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以泪液异常所导致的以眼干涩不适为主症,以泪膜及角膜等眼表损害为特点的常见眼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糖尿病造成的干眼症及角膜病近年来已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临床观察统计表明,糖尿病引发的干眼症比较普遍,但由于病人感觉不灵敏而被忽视,以致错过治疗时机。笔者运用滋水清肝饮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干眼症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2例病人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校附属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出现干眼症患者,其中女18例(36只眼),男14例(28只眼);年龄36~60岁,平均44岁。
1.2诊断标准 1.2.1干眼症诊断标准参照刘祖国《眼表疾病学》[1]拟订。包括眼疲劳,眼部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感、畏光眼红等症状。
1.2.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辨证分型。肝肾阴虚证:主症为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次症为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气阴两虚证:主症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次症为口渴喜饮,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体胖大,舌红少津,脉细数。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和干眼症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患者了解治疗经过,并自愿配合接受观察者。2治疗方法肝肾阴虚证选用滋水清肝饮治疗,药用生地30g,山药20g,山茱萸20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9g,天花粉20g,知母12g,柴胡12g,白芍20g,当归20g,酸枣仁20g,炙甘草9g.气阴两虚证选用滋水清肝饮加黄芪30g,西洋参30g.均每日1剂,水煎服,第一煎早晨服,第二煎睡前服,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同时注意饮食及调养,用西药控制血糖。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订,以主症和次症全部消失为痊愈,以主症绝大部分消失为显效,以主症基本消失为有效,以主症无改善为无效。结果32例中痊愈18例,占56.25%;显效11例,占34.38%;有效2例,占6.25%;无效1例,占3.12%;总有效率为96.88%.
4讨论
糖尿病性干眼症在中医学中无明确记载,依照其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 "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等范畴。《审视瑶函》曰:"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医宗金鉴》曰:"干涩昏花者,谓目觉干涩不爽,视物昏花也。"糖尿病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其病理与肺、胃、肾三脏有关,且以肾为关键,其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火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性干眼症是在糖尿病阴虚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肾阴亏损,肝失所养,肝肾精血不能上奉于目,则眼干涩不适,病机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糖尿病病久累及多个脏腑,日久阴伤气耗,终致气阴两虚,气虚无以生血行血,津血亏虚,目失濡养则见两目干涩昏花、视物模糊,病机为气阴两虚,气虚与津亏互为因果。所以糖尿病性干眼症症状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而变,故辨证应与"消渴"同步。肝肾阴虚证治用滋水清肝饮,方中以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之阴,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滋补肝肾之阴,以解决糖尿病性干眼症阴虚之本;以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以祛燥热之标,两方合用可以补益肝肾之阴,使精血得充;配以白芍、酸枣仁酸甘化阴,知母、天花粉生津润燥,共奏补益肝肾,生津润燥之功,使精血上承,目得莹润。气阴两虚证用滋水清肝饮加入益气养阴的西洋参、黄芪,共奏双补气阴,益气生精之功。从而使目得濡养,干涩自消。
参考文献: [1]刘祖国.眼表疾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8-28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