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现代临床运用“阳损及阴”理论辨治慢性肾炎>正文

现代临床运用“阳损及阴”理论辨治慢性肾炎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童少伯( 1906 ~ 1987 年) ,字德渊,江苏溧阳人。其父童伯笙为原籍眼科名医。1927 年毕业于丁甘仁先生等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丁济万,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改读西医。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上海华隆中医院医务主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肾炎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为该院肾脏病学科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研究。自 1954 年起,专注研究慢性肾炎。代表着作: 《随笔录》《有见必录》《代表论文》“以脾肾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的探讨”,“慢性肾炎的中医理论和疗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炎 57 例远期疗效观察”等。传人有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黄吉赓教授、蔡淦教授、钟念文教授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可伴高血压、水肿及( 或) 氮质血症,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肾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医古代没有慢性肾炎这一病名,根据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的范畴。

  1 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理论进行新的阐述    1. 1 致病因素  童老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内外两端,内邪为先天禀赋足,饮食起居失调,以及七情过用,身劳过度和病后体衰等损伤人体正气,尤易损及脾、肺、肾三脏,致其阴阳失衡,机能失调。外邪为,多为风寒、水湿、湿热、湿毒乘虚侵袭人体,导致人体气机不畅,气化失常而发病。

  1. 2 发病机制  童老认为“脾肾阳虚,阳损及阴”是慢性肾炎的发病基础。阳虚是疾病最早出现的现象,其病机为肾阳气不足,阳不化气,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故水精布散功能紊乱,而又阳损及阴,进而阴阳两虚。童老将“阳损及阴”的机制分为几个方面:

  ( 1) 脾肾阳虚,气机不畅,阳虚不能将阴液蒸腾气化,水湿内停,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产生水肿,水液不能转化成阴精,溢于基表,而导致阴精亏虚。( 2) 血尿对阴液的损害,血本为阴液,人体产生血尿,势必更伤阴液,进而阴虚火旺而血尿更多。( 3) 蛋白尿对阴液的损害,脾阳受损不能升清,肾阳受损不能分清泌浊,精微物质流出,产生蛋白尿,蛋白尿等精微物质长期持续流失,导致肾阴不足加重。( 4) 高血压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而至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 5) 温阳利水药物对阴液的损害,疾病早期多以阳虚为主,治疗多注重温阳利水,而温阳药多偏温燥,长期应用伤阴耗液; 利水药长期应用,使阴液损伤过多,而使阴虚更为严重。( 6) 阳气不足,阳损及阴,无以化生阴精,加之疾病缠绵,精微物质持续丢失,也是导致阴虚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当慢性肾炎发病的时候,已经开始对阴液经行损害,时间越久损害越为严重,因此童老提出了以“阳损及阴”论治慢性肾炎。

  2 现代临床运用    “阳损及阴”理论辨治慢性肾炎童老认为慢性肾炎初期虽以阳虚为主要表现,并非单纯的阳虚,虽未表现出阴虚的症状,但阴虚也是存在的,只是此时阳虚症状较阴虚显着。随着疾病中的蛋白、血等精微的流失,和治疗水肿的温阳利水药的伤阴耗液,导致阴液损伤不断加重,阴虚的症状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要在水肿消退后,就适当的加入滋阴药物,来补充被阳虚而损及的阴液,这样才能治疗“未病”之阴虚。

  慢性肾炎发展过程中,阳虚开始损及阴液时,首先应出现肾阴的不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可导致多个脏腑阴虚症状的出现,在治疗中针对不同症状,应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童老的“阳损及阴”论治慢性肾炎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医学研究中,对现在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刘宏伟等在研究慢性肾炎阴虚证动态变化规律,认为肾阴虚时症见头昏耳鸣,梦遗滑精,腰膝酸软,虚烦不寐,苔少舌质偏红,脉弦细; 此为阳损及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法: 滋补肾阴。方用: 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兼血尿、内热者,加知母、黄柏。所以病变脏器以肾为中心,常常波及肺、脾、肝、心等,而单个脏器出现阴虚往往仅在发病的初中期,由于病情加重,在后期可见两脏以上的脏器同病。

  现代医家也有对慢性肾炎出现的肾阴阳两虚进行治疗和研究。如罗宏在谈中医对慢性肾炎论治一文中,将阴阳双补的方法用于肾阴、肾阳两虚。肾阴阳两虚时: 症见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午后火升,腰酸乏力,苔薄,舌质边尖红,脉细弦带数; 此为阳气未复,阳损及阴,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虚风欲动。可用地黄饮子加减滋阴、益肾、潜阳。头痛甚者,加用白菊花、石决明、钩藤、羚羊角粉。目眩头晕火升者,加决明子、女贞子。盗汗心悸,可用磁石、龙齿、枣仁、远志。遗精次数较多者,可用知柏八味丸或金锁固精丸。

  肖相如针对慢性肾炎气阴两虚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阴虚型慢性肾炎与增生性改变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为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以阴虚为本的理论提供了微观的证据。临床上常用大补元煎加减以培补脾肾,气阴双补。偏阴虚者,可见心烦汗出,畏热,舌质红等,加地黄,山药,龟板。肾经亏泄不能固摄,加金锁固精丸。气虚交甚者加人参。

  慢性肾病心滋养心肾法的研究,刘宏伟等在慢性肾炎与滋阴治法诌议中,提出了慢性肾炎由于肾病及心,心肾阴虚: 症见头晕、心烦、心悸、失眠、咽干、腰酸乏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此为肾阳不足,损及肾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补心肾。

  对慢性肾炎患者肝肾阴虚证与血清中微量元素关系研究中,通过 ICP - MS 半定量分析模式测定正常组和慢性肾炎肝肾阴虚证组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比较表明,慢性肾炎组与正常组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能有一定的规律,Zn、Fe、Cu 等微量元素在慢性肾炎肝肾阴虚发生时有明显降低趋势,而 Mn 元素呈升高趋势。肾病及肝,虚风内动: 症见手指颤抖,头痛,甚则神昏狂躁,舌干光红,或黄燥无津,舌抖或卷缩,脉细弦数。此为肾阳虚弱到一定阶段时,可导致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肝阳上亢,由于肝阳上亢,更伤其肾阴。治法: 滋阴熄风。方用: 打定风珠。阴虚阳亢者,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黄启金从肺论治慢性肾炎水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肾病及肺,肺肾阴虚。症见口燥、咽干、咳嗽、手足心热、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滑数。方用麦味地黄汤加减。天花粉、芦根; 咽痛加桔梗、金银花、连翘。黄玉娇等应用滋阴清热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湿热型,得出滋阴清热利水法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湿热型的一种较好方法,临床缓解率高。阴虚兼见水肿者: 阳虚期水肿未消,至产生阴虚症状,症见: 下肢水肿、午后尤甚、腰酸痛、咽干口渴、尿少、五心烦热、面部潮红、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数。此时不能再用温阳利水之法,应用育阴利水法。方用: 猪苓汤、知柏地黄丸加牛膝、车前子或六味地黄丸加泽泻等渗利药。

  从瘀论治慢性肾炎,何立群教授等认为血瘀理论贯穿慢性肾病的始终,当出现阴虚症状时,将阴虚与血瘀相结合进行治疗。阳损及阴,症状缠绵难愈,久病必瘀,疾病日久出现肾阴虚兼见瘀血者: 症见面色晦暗、腰痛固定、或肌肤甲错、咽干头晕、舌暗红或有瘀斑、脉细等。血府逐瘀汤加制首乌、女贞子滋阴活血。

  3 理论分析    童老认为阳虚是疾病最早出现的现象,但是阴虚并非疾病后期才出现,而是由于阳虚症状较阴虚更为凸显,并且在水肿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温阳或利水,都是对阴分有所损害的; 在水肿消退后,阴分必然受损。

  因此,水肿消退期时阴阳两虚的现象表现更为明显,而且以伤于阴虚者较多见。在水肿退后阶段的治疗中,温肾阳的药应少用,而应多考虑育阴的方法; 即使是并有阳虚证者,也应益气、潜阳而不宜温阳。在治疗中,童老虽将“阳损及阴”的辨证,应用于慢性肾炎的始终,但是用于治疗阴损的滋阴药物并不是在慢性肾炎初期马上应用的,原因是滋阴之剂甘寒滋腻,损伤脾胃,宜使病邪稽留,须待水肿消退后或阳虚症状减弱、或阴虚症状明显时才能使用滋阴药物。针对慢性肾炎出现的不同的症状,有预见性用药,治疗中灵活多变,随证而治。

  参 考 文 献    1. 刘宏伟。 慢性肾炎阴虚证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16( 2) : 41 -44.  2. 罗宏。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论治。 光明中医,2008,23 ( 11) :1750 - 1751.  3. 肖相如。 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22) : 2203 -2204.  4. 刘宏伟,杨秀娟,赵进喜。 慢性肾炎与滋阴治法自议。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 5) : 197 -199.  5. 英锡相,赵友林,何学红,等。 慢性肾炎患者肝肾阴虚证与血清中微量元素关系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12) : 42 -43.  6. 黄启金。 从肺论治慢性肾炎水肿。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 2) : 23 - 25.  7. 黄玉娇,莫健平,龙艳。 滋阴清热利水法治疗慢性肾炎阴虚湿热型疗效探讨。 河北医药,2006( 7) : 626 -627.  8. 张昕贤,陈刚,何立群。 何立群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菁。 中医药信息,2011,28( 5) : 72 -7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