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肛瘘术后易复发,创面愈合较为困难,究其病理机制,肛瘘术后创面切口属于开放式,在肠内外细菌作用下,易发感染,形成感染性伤口,因此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相关研究显示,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疗效往往欠佳,而经由中医辨证方法施治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 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收治的 48 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 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收治的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 48 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 28 例,女性 20 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5.68±2.74)岁。按照中医辨证分型,48 例患者中 10例气滞血瘀,29 例湿热下注,9 例气血亏虚,其中 2 例大肠埃希菌感染,3 例结核性创面,5 例伴有克罗恩病。所有患者感染内口均打开,窦道处于敞开状态。
1.2 一般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采用芩连平胃散加减法。外敷肤轻松软膏。药用配方:陈皮、黄芩、厚朴、苍术各 10g,黄连、甘草各 3g。湿重患者加茯苓皮、苡仁各 30g;肝胆热重患者施加黑山栀、龙胆草各 10g;气血亏虚型:给予患者十全大补汤。外敷生肌玉红膏。药用配方:白芍、党参、当归、黄芪、熟地、白术、川芎、茯苓各 10g,肉桂、甘草各 5g。伴有克罗恩病患者予以 0.4g 甲硝唑+0.5g 强的松,3 次/d;结核性创面患者予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伴有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行常规换药处理;气滞血瘀型:外敷龟版散,内服复元活血汤。药用配方:桃仁、瓜蒌根、大黄、当归各 10g,醋柴胡 15g,甘草、炮山甲、红花各 6g。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创面愈合状况及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本组选取的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共 48 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效果比较满意,48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感染,疗程(18~60)d,平均疗程(24.4±2.2)d。1 例切开放置对口引流患者引流口内存在分泌物,创口不愈,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加舒巴坦后治愈。
3、 讨 论
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主要是指患者手术后换药创面未出现缩小,一定条件下存在扩大现象。文献报道显示,予以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现代医学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现代中医观点认为,综合分析患者创面肉芽发展情况,结合患者全身情况,予以中医辨证施治,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本文研究显示,48 例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提示中医辨证方法在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究其根源,针对气滞血瘀型创面不愈而言,复元活血汤可理气化瘀,使其创面缩小。针对气血不足而言,依据创面肉芽发展情况,采用十全大补汤,能促进创面愈合。湿热下注型患者易发皮肤过敏,肛肠术后创面易在过敏等因素作用下出现湿热表现,采用芩连平胃散可散清燥湿。在现阶段,由于肛瘘手术疗程长,易出现反复现象,易发克罗恩病,故要按照患者病变部位与症状变化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时消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伴随着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中药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得到了深入发展,中医辨证方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针对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予以中医辨证方法,可有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军良,吴小妹,金玉弟,等.中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6):962-964. [2]赵永娇,何颖华,智建文,等.中医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0(6):466-469. [3]杨风利,张丽萍,邵雅斐,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1(11):1080-1081. [4]张光哲,凌光烈,鹿晓理,等.藻酸钙敷料在肛瘘术后创面的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