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医学>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统一>正文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统一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医学

  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底出血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血压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此类疾病不断增多。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的突变、人的体质类型、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疾病,具有个体化的治疗优势,并且已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不能达到的。鉴于临床中对此类疾病中医病名、证型的不统一,给临床疗效的观察带来不便。因此,应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为广大的中医眼科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疗标准和科研的平台。    1 血证溯源    血证一词见于《血证论》,《血证论》为清·唐宗海(1851~1908)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从阴阳水火气血对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气血的相互关系。血证不外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两大类,即—类是血液溢于体外,如吐血、咳血、鼻衄、唾血等,一类为各种瘀血、蓄血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内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现状    祖国医学对各种眼底出血疾病,因视力下降的急慢、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的不同的眼底疾病,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出血量多,波及视衣的中心部位黄斑;“视瞻昏渺”指眼外观端好,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云雾移睛”指眼外观端好,眼前黑影飘动,溢于脉外之血进入神膏。2003年1月第1版《中医眼科学》将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类似西医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的眼病,称为“络损暴盲”,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称为“消渴目病”;而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出血等引起的眼疾,称为“云雾移睛”等。    3 中医病名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眼科学》中,“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对眼底出血疾病又分称为“络损暴盲”,“消渴目病”,“云雾移睛”等,以上此病名将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的“视瞻昏渺”之眼底出血疾病遗漏掉。而“暴盲”这一中医病名,概括了视力急剧下降的各种眼病,包含了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盘血管炎、视神经炎、视网膜脱离”等眼病;“视瞻昏渺”则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各种黄斑区病变、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如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湿性)、Stargardt病等;“云雾移睛”又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导致中医病名一个中包含多个西医疾病,而同为眼底出血疾病,又可称为多个中医病名。由于眼底出血疾病在中医眼科诊疗工作中缺少规范统一的病名,导致在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均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论述,而没有从中医规范的病证方面论述的。而对于中医临床和各种中医药科研、论文,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用准确而规范的中医病名,不应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    4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探讨    血证是出血性疾患的统称。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各种眼底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应归属于血证-眼底血证。    血证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则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等,则见吐血、咳血、鼻衄、便血、尿血等,这些身体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古人可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因此,古人对这些能看到的出血证有较全面的认识。眼球为一封闭的球体,眼底出血不能外流,不能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需通过特殊的检查仪器才能观察到,古人由于受历史条件及解剖知识的局限,检查方法的落后,对眼底出血证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古人仅能从患者的症状表现来给予病名诊断,如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诊断为“暴盲”,视力下降缓慢的内障眼病,诊断为“视瞻昏渺”,而眼前黑影飘动的内障眼病,则诊断为“云雾移睛”。这些眼病有的为各种眼底出血疾病,有的为其它视功能障碍的眼底疾病,这导致了一个中医病名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多个疾病。    病名诊断是中医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内容,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替代论述,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势,也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病证结合特色。而且,中、西医病名只应相互对照,不能并用,更不能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在此我们提出“眼底血证”这一新的中医眼科病名。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的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中医眼科的临床观察和科研研究。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和辨证,并多以症为病,病证结合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基本方法。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法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病名诊断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把握疾病的全局和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临床施治,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5 眼底出血证的中医病名探讨意义    5.1 通过对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规范其病名,掌握眼底出血疾病的病变规律,给予系统、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突出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势,体现中医临床诊疗特色,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5.2 规范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使临床诊疗和科研有一个评定的准则,保证诊断标准的统一和中医科研的准确性,提高中医眼科科研水平,促进中医学术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中医药标准化的进程。    5.3 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有利于中医重点专病的临床观察研究。针对这一类病症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探寻和确立治疗这一类病症更有效的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