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自拟清降抑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疗效分析>正文

自拟清降抑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疗效分析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笔者自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0 月,采用自拟清降抑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42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2 例患者均为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0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男性 28 例、女性 14 例,年龄 23~70 岁,初诊 8 例,复诊 34 例。依据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 2009 年深圳会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临床上有烧心、泛酸、胸骨后疼痛等明显反流症状。胃镜检查镜下表现为食道黏膜可见点状或条索状发红、糜烂、充血、水肿或溃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自拟清降抑反汤:黄连 6g、吴茱萸 1g、姜半夏 10g、瓜蒌 10g、枳壳6g、炒苍术 12g、陈皮 6g、厚朴 6g、竹茹 10g、乌贼骨 30g、生甘草 5g,1剂/d,水煎取汁 400mL,分两次口服。1w 为 1 疗程,连续 2~3 疗程。胸闷者加旋复花 15g(布包),便秘者加生白术 40g、生大黄 10g(后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镜下见食道黏膜光整,色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镜下见食道黏膜炎症、水肿较前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镜检查镜下见食道黏膜炎症无明显好转。

  3.2 治疗结果:治愈 25 例,占 59.5%;有效 13 例,占 31.0%;无效 4例,占 9.5%。总有效率 90.5%。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35 岁,某公司销售员。因胸骨后灼痛一年,加重一周,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来诊。患者经常饮酒,嗜好辛辣之物,自一年前常觉胃脘嘈杂不适,嗳气、泛酸,时觉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一周前过量饮酒,觉胸骨后灼痛,嗳气,泛酸,进食时有梗阻感,食后灼痛加剧,口苦,口干,便秘,3 日一行,舌红苔黄根腻,脉弦滑。胃镜示:食道中下段黏膜充血,见纵型条索状糜烂;贲门充血糜烂;胃窦充血糜烂。诊断为:食道贲门炎,糜烂性胃炎。辨证为:酒食伤中,热扰胸膈。治以清中化湿,降逆和胃。给予清降抑反汤:黄连 6g、吴茱萸1g、姜半夏 10g、瓜蒌 10g、枳壳 6g、炒苍术 12g、陈皮 6g、厚朴 6g、竹茹 10g、乌贼骨 30g、生甘草 5g、生白术 40g、生大黄 10g(后下)。7剂,一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继用前法加减调治半月,症状消失。一月后复查胃镜黏膜恢复正常。

  5、 讨 论

  本病属中医“梅核气”、“噫嗝”、“反酸”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医学统旨》中提到:“酒面炙煿,黏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脾胃,渐成痞满吞酸,甚则为噫嗝反胃。”因此本病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情志失调,以致胃府积热,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湿浊之邪上逆,脉络受损,酿成本病。据我们临床观察,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标为湿热中阻,本为脾虚运化不力。急则治标当泄当清当降,缓之图本,运脾和胃。但我们观察食道炎不论新发还是旧疾,在发作期多为中焦湿热,故立法清降抑反为治,继之嘱其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亦或汤药以调脾弱。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去中焦湿热;吴茱萸辛热开达,疏利气机,止呃逆,兼防苦寒药凝滞;二药合为左金,共奏辛开苦降之效,治疗呕吐吞酸。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瓜蒌能清肺胃之热,又能利气散结以宽胸;二药配黄连合为小陷胸汤治痰热结胸,胸胁痞满。苍术燥湿健脾;厚朴行气燥湿消积;陈皮理气调中燥湿;三药与甘草合为平胃散,治中焦湿阻,起燥湿宽胸之功。枳壳行气宽中,除胀配陈皮消脘腹胀满。竹茹善清胃热止呕吐;生姜止呕;二药配黄连和中降逆止呕。乌贼骨制酸止痛,善治胃痛吞酸。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组同起清中化湿、宽胸散结、降逆止呕之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 10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99-1600.  [2]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32-537.  [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8-175.  [4]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5):315-318.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