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学>研究性教学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正文

研究性教学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农学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3个方面的转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学生能力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地方本科农业院校,50多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发展成为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是该校建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学校动物医学专业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和开展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结合近几年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对研究性教学开展的意义、条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动物疾病,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动物医学专业为学校优势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断顺应社会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志愿,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培养:第一层次为有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者,这类学生按研究型人才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层次为毕业后准备从事兽医工作的学生,按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核心,对学生实施灌输式讲解,导致专业课程学习简单化为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课本、去考试的模式,而研究性教学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视野、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独立研究和思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设计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首先在基础较好的班级,即在第一层次班实施研究性教学,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专业。实施两年来,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调查与督导反馈,发现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教学效果均优于未实施该教学方法的课程。

2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条件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施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科研经历和学科前沿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研究性教学任务。

2.1角色转变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导者变成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合作者。通常需要教师采用建构思想进行情景设计,学生在该情景中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自己的理解实施计划;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对动物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并且能够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力求教学与科研相长。教师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过程,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学,更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2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问题或一个情景,教师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选取适合的活动方式和流程。通常采用的流程包括:①选择情景范围。确定课程内容是全部实施还是部分实施。②选取活动形式。可选择的形式有“个体独立完成,其余学生探讨分析”、“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合作完成”等多种形式。③任务的分配。依据活动的形式,将任务细化并分解到个人(组),若任务内容需要组间成员协作完成,则指导小组进行二级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进行教学任务的背景需求分析,所提出的教学任务是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文献综述或问题解释,还是依据实验产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等。

2.3研究性教学问题设计根据所教授课程,精心挖掘研究性素材,设计研究性教学的具体问题。设计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即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将关联紧密的内容联系到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演绎论证能力。如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尿液是怎么形成的呢?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尿液的生成?什么实验能证明常见因素如葡萄糖对尿液生成的影响?”。还可以从某一现象(实践环节)出发,通过对该现象进行逻辑分析,综合所学的课程知识,选取相应的理论内容,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归纳能力。如在兽医寄生虫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某年雨水很大,一群放牧绵羊进入秋季后出现贫血、消瘦、下颌水肿等症状,你觉得该羊可能患了哪些寄生虫病以及如何确诊”等。

2.4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为研究性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所以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扩展性,增加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将部分课程内容采用学期内自学或终身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三是对于密切相关课程,应对交叉的教学内容做好分工,做到有统有分,层次分明,不遗漏,不赘述。

2.5制订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良好的课程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是研究性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动物医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通常以考试为主,课堂考核、实验考核为辅,所以学生往往容易形成应对考试的被动性学习。在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应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力求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全程性、过程性和发展性,降低了笔试的比例,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讨论、口头辩论与答辩、实验课表现、实验操作考核的分值比重;此外,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特殊要求,专业课,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五大临床课程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课程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也被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力求做到有效评价学生成绩,以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耐心。

3存在问题

3.1怎样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其自身也会存在一些不足。在实践中发现,在刚开始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多数学生都非常开心,因为再也不用在教室里坐着听老师“一言堂”了,自己也可以真正参与进去。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学生有点懈怠,因为这种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进行思考,不如以前轻松,想听课就认真听,不想听就放松,因此学生就有点懈怠。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顺利实施研究性教学。

3.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在研究性教学实施中,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虽然很努力,但学生并不满意。由此可见,仅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是督导听课来评价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同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是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