习,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上3节晚自习。)
  2 确定调查对象
  我是在学生早餐时间去学校的。学校操场上、食堂、寝室里都是站着吃早餐的学生,他们的早餐和我上学时没有什么区别:自米饭加一点咸菜。这是学生自己蒸的盒饭,咸菜是从家里带来的(这些咸菜是一个星期的菜肴),每天3餐饭菜没有任何变化。与我读书时不同的是把蒸饭的搪瓷碗换成了铝饭盒。寝室和我读书时也没有区别,还是几十人睡一个通铺,因为地方小,学生只能两人合用一个木箱,里面放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木箱都放在铺位底下。20年过去了,寝室比以前更破旧了。
  我找到堂弟时,他的一盒米饭快吃完了。我把他同铺睡的同学作为一天观察的对象,我想这样接近他比较容易,会更客观一些。其实对于该校近千名学生来说,我选取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这名比较壮实的学生的饭盒里有两种菜,一种是咸豇豆,一种是油炸过的豆腐。吃早饭的时候我和他进行了简单的交谈。
  “你好!我是陶然的哥,你叫什么名字?”
  “齐喜春。”
  “哦,今年几岁呀?”
  “14岁。”
  “家离这儿远吗?”
  “远,在油柞湾。”
  “有十来里路啊,那你是怎么来学校呢?”
  “我爸用摩托车接送。”
  “习惯这儿的学习生活吗?”
  “习惯。”
  3 课堂调查
  齐喜春吃完早餐去准备午饭——淘米的时候,我去了他们的初一(3)班教室。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密密麻麻的摆放了90多张课桌椅,我试坐了一下,正面很难坐下去,只能侧着身才能坐下来。教室的后门处放了两张听课用的椅子,可能是给我放的。
  我看了教室里的课表,当天的课程安排是:
  早自习:英语
  第一节:语文
  第二节:语文
  第三节:英语
  第四节:体育
  第五节:数学
  第六节:数学
  第七节:政治
  第八节(晚自习一):英语
  第九节(晚自习二):英语
  第十节(晚自习三):自习
  第一节悬陈老师的语文课,他30岁左右,瘦瘦的身材,架着一副眼镜,有些腰板挺不直的样子。他教的是一篇新课文《羚羊木雕》,看得出来,课前他是精心准备过的。他从学生小学毕业前互送卡片引入到课文中送羚羊木雕,还是比较切题的。接着简单地分析了文中几个人物后开始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课堂上都能用普通话交流,但方言很明显。齐喜春坐在第3排中间,举过一次手,但没有发言。课堂非常安静,纪律很好。我相信这不是因为我坐在后面的缘故,他们平常就是这样。
  楼下来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要回这个木雕?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家庭里发生的矛盾。”我对这两个问题还没怎么明白,学生便开始讨论起来了。学生讨论声音不大响,大部分人讲了几句就停下了。齐喜春也和同桌讲了几句后就开始看课文。我旁边的两位女生一开始就没有讨论,只是拿着笔在写着什么,我以为她们是在做作业。她们写完后,我看了一下,竟是把老师提问的答案写了下来。时间过了7分后教师结束了讨论,学生对如上两个问题的回答还算是切合题意,但我总觉得教师的提问有违课文的原意。
  下课铃响了。教师小结了几句就下课了,齐喜春和大部分学生一样都没有走出座位,也许是出去进来一回太费劲吧。
  第四节是体育课,学生到操场上列队后,一位救英语兼教体育的蔡老师拿出一只篮球让学生玩。学生便四散开来,有些去抢篮球,有些到操气边的两个水泥乒乓球台上打乒乓球。齐喜春和几个同学站在一边看,站了一会,就回教室去了。我也随他们回到教室,与他开始了第二次交谈。


  “齐喜春,为什么不和同学一块玩啊?”
  “不会打球。”
  “那你喜欢体育课吗?”
  “不爱上体育课,不好玩。”
  “你更愿意上语文、数学课,做作业吗?”
  “是的。”
  “现在学习紧张吗?”
  “紧张。”
  “为什么紧张?”
  “快到期中考试了。”
  “平时呢?”
  “也紧张。”
  “同小学比哪儿更紧张呢?”
  “这儿紧张。”
  “一天当中大概有多少时间可以休息?”
  “个把小时吧。”
  “与小学比,感觉哪儿老师教得好?”
  “小学老师更好,讲得慢、细心。”
  “想过以后的事吗?比如说长大以后?”
  “家长说考试要考好,要争取上大学。”
  “想做什么工作呢?”
  “想当飞行员。”
  “你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儿?”
  “镇上。”
  “你觉得县城好不好?想去那儿吗?”
  “据说那里空气不好。”
  4 教师的看法
  中午放学铃响了,齐喜春继续吃他一个星期没有任何变化的午餐,我和几个教师围着一张方桌吃学校食堂供应的比较简单的午餐。与他们谈起了学校和学生。
  问:“学校的校门好像平时不对学生打开?”
  教师A:“一个星期开两次,就是上学和放假时。”
  问:“学生还是挺可怜的啊?”
  教师A:“非常苦,很可怜。”
  教师B:“感觉像坐牢。”
  教师C:“嘴上是素质教育,做的是‘应试教育’。”
  教师A:“一天10来节课,还有额外的课余辅导?”
  问:“什么叫课余辅导?”
  教师A:“就是3餐饭后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问:“我看了你们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课余时间本来就不多,你们还有早、晚自习课,有必要安排辅导吗?”
  教师B:“不安排的话,学生会在外面玩啊,还会出意外。”
  教师C:“这些学生总被关在教室里,不爱学习了。特别是一年级学新课程后,教学工作很难开展。”
  问:“你们教师编制很紧的,教师课多吗?”
  教师A;“我教二年级两个班英语加一个班历史课。13节正课加7节晚自习和2.5节早自习课。”
  问:“怎么有0.5节呢?”
  教师A:“历史早自习是隔周一次。”
  问:“课那么多,再加上每个班90岁位学生,改作业不是很难吗?”
  教师A:“改一个班的作业要两节课的时间。课外作业只能查一查有没有做,否则,学生在时间紧的时候是不会去做的。”
  问:“20年过去了,L中学现在的情况跟我们读书时比,好像除了学生多了一些,没有什么发展啊!”
  几位教师异口同声说:“是在退步!”
  5 校长的看法
  当天下午,我没有再去初一(3)班听课。我觉得有必要和校长谈一谈。谈话是在校长室进行的,里面有两张办公桌,有两张木制沙发和一台电脑,据说这是全校唯一的电脑。我和校长有过一面之交,加上我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所以交谈是在融洽,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的。因为我是以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去学校调查的,所以我们的谈话也就由此切入。
  “王校长,你能介绍一下学校新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吗?”
  “一年级使用了新教材,但与原来的教学方法没有任何区别。美术课从来没开过,因为学校里没有美术教师。由于教师严重缺编,综合课、劳技课都没开,其他的课也都按原来的方法上,包括一年级的科学课。我开会时多次对教师讲过,课堂上教师应该当导演,不应该当演员,一节课应该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消化,但老师很难做到。教师的培训跟上啊,学校教师一年也没有机会出外听一次课,请别人来讲课更是不可能。我去上海考察过,看的都是城市里非常好的中学,根本没办法学。”
  “你对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怎么看的?”
  “新课程虽然实施了,但评价没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再加上教师的培训、进修跟不上,使得新课程倡导的3种学习方式很少在课堂中使用,学生的负担确实较重。”
  “你也认为学生负担重吗?”
  “是的。现在这样搞,学生的后劲会不足,但没办法,主要是小学的基础太差。小学基本上是一个教学教一个班级,而且教师的年龄严重老化。这儿流行着一句话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权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有的小学,学校一天只有一次放学铃声。几个老师在一起聊天、打牌,根本不进教室,就让班长拿一只教鞭看着学生读书。教师的工资太少,又缺少监督。这样的学生到中学后,我们只能补课了。不过我们比镇里实验中学还要轻松些,镇中双休日都不休息。”
  “那你们的作息时间教育局六就没有规定吗?”
  “没有人规定,完全是自己决定的。我们和镇中比,有时我们起床早些,有时他们起床早些。双休日补课完全是学校自己定。”
  “教育局不下来调研、检查工作吗?”
  “平常都是由镇教育组管的,教育局的人有时候一年来一次。”
  “学校里组织学生文艺活动吗?比如合唱队什么的。”
  “没有,教师缺编啊。”

  二、回顾与思考

  我初中毕业到现在快20年了,这20年正是我国经济腾飞的20年,中国的教育在这20年中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对于L中学来说,或者对于我故乡的这些学校来说,这20年的变化实在是令人伤心和失望。
  1 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
  对于这一点,这些15岁左右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还缺少思考和辨别自身生存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连“学习负担重”这样的词语都不会讲,只是承认自己的学习“紧张”。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看法都是一样的:“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嘴上是素质教育,做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在校一天要上10多节课(包括自习课),还有3餐饭后的课余辅导。从早上6:00起床,到晚上9:30睡觉,除去吃饭时间,一天要在教室里坐上近13个小时,有时连双休日都不能幸免。学生在校就是机械地听课、做作业,再听课,再做作业,完全没有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
  2 应试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首先,是学校的课程开设不齐全,没有劳动和技术课,没有校本课程,连美术课都没有。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发挥主动性,很少能体现主体地位。课堂上只是听,偶尔才会出现讨论的情况,也极少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秩序永远是非常好的,学生们甚至不太会用语言表达,面在教师要求小姐讨论时,有些同学只是自顾自地把答案“写下来”。课余时间不是教师辅导,就是大量的作业,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没有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力。偶尔上一节体育课,也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玩。不会玩的同学,还是回到教室去业。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倾向,身体素质也较差,至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如果没能考上高一级学校,连农活都不会做,大多是出外打工。一位L中学毕业后在深圳打工的青年告诉我:“学校开设的所有科目郝是无用的,学校里只需要开一门‘思维训练’课就行了。”这充分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低效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L中学的现状来看,《决定》的春风远没有吹到这片荒漠的土地上。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二是师资严重不足。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个班有知多名学生;50多人一间宿舍,学校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培训、进修更是奢望;教师缺编,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致使优秀教师流失。在这里的几百名学生中,能升高中的就几十个,最后能上大学的也就十几个,大多数学生在这儿苦熬3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童年,还有他们的未来!
  他们没有城市儿童所拥有的电脑和手机,他们甚至连农村学生能轻易得到的野草莓和鹅卵石都没有。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