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实质性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间质性病变 , 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 , 损害心脏功能和结构 , 心肌感染后有心律失常发生 , 其轻重变异很大 , 可完全没有症状 , 也可以猝死。而 Q-T 离散度是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最长 Q-T 间期和最短 Q-T 间期的差值 , 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计算 Q-T 离散度很简便 , 无创伤 , 重复性好。临床研究表明, Q-T离散度的延长与回缩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事件发生以及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因此 , 检测 Q-T 离散度可作为一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的监测手段.根据 Q-T 离散度能够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因此 ,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 Q-T 离散度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本院门诊2013 年 11 月 ~2014 年 10 月的 27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Q-T 离散度变化的测定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 2013 年 11 月 ~2014 年 10 月收治的 27 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 25 例同期经心电图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 27 例 , 男 16 例 , 女 11 例 , 年龄 21~54 岁 , 平均年龄 (32±7)岁 , 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 对照组 25 例 , 其中男 9例 , 女 16 例 , 年龄在 19~45 岁 , 平均年龄 (34±5) 岁 , 均为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正常者。
1. 2方法1. 2. 1记录 符合条件的受检者检查前安静休息 10 min, 平卧采用日本光电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机 , 纸速 25 mm/s, 定标1 mV=10 mm, 基线平稳 , 无干扰 , 记录≥3 个心动周期。
1. 2. 2测量 对每份心电图确定Q-T间期的起始点和终点。
测出最大及最小 Q-T 间期 , Q-T 间期测量是从每个 QRS 波起始到 T 波结束终点 , 确定 T 波终点测定以 TP 段为等位线采用 :① T 波下降支与等位线的交点 ;② T 波下降支最陡峭处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 ;③存在明显 U 波时 , 取 T 波与 U 波之间的谷底 ;④当 U 波与 T 波部分融合时 , 取 T 波下降支延长线与基线之交点。测出最大及最小 Q-T 间期 , 用最长 Q-T间期减去最短 Q-T 间期是 Q-T 离散度 , 因为 Q-T 间期受心动周期影响 , 用心率校正后可得 Q-T 离散度。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d) 的计算公式为 :QTcd=QTcmax-QTcmin.
1.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Ridi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 Q-T 间期比较 :研究组 27 例 , QTcmax为 (455±21)ms, QTcmin 为 (396±21)ms, QTcd 为 (56±10)ms ;对照组 25 例 , QTcmax 为 (430±22)ms, QTcmin 为 (399±19)ms,QTcd 为 (32±6)ms.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 , 研究组 Q-T 间期明显延长 ,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 多种病毒均可以引起心肌炎 , 临床常见的心肌炎以引起肠道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为多见.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及广泛程度 , 病情较轻者无明显症状 , 但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 因此 ,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 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体表心电图的 Q-T 间期反映了心脏电生理、心脏几何形状、躯体形态、组织阻抗及生物信号处理各方面复杂的相互关系.局部动作电位时间、传导的变化以及心肌内不均一的异常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可以引起 Q-T 间期离散的明显改变。Q-T 离散度是简便、无创性测量心室复极程度的重要指标 , 检测 Q-T 离散度可作为一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的监测手段。室性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 Q-T 离散度反映了心室复极不均一性 ,其数值的增大 , 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增高。所以本文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Q-T 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Q-T 间期是反应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 , 正常情况下 , 心室复极与除极的方向是一致的 , 而在病理的情况下 , 心肌不同部位在同一心动周期内的复极完成时间相差悬殊 , 造成此区域复极离散 , 心室复极过程受心率、自主神经、心肌缺血、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 , 而自主神经系统对病变心脏调节失常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因为病毒感染直接损害了心脏的调节神经 , 或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机体神经极不平衡 , 导致心肌损伤 , 使心脏内交感神经抑制感受器受限 , 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紊乱, 从而影响心律 , 出现心律失常 , 因其病毒感染 , 严重者可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坏死 , 使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延迟 ,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所以心肌损伤越严重 , 心肌复极越明显 , Q-T 间离散度越大.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现 Q-T 离散度的增加预示着心肌复极不稳定 , 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 当心律失常时的心肌细胞之间存在复极时间不均匀时 , 表现为 Q-T 离散度增大 , 心室的易损期延长 , 易引起心室肌的折返形成 , 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 , 所以它预测心律失常事件有较高的价值, 因此尽早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检测 Q-T 离散度能预防危险的发生 ,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对于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 Q-T 离散度检测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 , 不仅为预测严重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提供了新的途径 , 同时还为临床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产生的毒副作用提供了评估方法 , 对早期发现病毒性心肌炎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阮磊 . 缝隙连接开放剂对药物获得性 QT 间期异常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华中科技大学 , 2011. [2] 李延军 , 宏峰 , 严洪 , 等 . 心肌缺血心电 ST 段与 T 波及心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 2010, 23(5):340-344. [3] 钟南山 , 陈再英 . 内科学 . 第 7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1-103. [4] 买力旦木·艾克拜 , 玛依努尔·买买提明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Q-T 离散度及左室射血分数的临床意义 . 吉林医学 , 2012,33(11):225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