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柴葛解肌汤加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正文

柴葛解肌汤加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2012 年 1~12 月,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剂柴葛解肌汤合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 62 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门诊自愿并坚持口服中药治疗的外感实热症患儿 62 例,其中男性 34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5 岁 21 例、5~7岁 13 例、7~10 岁 12 例、10~14 岁 16 例,病程 0.5~1d 33 例、3d 以内14 例、3d 以上 15 例;诊断依据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 治疗方法:口服中药由经方《伤寒六书》之柴葛解肌汤加减组成:柴胡 10~15g、葛根 15~30g、黄芩 10~20g、羌活 6~10g、白芷 10~12g、赤芍 6~10g、桔梗 6~10g、生石膏 20~30g、甘草 6~10g,若无恶寒头痛去羌活、白芷,喘甚者加炙麻黄 6~10g、地龙 10~15g,咳嗽较重者加百部 10~15g、杏仁 6~10g,痰黏者加瓜蒌仁 10~15g、浙贝 6~10g,口渴苔黄而干者加天花粉 15~30g、芦根 10~15g,咽痛加板蓝根15~30g、连翘 10~15g、牛蒡子 10~15g,腹痛加白芍 15~20g,便秘加金银花 3~5g 代茶饮,重者可加酒大黄 6~10g、羚羊角粉 0.3~0.9g(视发热情况定),用生姜 3 片、葱 2 个、枣 3 个为引,每日水煎 100~300mL,5 岁以下 100~200mL,5 岁以上 200~300mL,分三到五次服用,7d 为 1 疗程。

  2 结 果

  2.1 疗效:治愈(无发热、咳嗽,症状消失双肺听诊正常)49 例,显效(发热明显减轻、咽部不适偶有咳嗽)13 例,无效(发热,时有咳嗽或咽痛或双肺仍可闻及干湿啰音、胸片示肺纹理稍粗)0 例,总有效率100%。

  2.2 典型病例:患儿田 xx,男,6 岁,发热 3d,体温 39℃伴头痛,前额两眉间痛,咳嗽、口渴心烦,大便两日未解,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曾用西医输液治疗效果差,针停热起,辨证为阳明经热为主,为阳表证未解,治当外解太阳之表,内清阳明之热,中和少阳之枢,三管齐下。选药如下:柴胡 15g、葛根 20g、黄芩 20g、赤芍 10g、川羌 6g、白芷10g、生石膏 30g、碎芦根 15g、连翘 15g、天花粉 20g、生甘草 10g、桔梗 10g,水煎两次各 15min 共取汁 300mL,羚羊角粉 0.6g 分四次服用,服药后静卧半小时,稍加衣被,双花 5g 代茶饮。3d 后复诊诉服用一剂周身微汗出,热退便通,未再发热,仍咳嗽,遂去川羌 6g、白芷 10g、加百部 10g、地龙 12g,继服三剂患儿症状消失,精力充沛,尽情玩耍。

  3 讨 论

  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从阳化热,故多表现为发热。发热是儿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们关注和焦虑的重点,对于发热症状的处理,目前最为多见的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儿科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及抗生素等,对反复发热或高热的患儿,往往因反复多次用此类退热药,致使患儿大汗淋漓,违背了《伤寒论》中退热时“微似有汗”的原则,最终造成患儿正气受损,变生他病,且抗生素的滥用使患儿自身免疫力降低,呈现反复持续高热。本方作为一副清解三阳合病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共为君药,其中柴胡《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通过某种途径抑制神经元内 cAMP 的产生或释放,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受到抑制,致使体温下降。《神农本草经》言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解诸毒”。药理研究证明,葛根有显著降低体温的作用。《名医别录》言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故有解热镇痛消炎等作用。方中羌活、白芷、赤芍、黄芩诸药经现代研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作用。《名医别录》言羚羊角“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现代研究证实有较强和较持久的解热镇静镇痛消炎催眠等作用。中医讲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方中葱头、生姜、大枣为引,可以起到调节营卫、调和脾胃、散寒通窍的作用,使邪从肌肤腠理出,起到邪去正安的效果。若大便不通时嘱其多饮金银花水(金银花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水浸剂比水煎剂效果好)以泻火通便,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本方适用于小儿发热性疾病,对应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伴有的发热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2]张廷模.中药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0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