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加味血瘀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正文

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加味血瘀逐瘀汤治疗的效果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5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加味血瘀逐瘀汤治疗,取得了显着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1-06—2013-06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1]。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9±3.8)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病程(3.9±0.8)年。B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2.7±3.5)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程(3.8±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时均停止服用所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给予A组患者复方丹参片治疗,患者每日服用3次复方丹参片,4片/次。给予B组患者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取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12g柴胡,12g枳壳,15g丹参,15g郁金;痰湿者加用30g瓜蒌,10g半夏;气虚者加用30g黄芪,15g党参;头晕头痛者加用10g天麻,20g葛根;失眠者加用12g炒枣仁。1剂/d,用1000mL水进行煎煮,取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进行对比。

  1.4疗效判定标准①对两组患者胸痹心痛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胸痛、心悸等症状明显消失,缺血型ST-T明显得到改善;有效:胸痛、心悸等症状发作频率、时间等明显降低,ST-T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心电图等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等。②对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进行判定。显效:心电图ST-T段明显恢复正常,呈现出静息无症状图像;有效:心电图ST-T段明显恢复超过1mm;无效:心电图ST-T段没有明显变化[3]。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胸痹心痛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后者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后者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A、B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之间对比,B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多发病症之一,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显着治疗,便会发展成为心衰等,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冠心病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范畴,心血瘀阻型较为常见[4]。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气滞、寒凝、血瘀、痰阻。中医认为肝失疏泄,心不藏神便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瘀脉道,血行不畅,逐渐发展成为胸痹等。临床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5]。加味血府逐瘀汤主要由当归、赤芍等组成,其中当归、丹参、红花、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枳壳具有理气之功效,柴胡具有疏肝之功效,郁金具有解郁行气之功效,桃仁具有镇静、扩张血管之功效。加之川芎、黄芪等药物,整个组方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知,使用加味血府逐瘀汤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睿.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69例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9):425-426.  [2]宋君成,姜利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213.  [3]陆川,黎兆宏,邵丽川,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4):262-263.  [4]郑连仲.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附20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7):5700.  [5]刘翠芹,金旭明.冠心病心绞痛与猝死的心电图规律及预测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4):242.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