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肝气郁结与痰、瘀、火、毒在冠心病中的辨证关系>正文

肝气郁结与痰、瘀、火、毒在冠心病中的辨证关系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冠心病大致可归入中医的“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为本虚标实,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而致“不通则痛”。本虚为心脾肝肾亏虚而致“不荣则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大,长期而持久的情志刺激,扰乱心肝气机,心肝之气郁滞,气郁日久,郁而化热,热影响津液代谢和血液的运行,生痰致瘀,又可耗气,构成了胸痹发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冠心病与肝气郁结关系息息相关。

  1、肝与冠心病发病的理论基础

  1.1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肝气的疏泄功能促使血液畅达无阻地运行于全身,心气的推动功能为血液运行于周身提供动力,因此肝气能助心行血。娄唯鸣采用以疏肝理气为法的柴胡疏肝散治疗99例冠心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所好转,临床疗效较确切。

  1.2调节情志活动:心主神明,肝主谋略,心肝在主司意识思维活动方面密切相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由心主持,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杨天云对508名冠心病患者调查发现患者为A型性格占总人数一半以上,而此种性格也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过程中促使患者的冠心病发生。

  2、肝气郁结致痰瘀、火毒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2.1痰:《医学入门》曰:“气痰七情郁成”,肝气郁结则津液运行不畅,化生疾浊,冠心病多为年老之人,肾气多亏,脾不健运,均可导致痰浊内生,加之冠心病患者心情不畅,肝气郁结不解,病木乘土,脾失健运,痰气蕴结,导致气滞痰郁,而痰浊又可加重气郁的程度,气郁不散,凝结成痰,气郁为痰之因,痰为气郁之果。研究亦发现“痰浊”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和高凝状态有着极其相似的病理状态,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最重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王海涛等运用经方泽泻汤加味能显著地缓解痰浊壅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异常、心电图有明显改善,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2瘀:《医学入门》曰:“瘀血由忧思逆郁而得”,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滞则血瘀,血瘀而气结,两者互结为滞证。其本属肝气郁结,病初在气分,然气血不可相离,病久则波及血分,气不行,凝血瘀结不散,从而形成气滞血瘀。王子宽等研究发现气滞血瘀证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狭窄程度的加重,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气滞血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并可能为出现冠脉狭窄的主要病理基础。徐懿娟等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6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间和频率明显减少,达到了治疗目的。

  2.3火:何梦瑶《医编·杂症郁》云:“盖郁未有不为火者也,火未有不由郁者也。”提出火与肝气郁结的关系。心、肝在情志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情志以肝火、心火为著。心属火,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最易受情志影响,若情志郁结,可引动心火。肝者,将军之官也,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一有抑郁则易化火,正如喜之气不能散于外则令肝郁而心痛。心火、肝火互相影响,催患本病。吕同杰认为心绞痛发病与火邪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外病理因素均可郁久化火。谢细保等应用泻火胶囊治疗30例火邪热结型冠心病可缓解心绞痛,心电图有较明显的改善,临床疗效较确切。

  2.4毒:冠心病患者肝郁日久,气郁化火,火为毒之渐,因郁不得越进而演变为毒,结为郁毒证。丁书文教授等通过对其近10年来治疗的14040例心血管病进行回顾,提出了心系疾病的热毒说,认为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易致火热之邪。而且现代人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易蕴结化毒,败坏身形,损伤心及心络,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且其病变具有毒邪骤发性、酷烈性、善变性,顽固难愈。

  3、讨论

  综上所述,可知肝气郁结与痰、瘀、火、毒在冠心病中的辨证关系,即在病因病理上,常相因郁滞,互相胶结。气机郁阻、痰涎蓄积、血脉闭阻变生火毒为损伤心脉的影响因素。痰、瘀、火、毒、郁五者并存且相互关联,循序渐变,互为因果,环环相连,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阻滞脉络致血行不畅,损伤心脉,发为胸痹。目前,尽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疏肝的方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研究无大样本试验,仍需大量的系统化的研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娄唯鸣.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冠心病心绞痛9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62-163.  [2]杨天云.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159-161.  [3]方升坤.自身免疫与内分泌疾病[J].现代免疫学,2010,12(1):64.  [4]李锐.消、补、湿三法治疗冠心病的实质探讨[J].新中医,1978,10(1):50.  [5]王海涛,宋国庆,姜颖韶.经方泽泻汤加味治疗胸痹痰浊壅塞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8-90.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