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辛开苦降治疗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效果>正文

辛开苦降治疗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效果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病症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 88 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44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 27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龄 25~64 岁、平均年龄 42.5 岁,病程 3 个月~6 年、平均病程 4.2 年;病情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患者 28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 4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12 例;Ⅰ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4 例,Ⅱ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6 例,Ⅲ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4例。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19 例,年龄 26~65 岁、平均年龄 48.2 岁,病程 5 个月~5.5 年、平均病程 3.4 年;病情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患者 29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 3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11 例;Ⅰ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5 例,Ⅱ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4例,Ⅲ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奥美拉唑溶片 20mg,每天早餐前 30min 服用,1 次/d;若为Ⅱ级、Ⅲ级患者则每天服用两次。观察组患者采用辛开苦降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给予张氏通降和胃汤,每天午餐和晚餐后各服用1 次,每次 150mL。药物配方为:党参 15g、干姜 6g、白及 20g、蒲公英 15g、浙贝母 10g、合欢皮 15g、田七粉 3g、灸甘草 6g、麦芽 20g。

  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停止服用其他药物,戒烟戒酒、食用低糖食物。治疗 6w 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胃动素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胃镜判断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全部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症候积分≧95%为痊愈;胃镜判断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症候积分≧70%为显效;胃镜判断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且<70%为有效;胃镜判断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数据采用平均差±标准差(x±s)表示,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59.0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治疗前 386.24±164.12(pg/mL),治疗后 510.41±112.34(pg/mL);观察组血浆胃动素治疗前 388.56±143.21(pg/mL),治疗后537.45±120.75(pg/mL)。两组血浆胃动素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 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日常饮食中常有恣食肥甘现象,频频饮酒、吸烟,导致自身脾胃不足,身体内部出现痰湿现象,最终引起脾胃升降失调。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此现象有密切联系,此外也与肺气的肃降、肝木的疏泄有关系。临床上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应充分发挥西药的作用,如患者症状较为明显、患病程度重、病势较急,可以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要注意积极治疗祛除疾病的根本,降低疾病的复发率。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辛开苦降药物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没有出现胃黏膜萎缩现象,改善了胃黏膜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辛开苦降药物的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西药制酸、护膜基础上,要全程采用中药治疗,达到健脾益气的作用,辛开苦降药物治疗法的采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也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诊断[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29(6):180-181  [2]曾洪涛,吴红苗,张小平.辛开苦降降法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38):249-250.  [3]真岩波,张淑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志,2012,29(6):5371.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