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减少或波动导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常见的症状有烘热面赤进而汗出、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或抑郁、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或伴有月经紊乱。绝经前后,由于生理的变化转折及外在生活环境的影响,易导致本病发作,发病率可达80% 左右,约 30% 可出现严重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及生活,需要药物治疗,且与内分泌、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日益受到关注。
现代医学多认为,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目前国际上比较推崇的治疗方案为激素替代疗法,而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诸多禁忌症和副作用,所以不为患者所接收。而中医对绝经综合征治疗存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故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东直门医院妇科自 2012 年至今对 35 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试验分为综合治疗组和问卷调查组,综合治疗组 35 例绝经综合征患者来自东直门医院妇科门诊,年龄最大者 57 岁,最小者 42 岁,平均年龄 47. 6岁,其中绝经者(月经超过 12 个月未来潮者) 20 例,未绝经者 15 例,均给予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英杰教授交通心肾方口服,并于每 2 周在永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命蓝岛健康小屋给予心理疏导,162 例问卷调查组的绝经期妇女,从个性心理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1. 2 诊断标准
1. 2. 1 治疗组纳入标准 年龄在 40 ~ 60 岁之间;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绝经综合征患者;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心肾不交型绝经综合征患者。
1. 2. 2 治疗组评分标准 运用中医临床症状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分析,把症状分为主症、次症,具备主症及次症 3 项或以上者参照舌脉即可诊断为绝经综合征。根据症状将主症和次症采用不同的计分方式,基础分主症 4 分、次症 2 分,按照程度不同分为 0 ~3 分共 4 个等级,即无症状为 0 分,偶有症状为 1 分,症状持续为 2 分,影响生活为 3 分。评分方法为症状指数 × 症状程度。
1. 2. 3 问卷调查组入选标准 女性年龄在 40~ 60 岁之间; 隶属于永定门外街道常居民(在该辖区居住 1 年以上) 。
2、 方法
2. 1 综合治疗方法
2. 1. 1 方药 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生地黄、五味子、首乌藤、浮小麦、丹参、丹皮、茯苓、郁金等。临证时进行加减治疗,每 2 周来院调整用药(基本方药保持不变) 。
2. 1. 2 心理疏导 35 例绝经综合征患者在开始试验前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及 Beck 抑郁问卷,每2 周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内容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一是个性心理调节: 鼓励病人“恬淡虚无,少思节虑”,告知患者绝经期是妇女不可逾越的生理阶段,人衰老的必经生理过程,不必忧心忡忡,而应保持思想清醒,愉快地顺应其自然的生理变化,忘却岁月使“青春常驻”,同时培养爱好,如练习书法、音乐、舞蹈、养花养鸟等; 二是家庭调解: 鼓励患者通过夫妻、母子、婆媳 3 种较为复杂的关系,提高心理耐受性,使夫妻体贴、子女谅解、父母理解,提供较为安定的家庭环境; 三是社会调节: 社会各阶层对此期妇女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如适当减轻工作,协调周围人际关系,防止紧张,保持心理平和。同时注意调脾胃、增强营养,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
2. 2 问卷调查方法
162 例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填写焦虑自量表及 Beck 抑郁量表。
2.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指标采用配对 t 检验,P < 0. 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方法采用尼莫地群法,即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治疗前积分值的比值为疗效判定值。痊愈: 判定值等于 1; 显效: 判定值 > 2/3; 有效: 判定值在 1/3 ~2/3 之间; 无效: 判定值 <1/3。
3. 2 结果
3. 2. 1 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显效 17 例,显效率 57%; 有效 13 例,有效率 43%; 无效 0 例,无效率 0%,总有效率 100%。
3. 2. 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血清甾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3. 2. 3 心电图治疗前后比较 绝经期患者 35例,治疗前正常心电图者 15 例,ST-T 改变者 20 例,治疗后复查正常心电图者 22 例,ST-T 改变者 8 例。
3. 2. 4 调查问卷分析 ①个性心理因素: 性格内向、拘谨孤僻者 49 例占 30. 2%,性格外向、多言善交者 13 例占 8. 0%,多思忧虑、瞻前顾后者 105例占 64. 8%,自尊心、好胜心过剩者 105 例占64. 8% ,感情空虚、易哭流泪者 70 例占 43. 2% ,性情急躁、动辄易怒者 131 例占 80. 9%,性格心理正常者 7 例占 4. 3%。其中性情急躁者、多思忧虑者及个性较强者发病较多,此次约合 60% 以上,心理平衡欠佳、性格偏执者与心理平衡稳定、性格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 ②社会因素: 家庭关系紧张者 36 例占 19. 7%,失恋、离婚、丧偶者14 例占 8. 6% ,邻里同事关系不融洽者 17 例占10. 1% ,工 作 不 顺 心、紧 张、压 力 大 者 80 例 占49. 4% ,一生操劳过度者 70 例占 43. 25% ,亲子伤亡等意外事故受惊吓者 22 例占 13. 95%,无以上各项者 14 例占 8. 6%。
4、 讨论
目前国内文献表明,处于绝经期的妇女出现症状者占 87. 5%,即全世界大约有 2/3 的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此综合证候群,约 10% ~ 15% 症状明显,说明女性面对绝经生理过渡期和巨大的社会竞争力,精神、身体方面都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转轨,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即绝经综合征。该病的出现不仅给患者身心方面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加重了邻里、同事、夫妻等人际关系的矛盾,长此以往会加重社会负担,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不利影响。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治疗依据探讨病因病机,认为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冲任空虚、精血不足、阴阳俱虚,不能濡养温煦其他脏器而表现出各种症状,其根本在肾。“心者,神之舍也”,“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统领血海,汗为心液”,故心血少则神不定,藉不安,百病集作;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可致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等。由此可以看出,绝经综合征与心肾关系密切,治疗中若重视心肾则事半功倍。另外,情志活动的异常也会导致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冲任督带,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类经》云: “病与医相得,则情能相浃,才能胜任,庶乎得济而病无不愈。”即医患之间应相互沟通,才能启迪患者的心灵,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并强调了心理疏导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绝经综合征发病与患者或多或少遭受精神刺激关系密切,无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发病者少。首先心理疏导主要针对患者进行因人施教,采用个性心理调节、家庭调解和社会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心理疏导在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合心理治疗比单纯应用中药或激素类药物疗效明显提高,已经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 绝经综合征·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8-263. [2] 王小云,聂广宁,杨洪艳,等. 中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证据[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9) :685-689. [3] 陆启滨.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 中医药学刊,2001,19(2)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